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陶韵,陶颂散文随笔

陶韵,陶颂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3W 次

早就知道这个地方,但从没去过。不是不想去,而是心底怯惧。

陶韵,陶颂散文随笔

这是诗韵浸染的山水,更是骚客好骛的佳处。玄辉吟歌,太白趋之;思下草芥,愚钝口吃,若往,窘生何堪!

说归说,时光给我搓合了机遇,那一日从黄山赴宁,夕阳时分路遇这古来郡州治所、“自古诗人地”,宣城。

初识宣城缘于谢朓((464~499年)这个“谢宣城”。他生活在南朝宋、齐时代。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可惜他仅仅活了36岁,但却作了大量山水诗,与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四声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提出了“八病”之说,开创了诗歌的永明体。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胸臆,诗风清新秀丽,善于发端,序成佳句,开启了唐代律绝的先河。因他在宣城做过太守,留下诸多篇章佳句,世称“谢宣城”。

宣城古称爰陵、宛陵,源出城内的宛溪河、陵阳山。至于声名遐迩窃以为归功谢眺了。

谢眺家族显赫,高祖为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之兄,父亲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玄、谢灵运同宗,说来是“乌衣子弟”。永明元年(483年),谢眺“解褐入仕”。永明九年(491年)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后任朝中骠骑谘议、领记室等微吏。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 他在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理政生活多于此。作了《高斋视事》、《高斋闲望》、《后斋回望》诸多诗篇。据考,《隋书·经籍志》著录《谢脁集》12卷,《谢脁逸集》1 卷,均佚。今存诗二百余首,多作于宣城。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a href='' target='_blank'>雨咏寮肜牒J鞒觥?/p>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

这是谢眺的《高斋视事》,从中我读到山水诗开山者谢灵运的鲜丽风格,而又自然清新;看到后来“诗生”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身影。无怪乎梁武帝金口信开:“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

历史不乏遗憾。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被诬预谋死狱中。谢眺走后,人们在原“高斋”遗址建“谢眺楼”,又曰北楼、谢脁北楼、叠嶂楼。唐时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慕名往复宣城七次,筑室而居。作诗阙数十。“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我吟谢眺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在《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中抒情淋漓: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谢脁的诗清新秀丽,奇章秀句,俊拔有力。“日出众鸟散,山冥孤猿吟。”“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余霞散成绮,澄江散如练。”“朔风吹冷雨,萧条江上来。”看是诗,实则为瑰旖流韵的水墨画。

只记得白居易临谢眺作了首《窗中列远岫》,用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寸心把宣城薰了个透。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

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

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峰。

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

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

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

好事没个完。该诗是乐天随长兄寓居宣城时作,恰被时任宣歙观察使闻悉,惊赏荐其京试,中第四名进士,直至晚年还念念不忘:“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寄题郡斋》”。

谢眺诗作圆美流韵,对近体诗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了时代国风。同时,丰富了宣城地方文化。人杰地灵不得不使人肃然起敬。

“峨峨远岫出,泯泯清江去”。那一日宣城偶会,我满腹“牢骚”,与当年杜牧“可惜登临佳丽地,星剑光芒射斗牛”感同。只因次日南京公务脱不得身,没得时间游览。

不过,那一夜真够忙的。听玄辉讲诗:“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聆杜甫教诲:“谢眺每诗篇堪诵”(《寄岑嘉州》)!还参加了韩愈、梅尧臣、刘禹锡、陆龟蒙、苏轼、范仲淹、杨万里、黄庭坚、宋祁、文天祥、汤显祖诸大家的“宣城山水诗笔会”。李太白送我一长卷,展开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猛然惊悸,梦醒将明。长思励志,待闲适时节,一定来拜谢公习作些诗,不要总划些随笔之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