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我的责任的随笔散文

我的责任的随笔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5W 次

不愿意读书儿子高兴地去了部队,使我们沉重的心一下子轻松起来。他顺利的通过了新兵连三个月艰苦训练,将我们的担心变成多余,每次探假,我们都能惊喜发现他的改变。五年的部队生活,使儿子成熟了很多,改变了很多,学到了很多,还竟然当上了小班长带起新兵来,儿子这一切变化使人由衷的感谢部队这所大学校。

我的责任的随笔散文

但部队生活也不是一方净土,儿子十八岁了。但十八岁的儿子始终弄不明白现代社会作为人子的重要理念,那就是“责任”。

五年来,也不知道是对家的概念太模糊了,还是对逼他读书的妈妈耿耿于怀。尽管我们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询问儿子部队生活,一封家书接一封家书叮咛儿子注意身体,但他寥寥的几个电话,干巴巴的几声问候,少得不能再少的家书,算是对期待中的父母的一点信息。

义务兵两年期间,家里先后寄去了500多元。按理说,生活在祖国边疆,又有部队衣食住行的保障,完全可以生活得很好,但儿子硬是欠下了700多元的债务。为此打电话告诉家里,说是自己在部队菜园被狗咬了。打一针狂犬疫苗要500元,望速寄来等等。当我们弄清真实情况后,拆穿他的谎言,他沉默了。但作为父母又怕儿子受委屈,寄去200多元,让他过个好年。但儿子却不以为然,全然不考虑父母的工资状况(当时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还有一个读大学的姐姐。当父亲千里迢迢去部队探望他时,700元债务才作了清理。

义务兵期满后,儿子转为一级士官,成为有工资的合同兵,他的工资比工作几十年的父母还要高出100多。为了制止他大手大脚不负责任地乱花钱,我们为他作了规定,每月寄回500元,给他存款,以备以后不时之需。他当时也是满口答应,但只寄了一个月后,再也音信全无。任你电话一个劲地打,家书一封一封地催,他全都置之不理。在他合同兵的三年里,家里先后发生了很多大事,姐姐上大学,爷爷奶奶先后去世,家里盖房子。父亲做手术,而每一件件事都要花一大笔钱。而父母的工资都是有限的,并不能按时发放。而当我们用家书一一告知他时,并说家里已负债累累时,竟丝毫没有唤起他的责任感。去年10月他探亲回家时,父亲告诉他,自己被胆结石折磨的疼痛难忍,准备12月份做手术。他当时答应寄2000元回来,而父亲作手术时,他竟然不敢回电话,不敢询问父亲的病情。直到春节,都没有打电话回来,而我们去的电话又一律不接。这种六亲不认的白眼狼儿子又怎能不让人寒心。我们经常告诉他,部队生活是不会持久的,你将来涉及转业、择业、学技术等等一系列问题,你应该攒些积蓄,为以后做准备,不能再一味依赖父母。而这些话他全当耳旁风,我的儿子在金钱面前,完全是今日有酒今日醉的败家子。他根本不想为自己的以后负责,更不想为任何人负责。这又成为令父母担忧的新的问题。

今年3月21日《三秦都市报》发表一则新闻,天津市社科院59岁的副研究员6年前和儿子订了一纸“父子协议”。协议约定了父子双方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经过六年的实践,这份协议使不思进取的对父母无限期依赖的儿子获得了新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开始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那自己又何不尝试一下呢?

正巧五月份,儿子探亲归来,竟然已是身无分文,据他说自己本不打算回家(也觉得无颜面对父母)。只是想在北京、乌鲁木齐等地玩一下。谁知闹非典,他既进不了北京,又回不了部队,在把身上钱花光之后,无处可去,只好硬着头皮回来了,看着比自己还高的儿子羞愧的站在你面前,想起他早早离开父母独自在部队生活的艰辛,真是气也不是恼也不是。我们只能又一次原谅了他,但却坚定了我一定要和他订这份协议的决心。

探亲归来的儿子也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在父母面前拘谨谦恭。他好像要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似的。每天按时起床,打扫卫生,帮妈妈做饭尽职尽责,对父亲端饭递茶,彬彬有礼。闲暇之时,读书练字,一丝不苟,不出去闲逛,不张嘴要钱,只要有事唤一声,他一声“到”字刚落,便马上出现在你的面前。使原本毫无生气的家又多了几分温馨,多了几份和谐。使我又犹豫起来。在这样乖的儿子面前,难道还需要一份协议吗?但每谈起钱这个敏感话题。儿子便沉默不语。一副不谙世事又不以为然的样子。我知道这个问题不解决,儿子仍然不会明确自己的责任,离开父母,他会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而他的路还很长,他必须懂得责任以后,才有可能在离开父母之后独立生存下去,所以最终我还是和儿子签订了这份协议。

协议是最低道德标准,遵守协议就是有德,有德才有情,有情才会明确责任的含义。但愿我的儿子能明确这份协议的份量,能明白为人子的责任,为社会为家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真正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