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光阴的故事随笔

光阴的故事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1W 次
光阴的故事随笔1

时光像是手指间流动的细沙,不过转眼的片刻缝隙,便消失不见了。

光阴的故事随笔

风缓缓的吹,我倚在窗台,望着车水马龙的街道,不经意间陷入了回忆。

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偷偷地潜逃,想到那面积庞大的教委里玩捉迷藏。领头的是年龄最大的廖哥哥,当时他已经读六年级了,经验丰富,懂得也多,做什么事都是他带着我们,于是他自然而然的成了我们的领头羊。年龄最小的是我弟,我们最呵护的就是他了。“红眼睛”和“小旺“年龄相差无几,比我大一岁。

我们这一行人可不敢像平常一样浩浩荡荡的游走,却似小偷一般鬼鬼祟祟的躲着走。还是夏天,夜里可凉爽了。风很大,月亮也很亮,地上像是铺了一层白霜。我们的笑声回荡在教委里,每一个的笑脸,都是那么的天真无邪,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很突然的,白霜不见了踪影,树木草丛仿佛成了精似的摆动起来。呀,原来是乌云来了,遮住了洁白无瑕的月亮。与此同时,与我们不相符合的声音穿插进来,骂骂咧咧而不显可怕,倒是叫我们十分想笑。保安的身影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着急忙慌的四处逃窜,边跑还不忘吐槽:”保安不应该早下班了吗?“”可能有加工费吧哈哈。“”大人不是常说累嘛,晚上还上什么班,按照他们自己说的好好休息啊。“”是的嘛,真扫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平淡的语气里分明带着惋惜,叫人好不心生叹惋。而保安可就不一样了,那说话速度真叫人惊叹,我们也不大听得懂,大约是个外地人罢。我们也不多浪费时间,冲他扮了个鬼脸便嘻嘻哈哈的跑开了。

当我们快到家的时候,冷风卷起了我们的衣袖,我们十分默契的相视一笑,然后便各回各家了。

我怀念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只是时光不留情面,一去不复返,我只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光阴的故事随笔2

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从空中轻轻飘落,一直觉得这些白色素洁的小精灵为沉闷的冬天增添了诗意的味道,否则整个冬天会显得单调而毫无生机。

雪落在肩上,一片片堆积着,我的嘴角却有着安然的笑容。是的,虽然是寒冷的冬天,我却也不再躲避这些雪花,不再因匆忙的脚步而忽略属于这个季节的美。四季轮回,其实每个季节都值得珍惜。春的生机、夏的活力、秋的静美、冬的诗意,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时光驿站,回眸时才会觉得每个季节都写下了温暖的故事。

年底了,似乎琐碎的细节又无形中在增加,压力也不知何时早已无约而至,都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可是有了压力却只能让心情变得愈加浮躁与不安。一份工作干久了,似乎早已没有了曾经的热情,就如日子过着过着,居然也开始波澜不惊,习惯了安稳渡日。身旁的朋友或熟悉的人,都在忙着给自己充电镀金,而我除去坚持写着自己粗浅的文字,不再有任何学习的热情。

不知道到底是尘世太喧嚣,还是我内心始终无法清宁,于是连看书都少了往日的细致。正当我为自己的状态思索的时候,手机铃声惊扰了这暂时的安静。好友说请我帮她写篇稿件,关于感恩的散文,不需要太长,二千字以内就好,最好不要太抒情,否则不太像她的风格。这篇稿件完成了她要投到她所在系统的刊物,说自己在新单位工作五年了,一篇铅字文都没有。我问她为什么不自己写?曾经她的文笔极好,散文时常会出现在刊物或电波,那时我常常捧着她的文字认真品读,内心满是钦佩。她说现在自己根本静不下心,很多年不动笔了,曾经的那点才情早已淹没在了岁月里。

是啊,这就是现实的生活,与我们曾经的梦想有着出入,但我们都已逐渐习惯了生活在多重角色里的自我,于是试着将苍白的生活点缀出自己喜欢的色彩,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不会悲凉。人始终是应该有些喜好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丰盈自己的内心,或许如此在纷扰的尘世中才不会迷失自己。其实细细想,能静下心来认真做好一件事也是一种幸福。

人的成长历程中总会有色彩斑斓的记忆,就如与好友一路相伴的时光,它无疑让成长路上的自己不再孤单。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缘故,那种熟悉与默契似乎也传递给了我们,虽然我们真正遇见并相处是在初一,但却一见如故。记得那天晚上放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家里来了客人,我自小便是个胆怯内向的孩子,所以低着头也没看清到底是谁,就简单地称呼了:叔叔、阿姨,然后躲进了自己的小屋。结果与我同龄的好友跟了进来,拉着我的手聊着学校里的事,好友自小就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这种聊天似乎是相识已久的轻松与自然。

母亲叫我吃饭时,好友与我手拉手走到客厅,客厅里的大人看到我俩的样子都笑了,说这两个孩子也是真投缘,以后一起上学还能有个伴。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好友的父亲工作调动,她们也从玉树迁到了这里。好友的父亲与我的父亲自小一起长大,然后一起当兵,结果父亲留在了这个城市的驻地,好友的父亲去了玉树,那些年也是一直靠着书信保持着联系,但每逢休假路过这里时,叔叔都会来我家看看,但我印象似乎没怎么见过好友。

我在初一六班,好友联系到初一三班。我家住得离学校比较远,车距有四十分钟,好友家离学校只有十分钟的步行距离,于是我的午饭从那时起就都在她家解决了。叔叔虽然从军多年,但并不是个刻板的人,他随和而且总面带着笑容。阿姨与我的母亲一样,自小没上过学,所以基本上不认识字,但却是家务能手,而且都是善良贤惠的人,所以在她家与我家一样,完全没有拘束感。有时下雪了,晚上也会住在好友家,那时好友家已经安了电话,于是叔叔便将电话打到我们邻居家,然后再叫我父亲来听电话,告知我晚上住在他们家。因为都太熟悉了,所以一向对我管理严格的父亲也总是轻易同意了。

晚上写完作业一般都是九点左右,俩人收拾完便早早躲进小卧室,对外称要早点休息,其实是有小节目。将卧室的大灯关上,打开台灯,然后开始搜集枕巾、床单、沙发垫之类的,东西收拾到位后,几分钟的时间,俩个中学生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女子,当然了所谓的服装就是用枕巾之类的做的。似乎是校服穿得太久有了厌倦,也或许是对长裙之类的期待太久,所以俩人基本都是裙装的扮像,然后走着属于自己的模特步伐,再相互称赞,却也玩得心满意足。

初中毕业后好友上了高中,我上了中专,因为中专要求住校,所以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但只要休息,就又会粘在一起,聊着彼此校园里的趣事,当然还有属于青春的小故事。十几岁的快乐与忧伤都是那样单薄,有时一阵风就会吹散,或许这就是纯真的印证。用简单的目光看待着周围的一切,前一刻或许还在埋怨着一个人,后一刻被埋怨的人需要帮助时,又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青春都是在这样不断更替的小插曲中继续着,只是不曾想,每一种相聚却都提前为离别埋下着伏笔。

中专毕业那年我十八岁,分配至一家国企的劳资部门做了统计。当我正为校园与工作环境的差距叹息,为身边的同事几乎与自己的父母年龄一般而无法有太多沟通苦恼时,好友却踏上了远去的列车圆她的军旅梦。去送她那天,我们相拥而泣,泪水打湿了彼此的肩头,列车消失在我的视线的时候,我的大脑却一片空白。

那时的我似乎总觉得自己与工作环境格格不入,而且安静的性格更显得沉默孤单,但内心却向往阳光、热情、充满活力的生活。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心情或者思绪寻找一个出口,而文字一直就是我心灵的出口。当我还不会写散文、诗歌时,我通过写信的方式渲泄着我的情绪,书写着心灵的叹息。我的信总会写得很长,有时是琐碎地诉说,有时是感悟,有时是一些美好过往的回忆。而好友的回信除去描绘她的军旅生活与感受外,还有许多是鼓励、安慰、关心,她还说每次看我的信都是一种享受,是一段惬意的时光。很多次她白天忙于训练只能匆忙看一遍,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才会认真仔细地读一遍,似乎在重读中与我同走着这段青春时光。

好友一直在外服役当兵,后来考上了军校,在此期间我经历着失业,在外打工,然后又重新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当她毕业终于回到这个城市时,做了我的扮娘,为了等她这个扮娘,我与爱人商量将婚姻定在她回来之后。在我们彼此的生命里,都有着足够的空间留给对方,所以更不能缺席见证彼此幸福的时段。

一年后,她也终于结束了自己八年的恋情,步入了婚姻的城堡,而我们的爱人,居然也出奇地投缘,于是那时我和老公时常跑去她家蹭饭。然后四个人一起外出散步,我和好友还和从前一样手拉手边走边聊婚姻与生活,后面两位男士也在小声谈论着什么,于是我们时不时会回头打探,看他们是不是在说我俩的坏话。那时候我们相约等退休了,一定要结伴出行,游遍祖国的所有大好河山,现在要好好挣钱。

好友的爱人在外地工作,每年只有几十天的探亲假,但对于这种生活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五年前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她脱下了心爱的军装,去了爱人所在的城市,放弃了自己熟悉的医学专业,选择了一个陌生的行业开始新的生活。在新单位里,一切都是陌生的,她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新岗位、新业务,虽然有时会觉得心力交瘁,想终于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还是令她内心充满欢愉。她留给大家的永远是一个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女汉子”形象,有时我更觉得她像一颗开心果,她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她就是那样一个简单、明媚、乐观的女子,与这样的人相处,每个人心里一定都盈满阳光。

如今,我们都即将步入中年,生活的角色更是让彼此都觉得疲惫,孩子都在小学阶段,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而且隔着数千公里的距离,见面的机会很少。只是在电话里问候着,给彼此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偶尔也说说家中的男主人,抱怨抱怨淘气的孩子,之后便各自忙碌着。但纵然如此,从来没觉得陌生过,因为有一份牵挂一直都在彼此心间,它不会随时光淡漠或者消逝。

上周末我收到一个她寄来的快递,打开发现是一件红色毛呢外套。我打电话问她为什么会寄件红衣服给我?而且红色我穿会不会太艳?她笑我现在不穿是不是准备老了以后再穿。她说起了十八岁的时光,她问我还记不记得我送她的那件红毛衫?我笑了,那是我第一个月发工资后,本想为父母选礼物,但父母执意要我为自已选一份礼物,做为可以挣钱养活自己的祝贺。结果在父母的支持下用那份微薄的收入买了两件同款的红色毛衫外套,一件给自己,一件给了好友。那个秋天,我俩几乎总穿着那件相同的衣衫出行,还拍了许多照片。那些留存着青春时光的旧照片,这些年一直安静地停留在影集里,此刻当我再次翻启时,似乎还能触摸到曾经的时光温度。

有些心情重逢于某首熟悉的旋律或某个场所,很多时候原以为走得很远的记忆会在不经意间再次清淅浮现,却也只能以回忆地方式怀念。忙忙碌碌的生活,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陷入回忆?但我喜欢回忆,不仅仅是因为我的年龄在不断增加,而是回忆里有我一路走过的足迹,有感动的瞬间,也会有冰凉的片刻,只是这些经历才构成了我现在的生活轨迹。

时光真好,它让我释怀了人生旅途中所有的艰辛,却收藏了所有路上温暖的点滴,让心灵微笑向阳,在心间种植一片属于自己的向日葵,适时的清除着滋生的杂草,于是内心便也不再荒凉。那个深秋的傍晚,当我在繁华的城市街口看到一个怀抱着破旧吉它的流浪歌手时,他正用生涩的噪音唱着这首《光阴的故事》,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脑海浮现着与这首歌邂逅的那些青春岁月,那个星光满天的校园草坪,那些围坐沉醒于美妙音乐的少年,那纯净的目光,还有那份青春的美好情愫,一切,似乎就在昨天……

光阴的故事随笔3

偶然,在凤凰之行的相册里,找到这么一张照片

“光阴的故事”,不知不觉地有种眼泛泪光的冲动

那些曾经回不去的时光,那样的旧时光

一晃如烟,烟消云散

一晃入眼,记忆犹新

从1991到1996,再从1996到20xx

光阴,记载着我太多的故事

凡尘琐事,大大小小

泪水与欢笑相伴,伤心与快乐作陪

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升高中,再由高中入大学,如今亦将踏社会······

一切的一切,时间都顺理成章的匆匆而过

一直都有这般感觉,貌似每个人都在追忆回望着过去

看看以前的某些相册那人、那景

或是那段段文字、那事儿

我不可否认的坦言到

在那字里行间或是画面中,的确,可以感知当时的自己

无论是当时的心情还是那埋藏在光阴里的故事

有的时候,的确害怕一个人的孤单

那种形单影只的感觉,让人有些惶恐不安

相反,正是这种不安,让自己倍感珍惜那群臭味相投的人

此时此刻,突然想把自己比喻成大雁

害怕脱离那成行的雁群,生怕掉队,找不到伙伴儿

在不经意的瞬间,就那样渐行渐远

时间见证着自己的成长

在光阴的隧道里,留下自己步步的足迹

尽管风雨尘埃慢慢地掩埋了那微不足道的轨迹

但是,那毕竟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所留下的

不是你,不是他或她,而是我自己······

我曾经,一度的恨过自己

早知如此,何必选择这般的处境呱呱坠地

可是,谁又能告诉我,命运到后来却是如此的不幸

直到后来

读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

没甚么共鸣的,只是觉得读起来蛮顺口的

但渐渐的明白它的意义

虽然,这句话出自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虽然,我也没有完整的拜读过这本名著

但对于这句名言,我却记忆深刻

于是,有人感悟到

“我们都渴望幸福,却很少有人老成到省得清自己,

明白自己是谁,到终于找到自我的时候,却已经将近不惑了”

记录到这里

使我又想到了我转载的一篇日志关于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

“这些年,我一直在试着了解: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更完整的自己”——刘同

这句话让我痛心

貌似,道出了当下对自己的疑问

——什么是更完整自己?

追悔那过往光阴里的自己

真不知道,骨子里到哪里来的故作坚强的勇气

殊不知,那些躲在被子里软弱哭泣的自己,白天又哪里?

长大,意味着什么??

或许,只是代表着慢慢地老去

在渐行渐远的青葱岁月里,慢慢地扛上了越加沉重的包袱

责任也好,义务也罢······

总之,我希望不要稀里糊涂的迷失最终的自己

在人生的光阴故事里,总写一些悲伤、惆怅的自己

无论光阴走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不要总埋怨自己的不幸

有时候,你可以想象

这世上还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回过头,想想

不如意的事,只是的暂时罢了

无论是工作上的,家庭里的还是恋爱中的

生活中,我们要允许插曲的存在

不论好与坏

这样,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最后

我还想说的就是

千万不能消极的对待自己,更不能看轻自己

首先善待自己,才能好好的去善待他人

相信自己

绝对不是最差的那一个

如果,不想留遗憾

就得坚信不疑的选择相信

给自己足够的勇气去远航、去前行······

岁月静好,安之若素······

光阴的故事随笔4

当我茫然地写下书与光阴这几个字时。我不知该如何书写我与书和光阴的故事。就如同我匆匆忙忙做一顿大杂烩。不知道如何把它做得可口美味,只是一味把各种作料,蔬菜倒入锅去煎炸卤炖。我的时光除了吃饭睡觉外,还有读书这个看起来神圣的营生,虽然他不是我所赖以谋生的神圣的职业。我之所谓的书,是刨去了功利性的教科书之类。做过多年的教师后,我确实地感到了整个教育畸形的功利读书,许多的书籍从功利性出发,许多教辅资料里往往冠以了走向清华北大这样的夺人眼球的噱头。以至于当我翻开它时,往往有一种令人作呕的感觉。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种极端功利化的读书中长大的。以至于许许多多的学生成人以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可以肯定地说,这么如此美好的华年都被浪费在无用的知识海洋之中去了。比如说许许多多的好文章经过阅读训练的包装与淬炼,往往变得狰狞可怖,他们仿佛刽子手般,似夺命无常让学生不寒而栗,因为学生们被各种各样的类文阅读弄得身心俱疲。

我所谓之读书,不是作为敲门砖的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而是让人心灵放飞、灵魂如沐春风的书籍。它可能是一出事关风花雪月、悲欢离合的人世悲喜剧,也可能是让我们活在一段老旧的岁月里,活在刀光剑影的离乱年代,感受复杂纷纭的世道人心。人的一生里,究竟要经历多少的磨难坎坷,才能花好月圆。可能对许许多多的人来说都可能是南柯一梦,成为終难实现的美梦黄粱。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时光飞逝中跋涉,怎样让枯燥的时光拥有几许温情。除了用心感受生活,用眼睛观察社会自然外,还有一种就是活在作家营造的世界里,追随他们的脚步去净化过滤我们人生的渣滓,给自己无聊的光阴增添几许亮丽的春色。

感谢父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为我播下读书的希望。七零年代农村人对于书籍基本没有特别的概念。许多的孩子在学校也就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农人家里如果能有几本像样的书那简直是奢侈,我的父亲在彼时做过农村“社教”工作,就是所谓的工作组进驻乡村进行社会主义再教育,之后留下了许多本的《毛选》,放在杂物屋的纸箱里,童年里我喜欢钻进破屋里,翻检那些只有文字,几乎没有插图的政治书籍里,觉得一种厚重感扑面而来,这是儿时我所发现的最厚重的书籍。后来不知道这些书到底沦落到那些风尘里去了,只有一本64开的厚厚的一本毛选还在我家某处的角落里。那是村里的勤普伯伯在父母结婚时赠给的,所以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也从中了解到文革期间这种红宝书在当时究竟是怎样的流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种开启小孩读书心智的书,那就是小人书,这种小开本的图文并茂的小书在七八十年代里非常飞行,我所拥有的第一本小人书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吧,那时我只有七八岁光景,父母要去赶集,我一定要跟他们一起去,在那时乡下人去公社赶集是一种奢侈,父母为了阻止我跟他们一起去,答应我给我买一本小人书,那时许多的小孩子拥有许多小人书是一种荣耀,我当时大概认为可以获得一种荣耀感吧!总之父母也未食言,居然买来了,对我不啻是一种荣耀,翻看着自己不懂的故事,有一种深深地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二本的《胭脂》是一出根据《聊斋志异》的故事改编的戏剧本影印本的连环画。内容梗概到现在也不甚明了,只记得故事中有毛大、宿介等人物。但是对于书的喜爱却在我的心中深深扎根。如今当我面对我的书橱里的大大小小的书籍,读过的未读的,挨挨挤挤地排在书架上,心里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尽管有些书连翻过也没有翻过。

上小学了,有一天课后,卖《天山少年》杂志的人来到我们学校推销杂志,看着那飘着墨香的图书,顿时有一种想拥有的豪情,但是那时我和姐姐、弟弟均已上学,父母要供三个孩子读书,家庭负担日益加重,所以我就把心仪的书又放回原处。我是多么的渴望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一本少年人的杂志呀!可是我不能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呀!今天看着孩子们拥有了更多的零花钱,他们宁愿去买垃圾食品也不愿去买书,让我感到时代变迁的失落与伤痛,对我来说。无论这时代怎样地进入了电子时代,但是拥有纸质的书,把它放到你的枕边,一定会“三更有梦书作枕”的,让人生有了一份厚重的意义。

光阴流年把我推进的大学的时光,可支配的时间多了,我经常和刘畅同学步行几里,去闹市区的书店,在书架边徜徉,看有没有老师绍介的新书,当从书架上抽出时,不由得倒吸了几口冷气,书价格之高令我咋舌,但是又想想写书人该是如何的不易,他们在书桌旁奋笔疾书,或陷入冥冥的思索里,终有佳作问世,其间的辛苦又有谁知!所以也不能抱怨价格高昂。实在经不住诱惑就咬咬牙,买上一本抽身放入床架边,一边自鸣得意。

参加工作后,爱书的癖好依然未改,看到心仪之书,拥有之心也未曾改变,虽然我没有发表过令我满意的文章,但还是不断地买买买!妻嘲笑我说,你只要能在期刊上发表上一篇有分量的好文章,就任由你去买书。可我自知天分未逮,只能苦涩一笑,有时偷偷地在网上买上一本,赶快去饕餮一番,不免要遭到她的怨怒,我只能尴尬一笑,她也就不再言语了。可是不管怎样我都要说,任凭光阴如何流逝,年龄如何增长,那份渴望拥有书籍的一棵种子已然长成叶茂根深的大树了。再怎样摇撼,根基以稳稳扎入到泥土中了。

喜爱书籍是一种癖好吧,现在每每看见网络有好书推介时,总有一种想拥有的热望,于我来说,拥有电子书不算拥有,只有摆在书橱里的纸质书才算真正的拥有。无论流年怎样流逝,坐拥书城的癖好未变。虽然我不能写出今妻心仪的作品,但是流年易逝,一颗喜好买书藏书的癖好已然不能更改。

纵使流年纷纷逝,才子始终爱佳人。人生自是有书痴,此痴不关风与月!

光阴的故事随笔5

连续近一个多月的大检查,暗访,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了,终于,可以暂时缓口气了,向组长告了假,想让自己好好放送放松,好好休息一天了。

晨起,刚醒,推开窗,不知何时,窗外已是细雨霏霏。初冬的第一场雨,来了。深深吸一口带着潮湿冰冷的空气,清冷的空气中,满目萧瑟。

抬眼看天,灰色阴霾的天空中,泛着初冬里才会有的灰白色的阴冷。合上窗,重新将自己埋回暖暖的被窝,这样的雨天,这样的阴冷,最适合,这样围在暖暖的被窝。

手机在枕边,一直,一直,执着的嗦嗦震动,不得已,打开手机,朋友的感慨一串串的蹦了出来。

妖,下雨了,我们去看电影吧。

妖,你还记得小时候看电影吗?

妖,你说,我们还能看的着电影吗?

妖,你说,我们还能找得到儿时看电影的感觉吗?

放下手机,看看窗外灰蒙蒙的天,淅淅沥沥的小雨,细密成线,轻轻敲打着窗棂,像一首婉转的催眠曲。闭上眼睛,伴着清脆的雨滴,仔细回想着小时候看电影的情景。

小时候,看电影,那是一种极为奢侈的娱乐享受,比过年还热闹。早早的,慌慌的,催促着家人早做饭,就为了早早的去占地儿。

放电影的场地,通常是学校或大队部。天未黑时,白色的屏幕就已经挂好了。心急的孩子们,有的连晚饭都不吃,搬了小板凳早早来占地儿。三五成群的排排坐好,仰着头,眼巴巴的等着。那份心情,是愉乐的,兴奋地,期盼的。

等电影放完了,已是深夜,人们在恋恋不舍中,意犹未尽的渐渐散去,孩子们则围在放电影的工作人员身边,饶有兴趣的,瞪大眼睛瞅着,想看个仔细,瞅个明白,那么好看的电影,是怎么放出来的。

那时候,不是每个村子都有条件放电影的。而是由乡里派发,有时,在外村放电影时,整个村子几乎是倾巢而出,大人小孩,拿板凳的,拿小椅子的,像一只流动大军般,熙熙攘攘的进发。而电影的内容,则是人们茶余饭后聊不尽的噱头。孩子们呢,更是翘首期盼着下一场电影的到来。

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对看电影则更有了深一层的意义。二八年华里,谁不曾有过,驿动斐然的心?看电影,也只成了一个幌子而已。

偌大宽阔的剧场里,稀稀落落的散落着,漫不经心的看客,至于,电影是演的什么内容,已然不关乎,所关乎的,也只是身边的那个人。

年少时的悸动,随着岁月的脚步,慢慢沉淀了下来。随着时间的进步,电影院也在人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

记忆中,那个曾经红极一时,曾经熙熙攘攘的,破败的电影院,而今,已不复存在。原地拔起的,是一栋栋漂亮的住宅楼,那些有关看电影,那些和电影有关的青春回忆,随着破败影院的拆除,已然淡出人们的视线。

现在的人们,已不需要为看一场电影,而磨刀霍霍的抢占地牌了。

生活的发展,已然将人们最原始的期望成了现实。轻轻点击鼠标,想看的电影,就会立刻出现在眼前的屏幕中。无需,再为一部影片激动昂然,因为,只要有时间,只要想看,鼠标一点,就会立刻实现。

但,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已然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浓情。

那些与青春有关,因青春而有回忆,因回忆而擦肩而过的点滴,已渐行渐远。就连一些,细碎的,有关青春回忆的珠子,也已然是穿不成行……

窗外,细雨渐停,天依然灰着,阳台上,被雨水冲刷过的枝叶,泛着翠绿的光泽,枝叶上滚动着的晶莹水珠,隐约的回忆里,似乎还依稀记得,当年和青春有关的一些人,一些事。

光阴的故事随笔6

我们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可我总是无法触及时光的衣袖。“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曾经的一切似乎还历历在目,大脑中也谱写着未来的乐章。

过去

曾经的我活在一个欢声笑语的世界,街道上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坐在大树下喃喃自语,看着蚂蚁们齐心协力,吃着当时的“美味佳肴”。就别有一番趣味。那时,无微不至的关心时刻环绕着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无时不刻都在吸引着我。回到家是妈妈一声亲切呼唤,是爸爸的一个温暖的眼神,更是对我心灵的抚慰。餐桌上,饭碗里永远是父母夹来的菜肉,装满了温情。一家人也总是其乐融融的吃饭。睡觉前,听着父母轻言细语步入梦乡,每当调皮的我拉开被子时,总是有人不辞辛劳地为我盖上。出门前,妈妈总会亲吻我的脸颊,她的千叮万嘱便成了我最快乐的瞬间。

现在

早上醒来,传来的鸟叫声如同狼嚎一般让人低沉又恐惧,匆匆去吃了早饭,妈妈不知何时变得絮絮叨叨。出门了,头也不回,面对妈妈的唠叨不理不睬。公交车上。人们你拥我挤,天空突然晴空霹雳,倾盆大雨随即而下。焦虑顿时涌上心头,带着惭愧的眼神到了学校,像是牢笼,又像是天堂。这就是我心中的校园。时间转瞬即逝,回想起曾经的天真无邪,再到现在对于家人的厌恶,人生似乎批评了我。放学的时候到了,在视野中人山人海,一个熟悉的人影印入了我的眼帘,我冲了下去,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妈妈笑容满面,可我知道,我在她的心上刻下了一道永恒的伤疤。可磨灭创伤的唯有时间。在以后,也许回望过去的自己会感叹不已。在家中,也许现在父母对你持有怀疑,也许现在许多事情都要自立根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这些困难,怎能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怎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怎能登上成功的巅峰。

未来

轻风带走了流云,流云系走了岁月,人生就是一个流浪者,脚步永不停留。我希望自己能开朗的生活,也许那时对于父母的态度,会有天壤之别。我希望每一个顶峰,都将会成为下一个起点,学习上能天天向上,成绩突飞猛进。我也会有成熟的那一天,不知道我会不会为曾经感伤?老师,感谢您的一丝不苟,言传身教;父母,感谢您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朋友,感谢你的帮助与照顾。也许我会抱着遗憾离开知识的世界,但我必会划下我辉煌的一笔。明天就是未来,挣脱烦恼的束缚,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你悄悄地来,又匆匆地走,你为何要翻开新的篇章,你为何要擦干我的泪珠,你为何要让我痛苦的抉择,但又为何给我甜美的笑容。时间,你回答我;光阴,你告诉我。我与你的故事仍未结束,我的疑问仍在那里停留。

光阴的故事随笔7

当慢慢流逝的光阴,在你的面前瞬间凝结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很温馨?

和同学旧友们在一起聊天喝酒的时候,我就常常有这种感觉。这些昔日的小毛孩子、小丫头片子,如今都已经是人到中年。虽然国际上规定45岁以下的都可以称为“青年,”但那种规定,似乎更适合于公众人物,更适合于随时可以拿出钞票来,到高级美容院里去恢复青春的富人们。在平民眼里,光阴真的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了。但在这个时候,我们说着笑着,光阴却仿佛又回来了。

小学的教室是几间低矮的土房,值日生们在笨手笨脚的往炉子里填着柴火,教室里一张张冻得发红的小脸,在看着老师点名收学费。3块钱,当年一个学期的学费,而且总要有几个同学申请特困免费。这是1979年的光阴故事。

初中的时候已经在楼房里读书了,和我们朝夕相处三年的班主任老师以严厉尖酸著称,男女同学间开几句玩笑,都要被她挖苦得抬不起头。毕业前的一天,我们在教室里收拾东西,她就在前面搬把椅子坐着,抹了45分钟的眼泪,这是一堂无声的课,但却是让我们永生难忘的一堂课。这是1987年光阴的故事。

高中的学校建立在半山腰,是要给同学们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但安静对于意气飞扬的少年来说是不存在的。相反的,漫山遍野的小树林,却成了大家理想中的乐园。对酒当歌,诗情画意,1990年光阴的故事,就是那小树林里的进行曲。

读书的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早点毕业,等到真的加入社会,去面临着成家立业的时候,才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人间正道是沧桑。小时候就知道这句话,但一直到长大以后都没明白“沧桑”的含义?此时看着大家头上隐隐的白发,突然一下子顿悟了,原来“沧桑”不是会写会读就可以,这个词,是要我们经历才能睇透。而这些经历聚攒起来,就是一部部光阴的`故事。

每个人的成长都经历了相同的光阴,但每个人的光阴却有着各不相同的故事。于是有些同学考上博士出国了,有些同学开公司发财了,有的当了官,有的买了车,也有的仍然在贫穷的边缘挣扎着。其实对于飞黄腾达的,大可不必羡慕,对于生活拮据的,也不必自怨自艾。光阴的故事就是一本书,这本书对于每个人都同样精彩,修成正果的《西游记》固然是人人喜爱,但悲怆凄凉的《红楼梦》更是流芳百世,他们的精彩不在于他们的结果,而在于他们的历程。

有些朋友远隔千山万水,可能今生都不会再见了;更有两位同学去了另外的一个世界,与我们永绝。但不管他们身在何处,是否还有形有质,这些已经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我们光阴的故事里,曾经有他们的影子,以后也不会让他们的影子消逝。

此与经年,我们永远同在!

光阴的故事随笔8

越长大,越孤单。

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清醒的认识到这句话的含义。

开始体验孤单,吞咽孤单。

当我一个人走在某个无人的角落,或是当我徘徊在十字街头,不知去向的时候,我希望有人来把我带到那个我曾想去的地方,但现在却冷淡了它。

我说,我不喜欢太复杂的事情,不喜欢那些花哨的衣服,不喜欢让人眼乱的车水马龙。

确实不喜欢,很多事情。

一开始,如果你不是你,那你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奇怪的想法。

结束时,如果你还是你,那你该欣喜你竟还是那个最初的你。

这就是我的生活么?我偶尔这样问我自己。

我假设我有两个我,一个我,过着感性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会受世俗的牵绊,清浅淡然;一个我,笼罩在理性的环境下,我做着一些看似很不错的工作,我微笑,我勤奋,我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加倍的努力。

一直到最后,这两个我,从生命的起点,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个无愧于我,一个无愧于社会。

能说,两者孰好孰坏么?

不能,最多只能站在不同得角度罢了。

小的时候,我关心的是棒棒糖是不是每天都有;稍大一些,我努力让自己拿到班级前几名的好成绩;现在,在度过了那些清浅岁月之后,开始看到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样,追求那些以前不觉得重要的东西,抛弃那些曾经稚嫩的话语。

时光说,我们的时光有限,我们该如此的活着。

有个叫内心的东西说,我该像小时候那样的活着。

于是,那个叫做躯体的东西总是在那么的纠结着。

光阴的故事随笔9

暮色沉下来的时候,他的电话随之来了,我也要下班了。

家里停电了。约好在楼下超市门口碰头,一起吃小炒。远远的,他瘦高的身影映入眼帘,旁边的一切竟是模糊。想起恋爱时,也总是这样清冷的暮色,他也喜站在厂门口等我。

二十多年过去,远远看去,他仍然是老样子,只是走近后,眼神少了清亮,头发也稀疏了许多,看到我时的神情也不如从前明亮。

走到离他还有一两米左右的距离站定,撅着嘴看他。他的眼睛投向别处,慢慢走向我。

“现在看都懒得看我了。”我仍然撅着嘴,满脸不高兴。

他闷了一会,说,只能远观,不能近睹。

我笑。知道他在笑我扮嫩。今天扎着丸子头,穿着鹅黄色短羽绒服,搭黑色小百褶裙,毛毛兔平底靴,斜背着坠有猪小弟挂饰的牛仔双肩包,整体感活波,简单。

挽着他的胳膊,找着吃饭的地方。附近的小炒店都关着门,估计生意不太好,发电不划算,干脆关门休息去了。默默走了一段路,他突然说,你记不记得有一天我跟着你从厂门口走到西桥了?我嘿嘿嘿一阵傻笑。怎么不记得呢?那年的某天,厂里停电了,我和同事相约逛街,他一个人远远地跟在后面,我们回头时看到他,猜想他一定也是逛街。同事对他有好感,故意放慢脚步,希望与他同行,可他总也不能与我们并肩,无论我们的脚步有多慢,他总和我们隔着十来米的距离,同事十分生气地嘟囔:白长那么长的腿了,走得真慢。于是加快脚步,不再管他。

你为什么跟到西桥就回去了呢?我问他。

他不说话。我催他回答他也不理,真烦人。

想起曾经,车间里好几个女孩喜欢他,有主动表白的,有暗送秋波的。那些女孩基本都比我好看,且能说会道,不像我又矮又胖,又迟钝又憨直。

记得曾经纠缠着追问过他许多次,为什么会选我,他总是笑而不答,我急得抓耳挠腮,仍无果。

他不回答,我暗暗问自己:我为什么会选他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曾觉得,真正的爱情,邂逅时一定要有脸红心跳的感觉,可他从未让我有过半丝异样的跳动,所有的感觉仿佛都很模糊,但是又并不讨厌。他不是个善于用语言表达的人,从来只是默默地关注,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就站出来了。想想其他人的表达方式,好像都是轻浮的语言,赤裸的表白,毫无悬念,数他是最浪漫,也是最实在的了。于是就想,可能爱情不仅仅有脸红心跳的一见钟情吧。

那些恋爱的点滴仿佛只是昨天才发生的故事,然而细数,却已是二十年。虽然常常说这么大年纪了,而且性格和心态也确实因为经历的丰富而改变了许多,可是,与他相处,更多的时候,我仍恍觉自己还是二十来岁的模样,倚着恋爱的名义,嚣张跋扈,为所欲为。特别是孩子离家后,这种感觉仿佛更甚。尤其今年入冬以来,我越来越懒惰,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做过一顿饭了,每天不是一起快餐小炒,就是任他自己随意安排,偶尔心血来潮做顿饭,煲的汤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不禁深深怀疑,过去那个贤惠勤劳的我难道是假的?

想到此,脸竟然有些发烧,背心里都是汗。我放开挽着他胳膊的手,深深叹了口气。

魔鬼头怎么了?他问我。

好些年,无外人的时候,他总喜欢叫我的绰号。恋爱的时候,我们彼此都不叫对方的名字,常常是走近后叫一声:诶!孩子三岁时左右吧,朋友送我一种黑色液体的面膜,晚上他和孩子在关了灯的房间看电视,我在卫生间把面膜涂在脸上,看着镜子里一张黑色的脸,觉得十分好笑,于是跑去房间,准备让他们笑一下,谁知他们扭头看到我时,都吓得惊叫起来,他拍着吓得哭起来的孩子,十分恼火地骂我弄的些什么,像个魔鬼头。他好像觉得魔鬼头这个大名十分适合我吧,常常在孩子面前这样叫我,我曾十分生气,觉得这个绰号完全不符合我的形象气质,可是我越气急败坏他越叫,慢慢的竟然习惯了。

我又不好,你为什么选我?我问他。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觉得自己又问了一句不会有答案的废话。神情瞬间更加沮丧。

怎么办,又不能退货。他说。

我有些惊讶,感到十分好笑,可是沮丧太深,年纪大了反应也迟钝,情绪一下转不过弯来,他见我仍然闷闷不乐,以为我生气了,又说,真是个名副其实的猪猪(侄女小时候叫不好姑姑,总叫我猪猪)。

你才是猪猪。我有些恼恨地反击他。这个人,笨嘴笨舌,从来都是惹恼了我,却一脸茫然,哄人的手段不仅笨拙且毫无新意,这个人,我爱他的时候人间四季如春,处处花团锦簇,我恨他的时候,世界一片混沌,暗无天日。

想起年轻时这样斗嘴,总会追追赶赶着嬉笑打闹,有时候斗来斗去,玩笑竟然斗成了真的,两人互不相让,鼻尖上都是气,一晃几天不说话,如今回忆起来,真是好笑极了。光阴的流转,带走了年轻的岁月,却把往事打磨得光滑铮亮,崭新如初,让人回首可见,低头便拾。

真好!

光阴的故事随笔10

题记:四月,梨花怒放的季节。满树的梨花一夜之间就绽满了枝头!白白的,像下了一场梨花雪!

这是紧邻老房子的一户人家,每次经过,我都会从敞开的大门里,贪婪的仰起脸,那时,阳光出奇的好,暖暖的晃得我的眼睛眯眯的睁不开!阴暗的小屋院落里,顿时便显得摇曳生姿,璀璨耀眼起来!那一树雪白的梨花,美若仙子!一朵朵,一串串,骄傲的绽放着她的美丽!有鸟儿停在枝头,欢快的唱起了春天—————‘啾、啾、啾’。叫声清脆悦耳,宛转悠扬。更多的时候,有蝴蝶一对对、一双双的相互纠缠,配合着鸟儿的叫声翩跹起舞。

这样一幅绝美的画面,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想的时间久了,竟然混淆了记忆与梦境的区别!可是那幢老房子,那一树梨花却是真实存在的!我就觉得小时候的我,离天才的距离并不遥远,我可以清晰地忆起儿时的诸多往事!尤其是那扇敞开的大门里,那棵绽放了一树白的梨花树,当然,记忆最深的是由这棵梨花树所繁衍的故事。

小时候的我和妹妹,走到哪里一直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那时,姐姐最大的乐趣就是将双胞胎的我们,打扮的让人们分不清彼此,一样的发型,一样的衣着,再加上一样的身高,一样的容貌!这样一来,就更加混淆了人们的视线,大人们带着嬉笑的表情,围着我们两个不肯挪动脚步,问话总是千篇一律“你们两个,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呀?我不懂那时候的我们为何如此的执拗,听到这样的话总是很反感!只将头扭到一边不予理睬!我不喜欢他们看我们两个的眼神,也不喜欢他们那种问话的方式,所以,大人们尽管问,我们却始终保持沉默!直到有一天。

那条小巷,两边是整齐的一排平房,我最早生活的地方,就是小巷两旁低矮的平房中的一间,紧挨着我家的,是我叫做舅妈的人家。从舅妈家敞开的大门里,时常飘出嘻嘻哈哈的女人说笑的声音!四月天,已是暖风轻柔的时候,从半开的窗户里,那阵阵的笑声,在我听来甚至觉得有些怪异!屋子里坐满了编织手工的家庭妇女,就是用玉米的叶子拧来拧去的变成各式花样的工艺品。一个女人大声地说着什么,于是旁边的女人随即附和着大笑了起来,我不懂他们的话何以如此好笑!也根本没有兴趣去弄懂!在舅妈家的院子里,一棵梨树正峥嵘的怒放着,白白的、满满的绽放了一树雪白的梨花。几对蝴蝶,相互追逐嬉闹、翩跹飞舞。一些鸟雀极尽柔情的鸣唱着,在枝头跳来跳去,飞起又落下!梨树下便落下了一些星星点点的梨花瓣!我兴奋地等待着梨花落尽的时候。

于是,每次经过舅妈家大门的时候,我还是探着头,从敞开的大门里望去,不知何时,下了一场春雨,细雨纷飞时,那树雪白的梨花扑簌簌的落了一地!然后又不知何时,梨树上结满了一串串黄豆粒样的小果实!于是,我和妹妹依然每天从舅妈家‘经过’,依旧是探着头,仰望着梨花树上的小果实,一天天、一点点的慢慢地长大。

那一天,当我们惊喜的发现,梨树上的梨子已经成熟到长成了乒乓球样的时候,我和妹妹的脚步,不由自主的就走进了舅妈家的院子里,开始时,我们只是仰头看着那一串串诱人的糖梨,青绿的果实微微带着一点成熟了的褐色,三两成串的挂满了枝头。似乎闻到了糖梨的甜香!窗户里依旧是那些女人肆意的说笑声,这些都已不再重要!那些笑声于我已是充耳不闻,顺着墙角的石阶,我和妹妹摇摇晃晃、轻手轻脚的爬到了平房的顶端(我们老家院子里都有一个厢房,下面储备物品,顶端用来晾晒食粮,也做平方),站在平坦的平房上,刚好够得着那些糖梨,于是,我和妹妹忘记了窗户里的那些叽叽喳喳说笑的女人们,忘我的摘下一串串的糖梨,空气似乎已经静止,窗户里突然没了声息,正在这时,一声‘柔

柔’的声音响起:‘老大’。猝不及防的,我奶声奶气的拖着长音回应了一句‘啊。’这时候,屋里瞬间便爆发了一阵大笑!我窘着脸回过头来,舅妈不知何时已站在我的身后,小小年纪的我满脸绯红,和妹妹杵在原地!舅妈将糖梨塞了我们满满一怀,用手指指我,再指指妹妹,坏笑的调侃我们:‘这样才好嘛,你是老大,你是老二,对吧?嘻嘻’!我点点头,不说话!和妹妹红着脸慢慢走向石阶。

那一年,我和妹妹大约五、六岁!为此,舅妈便经常拿了这事来调侃我们!见了面,总是尴尬!只是嘴巴不再生涩,远远地看见了就喊————‘舅妈’,然后涨红了脸跑开!自那次‘偷梨’事件以后,那个敞开的大门里,那棵年年四月盛开的糖梨树,自此便没了吸引力!我仍然从舅妈家的门口经过,也仍然习惯性的看一眼梨花树雪白的花束,美丽妖艳、摇曳多姿!却不再期待它果实的成熟。仿佛一夜之间我也如梨树一般长大了许多!不多久,我们便搬离了老房子。偶尔回老房子,舅妈家时常敞开的大门竟时有关闭,那棵梨树,从此也便没了踪迹!一起逝去的还有光阴留下的碎影,那些个儿时记忆里最为纯粹的记忆,一起与岁月慢慢的拉长了距离。

四月。梨花正盛!远离老家的我,又怀念起那条幽静的小巷,那个敞开的大门里早已没了踪迹的梨树,那些个肆意喧嚣大笑的画面,那两个痴痴仰望梨树的小女孩,还是鲜活的出现在我的记忆里!想的时间久了,便分不清梦境和记忆的区别了!四月,梨花正在我的梦里遥遥的向我飘来了花香。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