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集合15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集合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17K 次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集合15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头痛的种子选手

他,个子小小的,样子长得像只小耗子,性格也跟小耗子似的,整天东窜窜西钻钻,从不消停。有小朋友从他身边走过,也会伸长手去阻挡,或拍打一下别人……老师正在组织活动时.有时会突然听到一阵大声叫喊,不用说,这时你肯定会看到他正蹲在板凳上手舞足蹈……每天被投诉率最高的就是他,或把小便尿到其他小朋友身上,或争抢别人的玩具,或撕坏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书……就是没有小朋友理睬他,他也会主动去招惹别人。

诸如此类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他每次犯错给出的理由,永远都是:我太高兴了,控制不了……

面对这样的幼儿,我该如何是好?

遇到这样的孩子的确很令老师头痛,通过教师欲哭无泪的状态,可以看出教师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这个“捣乱分子”也无济于事。我以前班上也曾经有过相似的孩子,通过近两年多的时间循循善诱,终于不再令教师头痛了,回忆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值得尝试。

这种行为不良的孩子,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制力较差。要教育好他就要全面地了解他,了解其优缺点、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找出问题的根本,才能对症下药,更好更全面地教育他。俗话说:“久旱之苗,不可强浇;久病之人,不可强药。”教师在教育这样的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要慢慢等待他一点一滴的改变和进步,切忌急于求成。

这样的特殊孩子需要“量身定做”教育方案。在制定方案之前先做三点准备。

第一,鉴定他是属于什么类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观察他是否有“多动症”的可能,检查他的营养是否均衡?(因为含铅量高的孩子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特点。)还是喜欢用“恶作剧”的方式唤起别人的关注?或者是否有特殊的家庭环境?等等,寻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第二,全面了解他的情况,包括性格爱好、家庭隋况、优缺点等,甚至要追溯到是否是“早产儿”或“剖腹产”的孩子,为以后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根据他的情况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制定教育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及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在做好以上三点后,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实施教育。

1.尊重不放纵

通过案例看出,他不光令教师感到头痛,还令班上的孩子们讨厌,他的身上已经被大家贴着“问题孩子”的标签,教师要先选择冷处理,淡化他是“坏孩子”的意识。“尊重”就是要正确对待“问题儿童”,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让他和班级里的孩子感觉到他是“问题儿童”。

尊重但不放纵,可以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离教师最近的位置。以方便随时观察关注,当发现他有不良行为时,不要当众批评,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去提醒或阻止。做操或匕下楼梯等外出时,可以由教师牵着他的手,这样他既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又没有机会去影响他人。

教师对幼儿,尤其是对“问题孩子”,首先做到尊重不放纵,将严与慈、师与友融为—体,积极争取和他成为朋友。

2.期望不失望

教师不能对他失望,要始终抱有期望。“期望”通过跟他谈话商量,共同制订一个整改目标,并真诚地期望他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使期望变成现实。当然,对他的要求不宜太高,应循序渐进,注重量变,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

教师可以和他一起做个许愿瓶,把希望改掉的习惯写到瓶子里,然后埋在幼儿园的小树林里,等过段时间再把许愿瓶挖出来检验下是否已经改掉,这样的游戏孩子很喜欢,同时也让他在游戏中感觉到自己的坏习惯正一个一个地被埋掉了,潜意识里他就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

3.激励不近利

他的每一滴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可以折个他最喜爱的恐龙奖励给他,也可以承诺和他玩一次喜爱的游戏,还可以跟家长联系,带他去大自然中探索或游玩,或送他玩具等,但物质奖励要|真用,以免降低教育目标、影响人格的形成。

通过激励使他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所期待的目标前进。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出他身上积极向上的因素并积极引导,使之扬长避短,诚心改过,一步一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经常性地运用赞许、表扬、奖励等方法,不时肯定他已初步形成的良好习惯,能满足其积极向上、追求成功和赞美的心理需求。

4.宽容不纵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几岁的孩子呢?在一位教育专家的学术随笔中我看到过这样的观点“学校是学生犯错的地方”。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能宽容孩子身上的缺点。

但宽容并不是纵容,教育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要指望一次或几次教育就达到你所期盼的效果。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抓,不仅为孩子的每次进步都感到高兴,宽容之余还要用规则约束他,可以设计一个统计表,用积分制去教育他,每一点进步就加分,犯一次错误就扣分,每周总结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处罚。

5.积极不消极

教师还要利用各项活动,让“问题孩子”在活动中“露一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喜欢自我表现是“问题孩子”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或活动中,发挥其特长,为他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有意地安排他完成某项任务,使他体会到成功的|央乐和为集体争得荣誉后的喜悦。相信他必定会逐渐地走向正路,变消极的“出风头”为积极的行为表现,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

我班有一个叫文琪的女孩子,平时总是默不作声地,看着很不合群。我心里也是暗暗着急,心里总是在寻找着帮助他的办法。

一天,文琪的辫子散了,自己在那里扎呀扎呀的,总是扎不好。我走过去:“琪琪,老师给你梳好不好?”她点了点头。我轻轻地把她拉到了我的跟前,让她坐在我的怀里给她梳了起来。

我边梳边问:“琪琪,谁给你在家梳头啊?”“奶奶!”琪琪怯怯地答道。“妈妈呢?”我疑惑了。“妈妈......”琪琪欲言又止。我心生疑惑,没有再问。

下班后,我去了琪琪家,才了解到,琪琪家很穷,爸爸是个残疾人,妈妈是四川人,有点智障,孩子的起居生活都是奶奶照顾。

了解到琪琪的家庭状况后,我第二天又把琪琪拉到我的怀中,亲切地对孩子说道:“琪琪,以后,老师每天都给你梳头好不好?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琪琪红着眼睛点了点头。

从此,每天午睡起床后,我就搬把椅子给琪琪梳头。后来,其他孩子也都想让我梳头,我就让每个孩子都围坐在我的身边,挨个梳理一遍。

现在坐在孩子们中间孩子们梳辫子,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我并不太会梳理头发,每次给孩子们扎的辫子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们喜欢,我就沉迷不醒。而且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触摸孩子的心灵,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因人施教,适时指点;让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加信托、感情好、和谐。

每当这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孩子们总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说个不停 。

“老师,我妈刚给我买了电子琴!老师,那首歌我会了!老师,我敢走独木桥了......”当然,此时也是我了解他们生活、心理和举行适时指点、鼓励的好时候。“你最喜欢老师啥子?你不喜欢老师啥子?你最愿意参与哪个活动?你现在睡觉还用妈妈陪吗?......”这些他们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就会都争着回答,而且绝没有谎言。就这样,我把每天起床后给孩子梳理头发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个漂亮的发式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赏封,二孩子们也总是高兴地叫我:“刘妈妈!”

看到梳好小辫的孩子一个个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欢愉,此时,我内心里也与孩子们一样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明新奇、新鲜、新意中积攒起来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3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中,孩子们会上演许多“故事”,有些或许你不经意间地就过去了,而有些“故事”,只要教师善于把握住机会,往往就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周三户外活动时,在花园里,我领孩子们随便走走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孩子们欣喜若狂地叫着:“老师,你看那里有一只花蝴蝶!”话音还未落,就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跑过去捉蝴蝶了。

“孩子们,快回来!快回来!”我用力的喊着,可是,他们已跑得很远了,听不到我的喊声。过了一会,他们归来了,哮喘嘘嘘地说“唉,真可惜没有捉到它!”

我庆幸孩子们没有捉到蝴蝶。我把孩子们召集过来给他们讲了一个随机自编的“花蝴蝶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蝴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能美化我的生活.....孩子们听完后都对我说:“老师我不再捉蝴蝶了!”“老师,我们会保护蝴蝶的!”有的小朋友还提议回教室绘画美丽的花蝴蝶......

听了孩子们的“豪言壮语”和想法后,我笑了:“走,孩子们。我们回教室去画蝴蝶,看看谁画得好!”“好,画蝴谍去......”

可见,在一日活动中,孩子们总会让你看到意想不到的“故事”,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捕捉,善于引导,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进行情感教育等各方面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教育的智慧

往往并不是简单地从书籍的阅读中获得的,而是在教育生活中不断捕捉、反思得来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一颗满怀爱孩子的心和善于捕捉的眼睛,在一次次解决教育问题中不断积淀教育智慧。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4

在班级中总有这样一些幼儿,他们课堂上比较安静,发言声音小,不够自信;游戏中相对活泼,但是一旦发现被老师关注会感到不自然;交往时稍显退缩,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显得不够主动。服从居多;生活中不添麻烦,大部分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从不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将之称为“中间区”孩子。让“中间区”孩子重塑自信、阳光的积极品格,需要教师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启动信任引擎。建立安全依恋

梓涵——对老师持怀疑态度的选择性缄默

梓涵看上去很文静.平时面对老师经常一言不发,喜欢用眼神或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但是,和小朋友们自由活动时,却显得很活泼。

梓涵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是很强的,和老师进行交流时的反应是一种选择性缄默,这往往是幼儿因为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沉默不语的现象。像梓涵这样的孩子大多在幼儿园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这样的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一旦有了信任感,他们就能将爱的感受从父母身上延伸到老师身上。

我开始每天和她保持一段时间的亲密接触,多看她几眼,多和她微笑,多说几句鼓励的话,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如此,并表现出真诚。渐渐的,我发现梓涵会有意无意地走到我身边,有一句没一句地和我说说话。信任的引擎开始启动,这正是孩子形成安全依恋的起点。

二、运用“期待效应”,促成发展质变

心宇——害怕展示自己,又让人充满惊喜

处于“中间区”的幼儿不太会展示自己,可一旦给机会让他们站上舞台,带给你的往往是惊喜。一次科学课提问:“袜子口有弹性有什么用呢?”平时不爱举手的心宇怯怯地举起了小手。他的回答尽管声音很小但非常准确:“这样袜子就不会往下滑了。”我没有提醒他要放大声音而是连忙夸奖并走过去,给了他一个热烈的拥抱。第二天我照例打开班级网站。忽然发现了一篇“感谢褚老师”的新帖子,是心宇的家人写的,字里行间充满感激,说孩子回家兴奋极了,告诉家人褚老师抱他了,而且把他抱起来了,他开心极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给了心宇更多的关注.只要发现他举手了就请他回答问题,而我发现他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并常有与众不同的观点。某天午睡起床,他居然将被子折叠得和保育老师不相上下。其实我在不经意间做了一个期待效应的实验:孩子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作为教师用充满肯定和期待的影响和暗示给“中间区”孩子带去灿烂的阳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给予持续关注,点燃表现热情

木子——自主自理.却缺乏展现热情

“中间区”的幼儿很多都是自主性强的孩子,不给老师添乱,以至于容易被人忽视。木子就是这样一个不用人操心的孩子。她从进幼儿园开始似乎就不曾麻烦过老师:入厕后会自己将衣裤整理好,午饭从不挑食,午睡时能很快睡着……她几乎从不举手发言,每次又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果不在意,你几乎会忽视她的存在。

我觉得木子就像一支美丽的烟火,等待有人将她点燃。但是,对于我表现出的热情,木子似乎不太领情,对我的鼓励和表扬很少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我并不气馁,始终对她保持积极的关注,注意她每天的活动,将她的良好表现记录下来,时常在集体面前展示,并了解她喜欢吃什么、玩什么……这种持之以恒的热情关注逐渐拉近了木子与我之间的距离,渐渐地她会主动要求做一些事情了,小手也开始举起来了……这支美丽的烟火终于被点燃了。

四、发挥同伴互动,实现个人价值

小鑫一从不主动交朋友.始终处于被动位置

要让一个幼儿觉得他是集体中有价值的成员,就要让他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注,感到被他人需要。“中间区”幼儿在集体中显得相对较安静.他们在被需要这一点上明显感觉不足。这就有赖于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小鑫很安静。从不主动与人交往,游戏时,他也总是跟随者,从不主动提出要求,他似乎没有在集体中的主动意识。儿童心理学曾揭示:同伴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儿童的行为发展。我决定找一个能带动他的同伴。我观察到他比较喜欢艺木,艺木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于是我安排他们坐在一桌,经常鼓励他们玩同一份材料或参与同一项活动,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互动机会。取得一定进展后,我将两人的活动范围扩展为小组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小鑫逐渐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发现了自己有价值的一面,笑容也渐渐地在他脸庞绽放。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5

在现代教育模式里,教师的角色定位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在幼儿教育中更是如此,如果缺少了老师与幼儿的互动是无法想象的。

孩子年龄虽小,但他的心里可装了好多事情,比如:

这个老师我喜欢,因为她天天都对我笑,还和我拉手;?这个老师,我有一点不喜欢,有一次我想抱她,可是我都够不着她;?我希望老师能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看来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这么重要,那么,改变从今天开始: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更能增进与幼儿的互动,其实,就是让孩子更喜欢你。

1.幼儿心声的倾听者:以微笑和耐心倾听幼儿的需要、想法、问题和建议,并给予适时的积极的反馈。

2.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以观察家的态度,悉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分析了解其普遍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3.良好环境的创造者: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

4.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鼓励他们和教师、同伴进行平等的自由的交往。

5.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现有的水平以及教育目标的要求来制定教育计划、选择和调整教育内容,并适时地把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生成为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创设愉快、宽松、丰富的环境,营造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氛围和条件。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情感上的抚慰和关心,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之后,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和需要;做孩子们的大朋友。

1.微笑的老师记得我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时接手的是新小班的幼儿,和幼儿第一次见面,这时,我想用微笑来赢得孩子的好感。

果然入园的第一天就有许多小朋友愿意让我牵着手走到教室,尽管他们的脸上还挂着泪珠儿,但我感觉到他们愿意接受我。就这样,我用微笑度过了最艰难的“非常时期”。

2.“伙伴”老师“微笑”给孩子带来了温暖、亲切。而伙伴老师能促使幼儿真正地喜欢并主动地参与学习。

记得在一开始的教学活动中小朋友玩完玩具,我叫了半天没有人愿意收玩具,当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有一位老教师的行动启示了我。她当时是这样做的,她说:“哎,满地都是玩具,谁来和老师一起收玩具呀?”

话音刚落,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会就收拾整齐了。看来友善的伙伴的魅力很大,要比发号施令效果好。

3.能干的老师幼儿的生活学习更多时候是在游戏中开展的,他们需要许许多多有趣的活动内容。

这样就需要老师有一双能干的双手,为幼儿设计、制作玩具。这样才能使活动有序的开展下去。

我记得有一次小朋友在玩做饭的小游戏,当时准备的材料不多小朋友玩的兴趣不足,我见到这种情况后,主动参与活动中来,并和小朋友一起制作了很多厨房小玩具。

他们见到这些玩具可高兴了,都很开心。游戏又开展下去了。这次活动既开展的顺利,孩子的创造思维又得到了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6

飞旋因轻微感冒而请假,可已经连续两个多星期没来园了,是不是孩子病情严重了?我担心着孩子的病情.打电话给她妈妈,孩子妈妈却似乎比我还惊讶:“孩子还没有去幼儿园吗?我不知道啊,我在外地出差呢,可能是她姥姥没有送孩子吧!”当天下午,飞旋就来到了幼儿园。原来,飞旋的病早就好了,因为妈妈出差,一直由姥姥照顾,孩子不愿意来幼儿园,姥姥就由着孩子的性子,一直在家玩了一个多星期。

中国有句老话叫“隔代亲”,在现实生活中,像飞旋姥姥一样宠着孩子、依顺孩子的祖辈家长不在少数。老人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可一味地纵容不仅耽误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活动,还容易让孩子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理解:幼儿园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就不去。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也会使孩子对待入园甚至入学的态度变得轻率和想当然。我在和飞旋妈妈的交谈中发现,其实她也觉得姥姥太惯孩子了,但因为工作忙,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

我想,这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年轻爸妈应多跟孩子在一起,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引导祖辈家长建立相应的教育意识,做好隔代家长的沟通工作。于是,我有意识地加强了与飞旋姥姥的交流,渐渐地,姥姥开始了解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很感慨地说:“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跟在家里玩确实不一样.我以后不能随便让飞旋在家赖着不上学了!老师,你有什么事就告诉我,我有的是时间帮你们做事!”

隔代亲,是老人的一种情感寄托.只要我们多与老人交流,老人就会了解怎样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而老人也非常愿意为了孩子而配合老师的工作。换一个角度来看“隔代亲”,换一种方式引导祖辈家长,他们就能成为我们日常教育活动的好帮手。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7

幼儿园教学与中小学教学不一样,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幼儿又个性好动,坐不住,如果单纯的言语说教,幼儿很容易就失去兴趣,注意力转移,教学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便把幼儿的好动与教师的教学相结合,使原本相矛盾的两件事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无论是常识教学、故事教学、还是儿歌以及歌曲教学,我们都根据教学资料编排相应的动作,一句一个动作,边做动作边进行教学,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代表了一个资料,幼儿学习用心性空前高涨,在手舞足蹈当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学习资料。

幼儿园教学不拘模式,很多事情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就能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8

春天来了,我要与孩子们进行美工制作活动——美丽的花园。我精心准备了活动材料,在制作方案中,我想好了如何启发幼儿用不一样的方法装扮出美丽的花园。

突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为什么我总是想着让孩子们按照我的想法与要求去做呢为什么不去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作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呢为什么不让他们自我去想去做呢于是,我决定是一次。

在组织活动时,我让孩子们自由选取材料、分组,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们都用心的动手做起来,在近25分钟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都始终持续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完成之后,拿着自我装扮的作品与小朋友共同欣赏、介绍。

请大胆的将你信任而支持的目光投给孩子们吧,你将获得一份惊异的收获。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9

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生活,人们需要更深一层的内心感悟,体会只属于自己的情意。阅读像一只船,可以载着你去任何地方遨游。阅读可以打开心灵之窗,在空气的任何角落飞翔。阅读可以使一个荒蛮之地变成文明礼貌之乡。阅读可以让人改变人的性情,使人脱离愚昧的境地,愉悦心身,终身受益。

分级阅读书籍,给幼儿带来的就是这种引领幼儿进入阅读王国的书籍,我们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他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享受快乐的阅读时光,小脑袋能很快地记住一个又一个故事和诗歌的情节。小手指在字里行间滑动,而且能走在大街上认识汉字,清脆甜润的童音朗读给一个又一个家庭带去快乐和希望之光。

除开分级阅读,我们还有《快乐成长》主题包和教师自我创编的语言类教材。你们看,中班时,我给他们写儿歌,中班时,我给他们写周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对幼教事业的一种热爱,也是对我身边孩子的一种热情,同时也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心。希望这种责任心能给幼儿留下一丝印记,也圆满我的人生。超越红尘中的自我。

早期阅读是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文字来理解意图为主的幼儿读物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积极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自主的阅读能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0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他们就像是一本本有趣的书,但是真正想要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爸爸,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可鑫满眼含泪地松开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可鑫吃饭的速度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动区游戏时,可鑫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可鑫,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可鑫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可鑫讲故事,可鑫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可鑫进餐的紧张心情,我们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可鑫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可鑫,你怎么啦?我吃不下,可鑫,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可鑫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来到幼儿园,爸爸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可鑫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爸爸,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可鑫爸爸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1

一天,阴雨连绵过后,天空突然放晴,我让孩子们画雨后的春天。孩子们正在认真作画,忽然活动室后面传来吵闹声。我走了过去,只见几个孩子正在取笑旭旭:“你见过天上有两个太阳吗?”“如果天上有两个太阳,夏天怎么办?”“老师不是讲过,古代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死九个,还剩一个吗?”旭旭想说什么却又觉得百口莫辩,只是低着头、撅着嘴。我向旭旭的作品望去,画面上真的画了两个太阳:一大一小,大的虽只露了半张脸,却能看见脸上的皱纹。显得苍老而又慈祥。而小太阳却画得天真、活泼。旭旭发现我在看他的画,不知是怕我批评还是怕我修改,他马上用双手捂住画面。要在以前,我真的会让他擦掉一个太阳。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我对孩子们说:“旭旭平时的想象就很丰富,今天他画了两个太阳,一定有他的道理。"然后,我蹲下身温和地对旭旭说:“这画里一定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吧?能给我们讲讲吗?”旭旭立即直起腰,大胆地讲述起来:“这个大太阳是妈妈,最近她生病了,所以我们一直没见她上班。小太阳是她的孩子。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替妈妈分担工作了。这不,今天是太阳宝宝第一天上班,妈妈不放心,她在一边偷偷地看着呢!”多么生动、感人的故事啊!充满了爱和责任。我激动得抱住旭旭说:“太阳宝宝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你画得好,说得更好!”

这以后,我更加注重倾听孩子,努力读懂隐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由此,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妮妮大把大把地抛撒彩色积塑玩具,是想“下场五颜六色的雪”;涛涛拿走养在自然角的小蝌蚪,是打算“放回河里,让它长成会捉害虫的小青蛙”;晨晨把太阳涂成绿色,是希望“太阳光不再刺伤人们的眼睛”……

有人说,“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确实,倾听孩子,我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发现:孩子的“叽叽喳喳”是一种“真知灼见”;孩子的“胡乱涂画”是一种“妙笔生花”;孩子的“手舞足蹈”是一份“怡然自得”;孩子的“捣乱破坏”是一种“敢于探索”……蓦然回首——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2

乐乐常做些与众不同的事儿。排队走路时,别人朝前走,他倒过来朝后走,说是帮老师看管小朋友;吃饭时,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任凭老师如何劝说,他就是不吃,逼急了还会把食物往地上倒,说是自己不小心的……

今天语言活动“春雨”刚结束,乐乐就“哗——”一下,把一篮子积木倒在地上,积木四处散落,惹得孩子们大声尖叫。我知道,乐乐虽然淘气,但不会胡闹,他做事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不急不忙地问:“乐乐,扔积木真这么好玩吗?”“你还想扔吗?”“想!”乐乐大胆地回答。“为什么?”“积木撒下来,不是很像春雨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乐乐还沉浸在“春雨”的活动中呢。我点点头:“嗯,你的想法不错,但积木撒下来万一砸到小朋友头上怎么办呢?”于是,乐乐的眼睛不停地在活动室里搜寻着,“那撒塑料雪花片吧,因为雪花片轻,五颜六色的又好看!”“好,那就请你和小朋友们做一回春姐姐,向人间抛洒珍贵的春雨吧!”正当大家开心地抛撒着雪花片的时候,乐乐又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才发现塑料雪花片也不像春雨,春雨应该是雨滴样的,小小的,圆圆的。”说着乐乐从纸篓里拿起一小片废纸,撕下极小的一部分,用手一捻,一搓,圆圆的“雨滴”出现了。“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有个问题,这么小的‘雨滴’撒在地上很难收拾,怎么办呢?”“可以在地上铺一块大一点的塑料布。”乐乐马上想出了办法。“那接下来的自由活动时间,你就带领其他愿意参加的小朋友做雨滴,撒春雨吧!”“好的。”乐乐高兴地应答着。

在乐乐的带领下,一番忙碌后,几个孩子站在大塑料布的中央尽情地抛撒着彩色的“雨滴",“下花雨了!太漂亮了!”大家玩着,笑着。

这是一次随机的教育延伸活动,我没有因乐乐的“独出心裁”批评他,而是通过步步引导,在理解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教师只有拥有爱心、童心,读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3

和孩子聊天的时候,无意中问道:“你觉得老师最喜欢谁呀?”“老师都喜欢的。”丁蕾笑眯眯的说,后面还加了一句:“老师也喜欢我的。”琪琪想了想却说:“老师最喜欢李佳。”我先是吃了一惊,然后问:“你为什么觉得老师最喜欢李佳?”“葛老师和胡老师每天都会表扬她,还会摸摸他的头和请他做事情。”原来老师对身体不好幼儿的格外关注引起了其他孩子的醋意。我们马上说道:“那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经常摸摸她并和她说话吗?”他们笑笑不说话。“其实老师每个孩子都喜欢,只是李佳身体不好,老师要经常看看她问问她累不累,她更需要老师格外的关心。”“其实她也需要其他小朋友的关心,你们愿意多和她玩玩,并关心她吗?”“你要怎么样关心她呢?”…….

这件事情给了我启示,同时也提醒了我。作为老师我努力的营造一个充满友情,善解人意的班级。作为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在主导者要真诚地关心、善待每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同时对所有的孩子公平公正。作为老师我是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的,但是对个别孩子的关注还是引起了部分幼儿的误会。

同时对个别幼儿的关注,我认为是处理的有点欠妥,这也是我协助幼儿建立友善的同伴关系,学着关心别人和别人相处的大好时机。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一个班集体中,老师和小朋友之间不存在谁是强势谁是弱势,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学习更是共同成长,俨然就是一个充满着和谐快乐的地方,孩子们想到的是天天上幼儿园,天天要和自己的应老师在一起,并知道关心不舒服的孩子。这种氛围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漂亮浮华,却有着最质朴最纯真的情感。也是作为老师我努力的方向。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4

我们班是个混龄班,“爱与帮助”是我们的生活主题。玉玉年龄不大,个头却不小,在班里表现得比较要强。一天,我组织的活动马上要开始了,只见玉玉硬拉住佳佳坐在她的身边,佳佳不愿意,但玉玉就是不松手。最后佳佳哭了,我走过去示意玉玉松手:“别人不愿意和你做朋友,你就不能硬拉人家,现在佳佳哭了,以后更不愿意和你做朋友了。”因为急着组织活动,我没有多说什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里,玉玉又发生了几次类似的情况。

一天午睡前,孩子们在脱外套,我看见玉玉在抱伟伟,眼看两个人马上都要摔倒了,我急步跑过去一把拉住他们,着急地对玉玉说:“马上要睡觉了,你抱他干吗?差点摔倒,多危险!”玉玉委屈地说:“伟伟个子太小了,上床有点困难,我想抱他上去。”听到玉玉的话,我的内心顿时变得不安起来,原来玉玉是想帮助伟伟,可我却粗暴地批评了她。她的心里一定很委屈。我慢慢地蹲下来拉住玉玉的手,轻轻地对她说:“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谢谢你帮助小朋友!你帮助弟弟是对的,可是你抱不动弟弟,这样你们都会摔倒,以后要小心。”听了我的话,玉玉点点头没说什么。我突然想到最近我班出现的问题好像有许多和帮助人有关:宇宇和龙龙抢着帮小朋友端水果,结果水果撒了一地;诚诚和欣欣抢着帮老师搬椅子,结果欣欣摔倒了;琦琦不想让润润帮忙,抬手在润润的脸上抓了一把。我想问题在我们身上,是我们从来没引导孩子懂得怎样的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才是别人需要的。

于是,我们组织孩子们讨论“怎样帮助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这个说“我帮弟弟穿鞋”,那个说“我帮妹妹搬椅子”……孩子们都是热心肠,特别爱关心身边的人。接着我又问:“如果别人不愿意你帮助,怎么办?”孩子们又讨论开了,有的说“那就不帮助他”,有的说“不同意也要帮,因为他需要帮助”,也有的说“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最后我们总结了几条:帮助别人时,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要尊重别人;要看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没办法帮忙,就去找其他人帮助,要懂得保护自己;哥哥姐姐可以一块儿帮助弟弟妹妹,要做一个热心帮助别人的孩子,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虽然我们有时无法事先了解孩子某种行为的用意,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是善良的、纯洁的,这样的观念会在无意中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引导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角色

班里的足疗部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区域。最近我们在这个区域又添了一些新材料,各种瓶瓶罐罐,并做上记号,用来代表各种足浴材料,如:牛奶、精油、姜花等等。孩子们看到了新材料就更感兴趣了,纷纷要求去足疗部。

可是活动开始以后,我发现原来足疗部的“足浴师”们都会非常认真仔细地为“顾客们”服务,可添了新材料以后,“足浴师”们的兴趣都转移到那些瓶瓶罐罐上去了。即使有“顾客”坐着等“足浴师”来服务,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摆弄那些瓶瓶罐罐。于是我趁机挑了个空位坐下,并对“足浴师”说:“我要牛奶足浴。”估计因为顾客是我,“足浴师”很快地拿好材料过来为我提供服务了。我立刻表扬了他:“你可真像一位真正的足浴师,这么热情地接待客人,看见我来了你马上就来为我服务了,我下次还来你这里。”这时,旁边的“足浴师”听见了马上也拿了材料过来为另一位顾客服务起来。接下来的活动中,几乎只要有顾客光顾足疗部,“足浴师”总会热情地接待“顾客”,为他们服务,可像一位真正的“足浴师”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China,我爱你

中国的英文名字叫china,意思就是陶瓷,说起陶瓷,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既然我们是中国人,既然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何不让这些孩子接触它呢?于是幼儿园在几年前就开设了特色课程——陶艺。对幼儿陶艺而言,每个孩子都是玩泥高手,一批批的孩子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都获益良多。

快乐

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去陶艺……”话音未落,孩子们拍着双手连忙叫好。老师问:“为什么这么高兴?”孩子说:“因为又可以去做陶泥了呀!”一边说还一边傻傻地笑着。玩泥巴是孩子最开心的一件事。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每当孩子们来到宽敞的陶艺室,通过随意地揉捏、用力地敲打、自由地组合创作了一件件作品之后,他们所享受到的快乐不正是他们所盼望拥有的吗?

自信

当孩子发现自己不会制作的时候,嚷嚷着说:“老师老师,我不会。”老师会亲切地告诉他:“你行的,试试看吧!”当孩子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烦、需要老师帮忙时,老师会主动地伸出大手。当孩子完成作品时,不管是粗糙还是精细,老师都会对着所有孩子大声地说:“你们看,他的作品完成得真不错!”学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孩子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丰富,出现的作品就越是充满童趣的美。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完成后,一定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温馨

老师:“明天,我们将开展亲子陶艺制作比赛。”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老师:“记住,先和爸爸妈妈商量制作什么,明天才不会手忙脚乱哦。”

第二天,陶艺室里挤满了大人与小孩,在大手与小手的共同努力下,丰富多彩的陶艺作品出炉啦!

大人们揣着儿时的梦想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件陶艺作品的过程是美妙的,而跟孩子共同动手的过程又是亲切的、温馨的。这对亲子关系的促进起着重要的作用。想到陶就会从心里微笑出来,还会想到莫名其妙的联想:乐陶陶、淘气、桃花、逃之夭夭……都是些可爱的字眼儿,叫人喜欢,我想古人一定也有同样的体会,才会把tao发音的字都造得如此机灵有趣。手指深陷在陶土里,沉浸在陶的世界,享受着陶的感觉,不禁感叹:China,我爱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多观察 真帮助

小迎在我班属于小年龄孩子,运动能力较弱,经常不参加体育活动。我们一直鼓励他,他总是说:“我不想玩,我看着他们玩。”但从他看同伴活动时羡慕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想参与运动的,只是有些害怕。

今天,我带着孩子们玩大型玩具——蜂巢。孩子们钻来钻去的,玩得很开心。有几个孩子还边玩边说“这个是我的家,红色的”,“这个是我的家,绿色的”……这时,我观察到小迎眼睛发亮,直直地盯着正在活动的同伴。我想,他已经有了想参加活动的意愿了。于是,我走过去对他说:“小迎,你也想玩吗?”他说:“是的,我也想爬上去。”听到他这样说,我开心极了,随即说:“那快爬上去呀。”他的手刚刚搭上玩具,马上说:“太危险了,我不敢。”看到他恐惧和无助的表情,我鼓励他说:“不危险的,如果危险的话,老师就不会让小朋友们玩了,而且老师就站在你身边保护你。”说着,我就手把手地教他手脚如何配合,告诉他最关键的是手要抓紧。我还对他说:“先爬到第一格试试看,老师就在你身后保护你。”他转身看到我真的站在他身后,似乎不那么害怕了,就小心翼翼地把手搭了上去,按照我教他的方法,终于爬上了第一格。我马上对他说:“老师的话没错吧,你顺利地爬上来了。”他开心地笑了。我便趁热打铁,接着跟他说:“你再试试,一定可以爬到第二格。”大概是受到刚才成功的鼓舞,他真的尝试着爬上了第二格。这时,他却说:“你把我抱下来吧,我不玩了。”我想,小迎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就没再勉强他。我便说:“你自己下来吧,你可以的。”他说:“不行,太危险了,你抱我下来吧。”我没有抱他下来,只是用一只手扶着他,在我的帮助下,他迅速地爬了下来,然后笑嘻嘻地对我说:“下次我还玩。”在上述案例中,我通过多观察,了解到小迎其实是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的,只是因为胆小、依赖性强而不敢尝试。在继续观察中,我找到了契机,为他提供了帮助,让他克服了胆怯的心理,愿意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小迎的一句“下次我还玩”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进步。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帮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刚上幼儿园的多多比较内向、敏感,每天都会哭闹。今天是爸爸送多多来园的,多多又照常拉着爸爸的手哭了起来,爸爸却打了一下多多的手,大声地说:“都多大的孩子了还哭,一点都不乖,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

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少见。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形,自然而然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自己的物品被同伴拿走了,他们会生气;心爱的玩具丢了,他们会伤心;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害怕。然而很多成人无法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表达,认为这样是不乖的表现,有些成人甚至禁止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殊不知,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长期找不到宣泄的渠道及解决的办法,他们的负面情绪就会演变成负面行为,使孩子成为不敢面对自己、没有自我、甚至心理不健康的人。因此,帮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即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接受真实的自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得绘本《怎么会这样》中的小女孩因为失去了心爱之物,便双眉紧锁,满面愁容,气急败坏地向人群走去,她对着草地上、游船里的人们一遍遍地大声喊道:“怎么会这样?”然而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群友善又智慧的朋友,他们不仅接纳了她的消极情绪,还帮她解决了问题。故事以怀念和眼泪开始,以拥抱和欢乐结束。绘本《生气汤》中的妈妈更是鼓励孩子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使孩子感到放松和幸福。

通过阅读相关的心理学及教育学书刊后,我们认识到,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我们首先要接受他们的感受,接纳他们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用“宝贝,你好像很生气”“这一定让你很失望”“心爱的小鸟突然不见了,你肯定很难过”等这些肯定孩子情绪的话语,来取代“你就知道生气”“别为这种小事难过了”“不就是死了只小鸟吗,有什么好难过的”等这些让孩子难过的话语。然后,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合理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如,鼓励孩子去开拓视野、广交朋友,教会他们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应对困难,等等,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以“真”作为自己的做人之本,展现给孩子真实的自我,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自信、勇敢、坦然的“真孩子”,而不是失去自我、担惊受怕的“乖孩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游戏,帮助幼儿积累多种经验

说到角色游戏,很多人都觉得它能满足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还能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其实,角色游戏中还蕴涵着大量的教育契机,能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经验。娃娃家只有两个男孩,一个在摆弄锅碗瓢盆,一个跪在地上玩球。“医院”里的“医生”来敲门:“爸爸,等会儿带你的孩子来医院检查身体哦!”一个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我家没孩子,我家只有我和一条狗!”好吧,原来那跪在地上的是一只“小狗”哦……

第二天,科科不愿再当“小狗”,他说:“做小狗,总是跪在地上,一点也不好玩,膝盖都疼了!”这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吗?游戏就是能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感性体验。为了能玩得更开心,幼儿会更积极地参加游戏活动。家长和孩子们星期天一起去参观昆虫馆,昆虫馆中最吸引孩子的是那台会说话、能回答问题和玩游戏的多媒体电脑。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玩起了“昆虫馆”的游戏,他们也想要造一台“多媒体电脑”。大家用一个大大的纸板箱制作“电脑”,还在“电脑”上安装了一个大大的显示屏,显示屏上有数字,还有红蓝开关按钮。孩子们说使用电脑时必须先按红色按钮,这样机器才能正常运作,而使用完机器必须按蓝色按钮关机。怎么让这台机器能讲话呢?这可是个难题,不过男孩子们还是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瞧,一个孩子躲进了纸板箱,前来使用电脑的孩子按对显示屏上的数字,纸板箱里的那个孩子就模仿机器人的声音告诉他这个数字所对应的有关昆虫的知识。躲在纸板箱里的孩子会对按动按钮的伙伴说:“你按的是5号图片,这张图片介绍的是萤火虫,萤火虫的屁股后面会发光,如果晚上你在黑夜里走路怕黑的话,捉几只萤火虫装在玻璃瓶里就像拿着手电筒一样,亮亮的,就不害怕了。”

大卫最喜欢玩这台“昆虫电脑”,他喜欢钻进纸板箱,模仿机器人发出那缓慢的、低沉的声音,他也喜欢向伙伴们介绍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昆虫的零星知识。这天,他又躲进了纸板箱,等待着伙伴们来游戏。娃娃家的大姐姐丫丫来到“电脑”前,大卫看着丫丫走近“电脑”十分高兴,他从纸板箱后面探出脑袋对丫丫说:“你按数字,我告诉你昆虫的知识。不过,你不要按8号,8号的内容我不知道,你按9号吧,9号的内容我知道。”丫丫毫不介意,她快乐地按了9号按钮,心满意足地听着大卫介绍蝉……

终于有一次,大卫碰到了一个不依不饶的小伙伴,他执意要按8号,不然就报告老师“这台电脑出故障了”。大卫没辙,他伸出脑袋嘟着嘴哀求道:“这台电脑没出故障,我明天会告诉你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卫把机器上十个数字所对应的昆虫都研究了个遍,他终于可以“趾高气扬”地成为一台“本领特棒”的电脑了!

在教师眼里,大卫真的超可爱,他预先告诉伙伴“千万不要按8号”,说明他清楚自己的“软肋”。然而这样的游戏让大卫获得新经验:原来,与有些人合作简单明了,即使要求对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能获得体谅;而与另一些人合作却不那么容易,面对不依不饶的伙伴,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分析大卫的转变,很明显,游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敦促大卫自发地走进那些未知的领域。据说,大卫还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新买了一本《昆虫世界》,主动学习了好多种昆虫的知识,他终于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所有伙伴的问题,成为了一台受人欢迎的、问不倒的“电脑”……

有人说“亲身经历,能收获直接体验”;还有人说“学自己想学的,这样的过程最有效”—其实,游戏就给了幼儿这样的过程,自编、自导、自演的众多情节中,有成功、满足的体验,也不乏失败、沮丧的经历,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而很多时候,为了能玩得更带劲儿,幼儿会自发面对问题、自觉开展学习,他们自主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显示出无穷的学习潜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5

在幼儿园里,我时常会听到孩子们大呼小叫:“有蜜蜂!”“有蜘蛛!”……有些孩子会“勇气十足”地冲上去踩死这些小昆虫,甚至会肢解这些小昆虫。孩子们的行为虽然是无意的,却过于残忍。我想,这也许是我们疏于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造成的。记得有人曾说过爱护动物的教育是给孩子上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主题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我请幼儿以“大灰狼和某某动物”为题编一个小故事。豆豆想象力特别丰富,在他的故事中不仅出现了大灰狼、小兔子,还有孩子们不常提到的蛇妈妈和小蛇。他的故事编得很有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结局却吓了大家一跳。他说:“蛇妈妈和小兔子把大灰狼的头切下来当水桶,天天提着它去河边打水喝。”孩子们听得毛骨悚然。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大灰狼是凶狠、残暴的,它常常伤害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所以孩子们会对大灰狼毫不手软,甚至会残暴处置。我想虽然孩子们由于年龄小,不可能辩证地理解“食物链”等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对待动物时心存一份宽容和仁慈,以免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下暴力的种子。

于是,我马上和幼儿进行了讨论:“蛇妈妈喷出的毒液把大灰狼毒晕了,它不能再去追小兔子了。除了杀掉它,谁还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置晕倒的大灰狼呢?”宁宁说:“把它锁到笼子里。”田田马上接口:“对。送到动物园里。”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许多幼儿的赞同,孩子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他们更喜欢这个不那么血腥的结局。我给予了肯定:“是的,即使是凶恶的动物,我们也不必杀掉它们。今天大家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处置大灰狼,说明你们很善良。”

我认为,生动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儿歌远远比说教更能感染幼儿。所以,在接下来的主题活动中,我经常引导孩子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孩子从中受到感染,获得共鸣。如,我们一起阅读了宫西达也的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其中讲到霸王龙保护和领养了他原本想要吃掉的小甲龙,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即使是残暴的霸王龙也有温情的一面。而故事里霸王龙父子相处的情景,和孩子们在家与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相契合,让孩子们产生了情感共鸣。故事最后,霸王龙和小甲龙分别的场面更是让孩子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孩子们认识到,人类应该善待自己的伙伴和自然界里的一切。在平日里,我还特意选择诸如《吉利和古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等图书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正是在这些作品的感染下,孩子们每当看到树上的小鸟,都会不约而同地念“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我的心中常常会涌动起阵阵感动,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力量。相信这样的“善良教育”能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引导他们学习用爱去接纳整个世界。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