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相遇桃源散文随笔

相遇桃源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1W 次

陶渊明先生的一篇桃花源记让无数的后人为之称赞和怀疑,世上果真有这么一座桃源吗?

相遇桃源散文随笔

湖北桃源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桃源命名的乡县。但是否就是陶渊明先生所描写的那个桃源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却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走进一座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它不在湖北桃源,而在海南三亚。

跟着老师去做实践调查,而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苗族村寨。这个村寨只有和老师一起做调查的民改委(民族改革委员会)黄主任大致知道它的地理位置。

一路,黄主任做向导,下了高速,上平坦街道大路,最后是水泥铺就的乡村小路。我也不知到底走了多久,只知道车窗外的景物慢慢变成崇山峻岭,一边是说高也不高、说低也不低的山崖,一边是挂满杂树而倾斜直上的山壁。蜿蜒着的小道铺就在其中,犹如一条匍匐的白蛇。

静静地山谷,除了汽车行驰的马达声和转弯时刺耳的喇叭声,一切都是那样的安然。中途,我们稍停了一会儿,休息。到后备箱拿准备好的干粮和水,依靠在车旁眺望满布杂树而又青葱茂然的山峦,成成叠叠。虽没有站在泰山之顶的一览众山小,但也却真真实实感受到了山境的清幽和遥远眺望的快感。

休息好,我们继续上路。

绵绵的山路,终于看到有人家,好像还有商店。不大不小的地方还聚集了很多人在类似茶铺的店蓬下聊天喝茶。

也许是突然进来一辆汽车,让朴实的村民们都齐齐投眼相望。走到这里,黄主任也不知道到底该怎样走了?因为听说要去的村寨,很多村民已经搬到山上来住了。不知道我们要去找的队长是否还在原来的村寨里。不管在不在,老师还是决定先去那里碰碰运气。

黄主任向旁边的村民打听那个村寨怎么走,刚好被问到的那个村民就是那个村的。他骑着摩的,正要回去,就顺便给我们带路。

绵延的山路,不知道还要走多久,偶尔的三岔路口,前面带路的村民会放慢速度,让我们可以知道路线。有时我们掉后,他还会掉头回来看看。

翠绿葱茏的山峦,看着就赏心悦目、沉静心灵。掀开一座山幕又是一座山幕,终于在不知道是第几座山幕之后,望到了山底有一片湖。湖水上,袅绕着轻烟,也快接近日暮了。夕阳的余晖照映在宁静的小村落是那样的安泰祥和。高高的山腰蜿蜒着下到山底,是一排排小青瓦房。

带路的村民把我们带到村里的小卖部旁,就自顾回家了。

我们下车,问小卖部的村民,知道队长在家吗?他刚说完,带我们去看看,就看见正骑着摩托车回来的队长。

相互介绍完,说明来意之后,队长把我们带去他家。那是一长排房屋的最后一家。简简单单搭建起来的砖瓦房,檐边放着烧火用的木材,檐下有一个用大石块和砖头搭建起来的简易小锅灶,上面有个小水锅。锅灶里还有正在冒着星星然火光的木炭。一条小黄狗套在路外槟榔树下,对我们远道而来的陌生人汪汪叫了几声,在主人的招呼下,温顺地重新趴在地上好奇地打量着我们。邻家的`两个小孩,看着我们,相互打闹着在我们身边转悠。但是当叫住他们想和他们说话时,他们又怕生而羞怯的远远躲开了。待我们转身时,他们又嬉笑打闹地撺掇过来了。

这次主要是老师和队长交流和记录。我们只是坐在一旁旁听,偶尔照照相。讲到民族艺术,尤其是本民族的舞蹈,队长那股高兴劲儿,看着的人无不为之动容。顺势,他还给我们来了一小段自唱自编自导自演的舞蹈。歌是听不懂的,舞蹈也不是很懂得欣赏的,但是却真切地看出了队长对它们的喜欢和热爱。一举一动,显示的不只是队长的动作,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谈到困难,队长也说到关于经费和传承的问题。这是中国大多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都会遇到的问题。他每次出演,都是先自费经费,再辗转很多次到相关部门去报销。村子搞民族节日,也都是他打头,自掏腰包垫,细心做村民工作,才有模有样地勉强办起来。对于,他们这老一辈的民间少数民族艺术家,人们有敬爱,但是也越来越多的不理解。不愿再让自家小孩学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都是送到外界大城市学他们这个时代真正应该学的东西。这也是村长的无奈和对本民族文化艺术快要流失的担忧。

渐渐,夜幕已经降临。老师的调查访问也结束了。队长留我们在他那里吃晚饭,被我们婉言谢绝。临走前,趁天还没黑尽,黄主任提议我们去下面的湖边看看。

从队长口中,我们才知道,原来的村子都在湖里。以前那里没有胡,有的仅仅是一条小河。可是有一年的台风,刮倒了村民的房屋,河里的水也满满看着涨高,最后淹没村庄,淹没了农田,成了现在的一汪望得到遥远的对岸,却望不到两边尽头的湖。

湖水是清澈碧蓝的,在中国南端那片碧蓝的天空下,尤其显得它的纯净和美好。这是下午到来时,远远看到的景象。顺着小道,来到湖水边,夜幕中的湖水,黑黑的,早已看不清本来的面目。如果不是前面带路的队长停下了脚步,估计我们还会顺着小道一直走进湖里。那条以前通往村庄的小道仍在,而下面的村子和田园早已不再。不是沧海桑田,而是桑田沧海。

有村民划着自制的船筏回到岸边,热心的队长过去帮他系筏绳,走近一看才认出是自家亲哥哥。队长把哥哥的东西一一接过拿上岸,带着关心地埋怨叫哥哥以后不要再这么晚才回来了。天已经快黑尽。近5米远的地方,都看不真切。万一出了什么事,怎么办?憨厚朴实的哥哥只是笑了笑了说,以后不会了。

借着队长哥哥微弱的手电筒光亮,看清了桶里装着好几条鱼。看来哥哥是刚打捞鱼回来,收获也不错。哥哥叫我们去他家吃晚饭,说就吃刚捕捞的鱼,新鲜着呢。最后,还是被我们婉言谢绝了。

在那里,夜是安详宁静的。从湖边回村庄,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房舍已经亮起了点点星光。炊烟也早以升起,飘散到鼻尖,能闻到淡淡的柴火饭菜香。

我是舍不得离开那里的,走得极慢地跟在他们后面,两边田地里的虫蛙已经开始了他们每夜必演的交响曲。星星亮的有只飞虫。走进,再走进,才知道是萤火虫。上次见到萤火虫已经是小时候在农村家里的记忆了。想扑捉,但还是被它给溜走了。

鸡已经跳上破旧不堪的房梁,等待第二天晨曦的到来;鸭子也晃悠悠地回到自己的宿舍,等待第二天的鸡鸣;散养的家猪也进了自家的猪圈,等到第二天主人的叫醒。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祥和安宁,不容外界的干扰和打乱。

我们终归只是过客。

队长把我们送到车旁,一一握手惜别。当我握到队长那双皮肤老硬而强劲的手时,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他生活的艰难与沧桑和对整个村子、对本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艰巨责任与担当。

汽车渐行渐远,爬上山腰,快转过山头那一刻,我再一次转头看了一眼,大山深处,此时正星光点点的村寨。

这是我对三亚最美的记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