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两则随笔散文

两则随笔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W 次

  《错上加错的原因》

两则随笔散文

偶尔打开一本林语堂的散文集,发现其中那篇《给玄同先生的信》里,那句“弟近有孙中山非中国人之论,其见地主张,完全与先生所持一致。”中,“见地”的“地”被用圆珠笔更正为“弟”了。

仅凭记忆就知道不是我改的,再一看那字体就更确定不是我所为。

这本书我只借给一个亲戚读过,显然是他改的。

因为不是珍藏版,我倒没在意他的涂抹,之所以拿过来说,是觉得亲戚的举动能说明一些问题。

如果改对了的话,我也没有说的必要了,关键是他的改错是错上加错。

分析他出错的原因应该是:首先,他肯定是不知道有“见地”这个词语的存在,如果是认识和认识清楚的,便不会认错;其次,他应该是联系到前面提到的“弟”之论,而顺坡下驴地将“其见地主张”理解为“那个人见到弟弟的主张”了。若这么一联系,他改得还很靠谱儿的;第三个原因是,现如今的出版物,连很多精装的书都是错别字连篇的,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在此我亲戚也是习惯了,一搭眼看着了,就以为又是没有校对的粗制滥造。

  《到底是谁的错儿》

在微信朋友圈看了石家庄电视三套的一档子“情感密码”节目,题目叫《父亲给儿子当孙子》。

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一个独身的五十多岁的坐搬运工的父亲在无比寒心地面对嚣张跋扈的儿子儿媳妇。

冲突的焦点是儿子死活向父亲要一笔尚未到位的拆迁款,理由是没有那笔钱他们小两口儿就没法活了。

儿子很早就没了母亲,父亲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地对待儿子,还靠微薄的收入供他读完了大学。可是,膀大腰圆又有一定文化的儿子却不出去工作,说一般的工作不稀罕干,好的又找不着,自负地说什么好歹自己也是个大学生

他父亲能坚持去给人出力搬家,他却声言,石家庄大热的天,出去溜达一趟都热的要命,再出去找工作太辛苦了,想等天凉快了再去找。谁都知道石家庄一年到头儿也基本没几天是凉快的。那个儿子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罢了。

儿媳妇跟他儿子高度一致。

那个父亲辩解不是不疼儿子时说自己不但在工作的.同时要给在家看电视玩电脑的儿子儿媳妇做好了饭,竟然连儿媳妇的内衣都得给洗了。

儿媳妇对这事供认不讳的同时,大言不惭地说:“我在家时爸妈也经常给我洗内衣,这有什么?”

节目的场面一直就这样令人发指,结局已在我预料之中,我实在不忍再看下去了。

儿子不像儿子,媳妇不像媳妇,父亲可怜到了极点。然而,我要说的却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要知道,儿子的品行不好,做父亲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那个父亲自己的那句“都是我给惯的”已经印证了他的养不教之过。

孩子真不能惯着,惯吃惯喝真不能惯坏毛病啊。

这在当今已经不是个例,应该有很多类似的情形。所以,想借此对正在或即将教育培养孩子的父母们,善意地提个醒儿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