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再访无锡散文随笔

再访无锡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9W 次

我们一行四人,分作三地,经由我致电相告,约定于无锡相见,要去游一游这太湖之滨的江南小城。

再访无锡散文随笔

这实是我第二次的到访,上一次来此地恰是一年多以前,此次则换了游人,上次同游的一位友人现已在遥远的西北边陲,我们分别竟有一年有余了!因而还未重游旧地,便有“浑不似,旧心情”之感了。

照我们的想法,是要先去访崇安寺的。遵着手机地图我们一路前行,将要行至目的地,我们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的观望,却没发现一座哪怕是形似寺庙的建筑,倒是路标指引着我们走向一条喧闹的步行街。一头扎进人群,我们像迷路的小鹿,蹿来蹿去,却不知前进的方向。抬头一望,四周全是高楼大厦,哪还看得到什么寺庙。我顿时心生疑惑,然而地图却告诉我们崇安寺正在此地。我们都有些失望,这会儿只顾往前走了,终于一座楼阁映入我们眼帘,上有三个大字‘崇安阁’,我们惊呼:“可算是找着了,真不容易啊。”然而不消说,它的周围所有现代化东西一应俱全,引颈便觉得那二三百米高的摩天楼近在咫尺呢。原来,这崇安寺已从内部分裂,原属于这寺庙的那些古建筑均被一座座水泥钢筋所造之物所隔开,商业街就在近旁,喧闹嘈杂之音已不绝于耳。试想,还有修行之人能在如此环境中好好地念他的经,拜他的佛吗?我也知道,崇安寺是大有历史底蕴的,我们并不诋毁它,大概,我们所失望的,不是崇安寺本身,而是它那极具现代化气息和商业化气息的模样吧。

悻悻离开崇安寺,我们要去另一座寺庙——南禅寺。我们对南禅寺仍抱有一丝期待,事实证明,我们的期待得到了回应。南禅寺倒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它正是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年间,有着“江南最胜丛林”的美称。我每次游览寺庙,不为别的',只为瞻仰,因我并不信佛。我以为大雄宝殿乃佛门清净之地,进去之前总要思量一番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生怕自己言辞不正辱没了这地方。因而我多数时候并不进去,只是在外面远远观望。我虽不信佛,但我敬仰佛。我们之于南禅寺的游览,也只如管窥蠡测般,很快就结束了。这大概也是我们不信佛之故,因此失了那一份虔诚。

这一日午后,我们乘车来到蠡园。蠡园地处蠡湖之滨,蠡湖又是太湖的内湖。相传蠡湖乃范蠡偕西施泛舟于此因而得名。其实见过苏州古典园林,它的雅致已存留心中,再看蠡园并不觉得它有十分过人之处。无论是从构筑的精致,还是意境的深远,抑或是文化内涵的丰富,苏州园林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古典园林,通常是人文与自然的巧妙结合,白居易于《草堂记》谈到:“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正是如此。所谓“拳石为山,斗水为池”实在诗意,真使人有身居自然自感;不过这人为的精雕细作毕竟没有大自然的浑然天成来得活。蠡园的特别之处正在于此。不仅园内有水,园外也有水,人造的与天生的相结合,这方是它的魅力。若是看倦了园内小小天地的古典雅致,不妨移步至湖边,极目远眺,视野真是霎时开阔起来,仿佛从那小小天地中来到了真切的大自然了。这样的景色变换,直令人想到电影里常用的镜头切换了。而且啊,远远望去,茫茫的薄雾之中隐约可见一座座小山于水面露出。刘禹锡的名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我倒要将它改作“遥望太湖山水色,白银盘里数青螺”了。

夜饭过后,我们踱步而至京杭大运河。我们所在的河段已难窥见二千多年历史在它身上刻下的痕迹了,我们就这样静静地漫步岸边,迎着微微拂来的晚风,几人谈笑,亦不失为一种乐趣。尔后,我和王、谭二人小酌一番,欢畅之情不在话下。

第二日我们则去了三国、水浒城。本来以为,熟读三国、水浒的人到此地必定会有一番较为深刻的感受。也许是我读书读得尚不够深刻,看着这些书中所描述的场景我竟没有怎样的触动。我阅读时的喜悦竟远远超出于此。又或者是我以为那样的场景是难以再现的吧,若非要人为把它具象化起来,反倒差了那几分韵味。我们谈论,如果穿越回三国那是怎样一番感受,于我来说,那是不敢想的,但若是真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倒愿意前往。这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一出在驯马场演绎的“三英战吕布”的戏。十八路诸侯纷纷上前叫阵,演员们马术十分娴熟,使人不禁拍案叫绝。此时我却游离在戏外,我的视线只盯着那马儿,它们奔跑的姿态,叫我十分动容。我觉得,此时它们奔跑的模样比我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动作演员还要帅气。我羡慕它们,羡慕它们奔跑时的无拘无束,勇往直前的样子;我为它们感到惋惜,惋惜它们只能在这小小的驯马场里奔跑,草原才是它们的战场啊。我看着这些马儿几近入迷,“三英战吕布”早已被我抛诸脑后。我甚至也想要变成一匹脱缰的野马,摆脱这尘世的束缚,去肆意的驰骋呢。

晚饭饱食一餐后,我们便在夜渐深时离开了这一座江南小城。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