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幼师教育过程的随笔

幼师教育过程的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7W 次

教师必须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要求,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幼师教育过程的随笔,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幼师教育过程的随笔

  篇1:苹果变成瓜

孩子们最喜欢的泥工活动开始了,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拎来了自己的橡皮泥桶,豆豆取出了一团绿色的泥放在泥工板上,双手伸长用力地搓着泥团……一会儿就团出了一个圆,她用手指在顶上一扣,很快苹果出来了,她高兴极了,一边玩,一边看,一边开心的自言自语起来。过了一会儿豆豆小心翼翼地捧起她的那个圆溜溜的东西,蹑手蹑脚地走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老师请你吃西瓜!”咦,一个圆溜溜的苹果身上被手指划出了一条条的印子,一看,还真像是西瓜身上的斑纹。瞧着她殷勤的模样,我被她感动了,情不自禁的在她脸上亲了一口。一边对着她的西瓜“啊呜,啊呜”的几大口:“谢谢你,你的西瓜真好吃。”她兴奋而得意的大笑起来。我看后,认真地对豆豆说:“你这个西瓜变得还有点像,不过我们不光可以在它的身上划出印子,还可以在它的身上添出一条条纹路,还可以在它的头上给它长出藤蔓。”她立刻凝神,若有所思似的,“再来一次吧,做个更漂亮的!”我用期待的口气鼓励,“你一定可以!”她高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再次兴致勃勃地研究这个“大西瓜”……

分析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看似没有安排什么具体的目标,其实是有用意的。一个多学期下来,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捏泥经验。而以水果为主题的泥工活动也进行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做很多种水果,掌握了一些制作水果的简单技巧,会利用捏、团、搓来做出苹果、香蕉、樱桃等。所以这次活动,没有明确孩子们你需要捏什么,而是充分让孩子发挥想象,想捏什么就捏什么,而我只是做一名安静的观察者。豆豆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不是很强,但她的想象力很丰富。在活动中,豆豆把橡皮泥搓成圆,先做出了她前期已经有经验的“苹果”,然后展开联想,圆圆的水果还有别的呢。于是有了用手指添上划痕,变成一个大西瓜的情景。连她自己都为此惊讶,同时也多么高兴呀!这对于她来说的确值得赞许。这时的她不仅有一种强烈的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更期望能够立刻得到他人的认同,于是他向老师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渴望。我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在情感上及时的回应“亲了她一下”并不时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谢谢”,同时又间接地建议“不过我们还可以在它的身上添出西瓜的纹路,甚至添上西瓜藤”,有意识的引导她该怎么做,让她满怀信心的再次进行创作。

措施

我们班的孩子非常喜欢玩橡皮泥,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做出很多不一样的作品。让孩子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面对孩子的创造过程,面对活动的师幼关系,我们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给予自己更多的观察机会。无论孩子最后能够拿出一份什么样的作品,老师要能在这份作品的创作中及时捕捉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对这种创作精神给予正确的认可和肯定,再加以适当的启发,让孩子尝试着把自己正在创造着的作品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链接”,拓展更多的思维空间,以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操作乐趣。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由此可见孩子在泥工教育活动中,不仅仅是制作出了一些渗透其个性特长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自由广泛的运用,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个性化发挥,使愿望变成现实,从而体验到积极创造、勇于求异的成就感。

  篇2:我们来种苹果籽

午餐前,大家洗完了手,正在念儿歌。“老师,琪琪手上有东西,她没洗手。”斌斌大声叫了起来。我走到琪琪身边,见她的小手紧握着,“你能让我看一下是什么东西吗?”我对琪琪说。她摇摇头。“琪琪,你先把东西给我,我帮你保管,等你洗完手再还给你,好吗?”“好的。”琪琪小心地把手打开。原来是两颗苹果籽。琪琪说:“老师,棒棒手上也有苹果籽,他也没有洗过手。”棒棒听到后也把苹果籽交给了我,然后对我说:“老师,这是刚才吃的苹果里面的种子,我们想把它种下去,变成一棵好大的苹果树,结出好多好多苹果,这样我们就每天可以吃许多苹果了。”原来是这样!何不将此作为开展“种子”这一科学活动的契机呢?想到这里,我便对孩子们说道:“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去用花盆装土,把苹果籽种下去。”“好!”大家都欢呼起来。

午饭后,我带着孩子们到幼儿园厨房后面的空地上去挖土。他们有的挖土,有的把土装进花盆,互相合作进行着。不一会儿,大家把三个花盆装满泥土,一起抬回活动室,并以小组为单位,把苹果籽种到了花盆里。

此后,孩子们每天给苹果籽浇水、哂太阳,期待苹果籽早日发芽。眼看着要放寒假了,三个小组就商量好将花盆带回家,以周为单位轮流照顾。

开学了,按照约定,各个组都将假期前种下苹果籽的花盆带回幼儿园。三只花盆被排放到了前面的大桌子上,大家发现苹果籽竟然都没有发芽。我请孩子们讲讲自己是怎么管理的。孩子们说出了晒太阳、浇水、浇牛奶、放在空调房等做法。那苹果籽为什么还是没有发芽呢?婷婷说:“苹果籽开始是有一点点发芽了,可是后来冻死了。”佳佳说是因为每天浇水次数太多,苹果籽淹死了。听听说是因为阳光照射得太少。最后,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天太冷时,苹果籽不会发芽,或只发出一点点芽便被冻死;水浇得太多或太少,苹果籽不会发芽;没有阳光的充分照射,苹果籽不会发芽。大家还认为不能在冬天种下种子。于是大家决定等到春天再种苹果籽。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尊重和支持他们的想法,让孩子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增长智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虽然,让苹果籽发芽与实现种植苹果树的愿望还相距甚远,但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盼,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而这正是最大的收获。

  篇3:暗示,让“淘气包”变成了“小绅士”

“喂,你能把声音降低几个分贝吗?每天这样‘河东狮吼’,家里都乱成一锅粥了!”平时,老公经常这样连提醒带指责地说我。唉,谁让我摊上这么一个调皮、捣蛋、小锗天天犯的儿子呢?

儿子乐乐今年已经6岁了,长得虎头虎脑,人见人爱。就是这个“精灵鬼”,每天在家里“花样百出”,今天打碎了杯子,明天划坏了地板,后天又会把家翻个底朝天……面对这么个“淘气包”,即使我有100次的耐心,也不敢保证自己101次不发火。

可事情却因为我的一次生病而发生了转机。那段时间,我由于胃痛只得卧病在床。下午放学回来,乐乐连蹦带跳地窜进门来,一看我这阵势,还真是收敛了不少。他乖乖地走到床边,问我:“妈妈,还痛吗?”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子还有这份心,我窃喜。可没过5分钟,乐乐的老毛病就犯了,把家里的音响开得震天响。病床上的我自然吃不消,可那会儿,连教训这小子的力气都没有。无奈之下,我只好伸出食指向儿子做出了“吁”的手势,心想着这恐怕也无济于事。没料到,音乐戛然而止,房间里立刻安静了下来;更令我想不到的是,整个晚上乐乐做什么事都蹑手蹑脚的,生怕惊动我似的。

“难道一个不经意的手势竟然有如此强大的震慑力?”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忽地,想起家教文章中这样一句话: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而温馨的暗示往往胜过千言的叮嘱与万语的指责。一时,心儿豁然开朗,即使胃部还阵阵隐痛,但一夜香甜好梦。

过去,每天晚上儿子从不主动洗脚,总是在我的再三“威胁逼迫”之下才完成。这天,儿子似乎又在等待我发号施令了,可我并没有命令他,而是与老公讲起坚持洗脚的好处来,比如有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解除一天的身体疲劳,有助于个人卫生的保持,更有利于少年儿童身体的发育成长等等。我们这边正聊着,只听见卫生间里传来“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原来,是儿子主动去接热水了。呵呵!果然奏效,我的新方法“再传捷报”。

一日三餐的饭桌上,儿子很少问津青菜。可那次,我偏偏做了清一色的4个青菜,乐乐一瞧饭桌,便立刻撅起了嘴。还没等他提出抗议,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张表递给了儿子,那张表上的大标题分外醒目——“青少年健康与蔬菜密不可分”。稍后,儿子会心一笑,径直坐到餐桌前,狼吞虎咽起来。20分钟后,4个盘子均见了底,乐乐还很不好意思地朝我狡黠一笑。从此,青菜在我家的地位“一路飙升”,备受欢迎。

如今,儿子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温文尔雅,文明有礼,成了邻里之间交口称赞的“小绅士”。当然,家庭中的争吵声少了,斥责声没了,火药味也随之消失了。

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轻巧的动作、一声亲切的叮咛,让我们亲子之间的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感谢一场小小的病痛,竟然让我找到了教育儿子的法宝——“巧妙暗示”,让我们找到了心灵久违的默契。心神合一,我们的亲子感情又怎能不其乐融融呢?

  篇4:吃苹果的故事

作为水果之乡的孩子,吃苹果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我班里就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自己家里种苹果,每次碰上点心是苹果,他们就会摇着头说:“不想吃。”让我每次都大费口舌,进行一番教育,才勉强把苹果吃下去。瞧,今天的午点是苹果,又有七八个孩子来到我跟前说,不喜欢吃苹果。

“不喜欢吃苹果?”我故意装作神秘:“好,把你的苹果送进我的吃苹果机。”我拿出苹果状的切果机,哈哈,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这个从未见过的机器给吸引住了:“老师,这是什么呀?中间有圆钢圈,四周还有小刀片,它真的能吃苹果?”

我把东东的苹果放在消毒桌上,用切果机按下去,苹果向外分成八瓣,像一朵花一样,苹果核自动留在了中间。“老师,真好玩!把我的苹果花还给我吧!”东东很兴奋,捧着苹果说:“我一块一块吃,有趣,就像吃一个一个花瓣!”

自然地,孩子们纷纷把苹果送到我的切果机下面,把苹果切开来,有滋有味地吃起了“苹果花瓣”,一个个苹果很快被孩子们“消灭”掉了。“老师,下次我还要这样吃苹果……”那几个不喜欢吃苹果的孩子一起对我说。

下次?下次我还有新的法宝呢!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把苹果切开,并把我班种植园地收获的胡萝卜也切成长条放在盘子里,请小朋友用胡萝卜和苹果组合拼出一种图案,再和好伙伴一起欣赏和品尝。果然,孩子们很投入,想象力也很丰富,各种美丽的图案也应运而生。当然,作为午点的苹果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们吃完了……

吃苹果一下子成了孩子们非常向往的事情,因为每一次吃苹果,我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吸引孩子,让他们玩得开心,吃得开心。各位老师,你们班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吗?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啊,很管用的哦!

  篇5:适时出现的苹果贴纸

“瓶娃娃”是“数宝宝乐园”里的游戏材料,幼儿可根据教师事先贴在瓶子身上的颜色标记和点子数在瓶子里插入相应颜色和数量的吸管。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差异,我在贴点子时设计了不同的难度:一种是封闭图形,一种是不封闭图形。

我估计中班幼儿在数封闭图形的点子数时会遇到困难,所以我准备了可以作为数数起始点标记物的苹果贴纸。但什么时候投放苹果贴纸比较合适呢?我作了一次尝试。在幼儿第一次游戏时,我先不投放苹果贴纸。正如我所料,幼儿在数封闭图形的点子数时往往会数不清。于是,我站在一旁观察孩子们能否解决这一问题。我发现有些孩子玩了一会儿后放弃了,转到不封闭的点子图了。

而有一小部分孩子想到用手按住一个点子作为起始记号,但由于孩子手比较小,要在数的过程中始终按住那个点有困难。我想这是我应该介人的时候了。我把孩子们召集起来,让他们说说在玩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还让洋洋说说想到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困难。洋洋说,他想到用手按住一个点子作为数数起始的记号,但有时手会移动。这时,我拿出了苹果贴纸,有个孩子叫了起来:“把苹果贴纸贴在一个点子旁边作标记就可以数清楚点子了。”有了记号,再数封闭图形上的点子数自然容易多了。就算是能力稍弱的孩子也能很快地数清。孩子们可高兴了。

在区角活动中,游戏材料不仅要体现层次性,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还要注意投放的时机。就像苹果贴纸,如果我在一开始就投放,可能会对幼儿的自主探究造成一定的干扰,但在幼儿遇到困难有需求时再投放,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正可谓“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篇6:变色的烂苹果

下午第二节活动课,我正在给小班的孩子上常识课《认识苹果》,为了增加孩子们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可见、可感,我准备了许多苹果。红的、黄的、绿的,每人发一个。课堂上孩子们的气氛一直很活跃,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在课堂小结时,我让孩子们在回顾一下苹果的特征。当我问及苹果的颜色时,家栋小朋友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是不是苹果掉在地上就会变了颜色?我家的果园里有好多那样、那样的苹果。”他的小眼睛向屋内四处看,试图找一种他所说的颜色。

变色的苹果?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我给弄楞了。于是我追随他的目光和他一起寻找。“那种,那种”他终于在墙壁上找到了他要表达的那种颜色——棕色。明白了,原来,他说的是掉到地上的烂苹果!

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珍贵的发现!我深感惭愧,这么多年,《认识苹果》这节课我讲了好多遍,却从没想过要和孩子们一起去认识一下烂苹果的颜色。为什么?只因为教材上没有这部分内容。

不知道我的同行们有没有和我同样的思考?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