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亲情文章 > 中秋明月团圆时

中秋明月团圆时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2W 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古诗把明月之美写尽,我们却依旧踏着诗情画意送别一个个团圆的日子。又是一个中秋到了。那滟滟随波的江水,海上共潮的喜庆,春江花月夜的抒怀,从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里传颂着。中秋这个令人神往的日子,把千家万户的悲欢喜乐交织在一起。杯盏交错,语话桑麻的美好时光,在明月万里的照射下,描绘出一幅幅祥和升平的太平景象。

中秋明月团圆时

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很少过中秋节。不知是大人们农忙淡忘了这个节日呢,还是家乡从来就没有过中秋的习惯呢——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中秋总是不早不晚紧赶着农忙,我上小学的时候,还跟着生产队干活,“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日子里,人们干劲高涨,坚信集体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生产是第一位的,所以一切听从队长的指挥,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坚决完成三秋任务。记得那年我大约刚上小学四年级吧?学会看日历了。依稀不记得哪年过了一回中秋,便刻在脑海里抹不去了。生产队里的玉米刚刚掰下,大车小车拉进大队的院里,天黑了,社员们从家里啃过一个大煎饼,就匆匆忙忙地到大队院里剥玉米皮。那天我和妹妹都被母亲领到了那个大院里,跟着叔叔婶子大娘们一块干活。玉米剥皮后,小的或者脱皮的单扔到一个堆里,剥好的,把外面的硬皮掰掉,里面较软较嫩的撸好,与另一个打个结,放在身边,多了就由身强力壮的大姑娘小伙子放到车上,拉回村里挂起来晾晒。那天我剥着剥着,突然不高兴起来,冲着母亲大声嚷:“今天是八月十五,知道不?”

母亲沉默着,忙着手里的活,半天说了我一句:“这小孩,咋这么不懂事?看不见农忙吗?农忙是不能过节的,哪要紧?!”

母亲的话,让我记了很久很久,所以后来知道,节要让着农忙,所以只好看着很多中秋的美好团圆节日在农忙中流逝了。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在外地求学的日子便不再挂念过节,因为农忙要紧,学业也是一样要紧的了。所以节日跟正事比起来,还是要靠后的。

小时候过八月十五很有趣。姐弟四个小馋嘴象是永远都填不满的。饭桌上从来都不象现在摆得这么满满当当的,为了防止四个馋嘴哄抢,所以果品事先藏了起来。主持过节的每次都是爷爷。脾气暴躁的爷爷那天非常和蔼可亲,我们也不再躲他了,四双眼睛紧盯着他看。爷爷变戏法似的变出苹果,于是苹果分成了四半,我们每人一块各吃各的。吃光了,甜果子上来了,又分开每人几个,于是,各人拿到各人的一份各吃各的。现在都记不得分了哪些东西了,好象还有罐头、果脯一类,模模糊糊只记得那样的分享过了很久很久,最后分的是月饼。爷爷就象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带着一班孩子吃晚饭。平常从来吃不到这样多的好东西,过节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让馋嘴的我们,大饱了一番口福。所以中秋节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亚于今天的人们对节日的重视。虽然那时的节日不隆重,但那是一个多么期待的日子啊!在平常日子里吃不到的东西,一下子都积累到这一天来了。贪婪的几张嘴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到了这一天。等到分享的时候,便没完没了地吃啊塞啊。八月十五没有杯盏相交,却有四个孩子和一个老人欢乐的相聚。父亲负责拿食物,母亲忙着跑前跑后,我们就是享受者了。只记得那天晚上自己吃得入神入画,唯恐一不小心被谁抢跑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八月十五这个美好的日子,在儿时的记忆中,那绝对是一个甜蜜的“美食节”啊!不过“小美食家”们大多都在节后很遭罪,不是胀肚子就是吃伤了食,拉的拉,吐的吐……

考上中专的那一年,完全明白了中秋的含义。不管父母怎么阻止,我带头还是抢先做了主张,不由分说张罗起酒菜来。其实那些年地早已承包了,农忙过去了——自家的地可以自主了,提前抢收,姐妹几个争先恐后地干,总算给八月十五腾出了空闲。晚上明月初升,一张圆桌摆在小院里,枣树细细碎碎的影子,随风拂来,又静静地飘过去。月下斩杀了一只公鸡,在翻腾的锅里大吵了一番……一切备好,只欠人到了。忽然,父亲却宣布他和弟弟要到前院大娘大爷家过节了。我心里着实有些不高兴!爸,两天后我就要去师范上学了,离家一百多里地,不知以后还有多少这样的日子呢?可是你们……妹妹明显有些情绪,母亲也没说什么,我忽然明白父亲的意图!大娘大爷无儿无女,在这样的日子里,陪陪他们也是应当的啊!

父亲是个爱操心的人,别人家的难处往往看得比自己重要,所以父亲总是在我们需要他的时候,让我们失望,可是我们失望什么呢?也许那些年真的有太多的放不开,农村里有重男轻女的习惯,当然家庭还不富裕,所以也不想给大娘大爷添累了。然而假若到了今天,我们还不都带了饭菜干脆坐进大娘的家的院里呢?当然父亲虑的也是,我们虑的也有道理,因为我爷爷也上了年纪呢!看着父亲和弟弟不在,爷爷闷闷不乐地躺在了床上。

不知不觉,人间越过无数个团圆的日子。在学校里与同学吃上一两块分发的月饼,就算过节了。校园里那一轮明亮的圆月,除了引来千万双离人的眼睛观赏以外,剩下的就是“对影成三人”的抒怀了。

结婚后,婆家是很重视过节的。尤其是春节和中秋,婆婆总要摆供上香,按照老规矩,先瞌头后放火鞭,然后全家人围到桌旁。大伯哥和嫂子做生意,每年都来得晚,婆婆和公公脸上都有愠色。对于生意人来说,节日是挣钱的大好机会,而对于居家过日子的人来说,节日还是最期望团圆的,尤其是老人。公公是厨师,所以家里的菜肴一应有他包揽,让我们尽享他的劳动成果。公公做的烧鸡最好,所以我们很少在外面买熟食。家里人口多,就用大锅煮,捞出满满的一大盆,出锅后晾在阳台上,节后还能招待客人,我们做菜时也可以少做些,把熟食摆上来,供全家人受用。过节是大伯哥最快乐的日子,沾酒就话多的他,是家里最活跃的一员,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过节就喜欢听别人东扯西扯,自己也喜欢不着边际地瞎闹。可是婆婆和老公却是那种极多格格框框的人,不是嫌这个说多了,就是嫌那个跟小孩子似的没着没沿了!他们吵嚷,我们哄堂大笑。本来就不是旧社会了,谁管那些老古董呢!我们说他们跟不上时代,大哥就说他们不懂——不懂什么?说不上来,反正就是笑啊,乐呗!

中秋在年轮的推动下,一次次地越过,又一次次地走来。中秋这个被诗意写不尽话不完的日子,伴着心中的明月,把人们心灵深处的暗影点亮。团圆意味着是一种心情,也是人们的梦想和理想。然而,真正的团圆只能是让活着的人好好地相聚,好好地增进感情,拥抱亲情。而死去的人们只能在天上看着,让地上的人仰目期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味,抖出了多少不羁的思绪呢!忽然发现秋色里的身影已老。当孩子们长大的时候,又依如我们年轻时那样,背着书包,到学校里领分发的月饼,在明月下对月独酌了。可是老人们呢?却一个接一个地做古了。公公去世快十年了,大娘和爷爷在同一年去世的,那年我刚参加工作。大爷晚了几年……想起当年父亲的顾此失彼,那样的情形再也不会有了……

中秋赏月,有多少诗词歌谣却写不禁这怀念的情怀!团圆也罢,分居也罢,活着的人,都能够共有这个美好的节日。然而天国的世界里还有没有这样的节日呢?在声声祝福里,我们举杯祝愿,祝福朋友们合家团圆,吉详如意,地久天长!然而,推杯把盏的情怀中,却有一丝丝清凉的伤感。忘却只是为了一种心情吧!只愿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节日,紧紧地守护着相聚的每一天。人世间总是重复着亘古不变的完美和缺撼,我们却没有任何能力改变和阻挡。正是这种缺撼,才印证了团聚的珍稀,正是这种团聚才提醒我们,时刻不忘幸福中的伤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明月是一面神秘的镜子,她自天地初开就照亮了人间的黑夜。而我们把酒问天,却把一腔愁畅的情怀,付与茫茫大地吧!活着就要好好地坚守幸福,为逝去的先人们,掬一杯烈烈的浓酒吧!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