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人生 > “呆若木鸡”的前世今生

“呆若木鸡”的前世今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4K 次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早先是褒义词。
  
  这一词出自《庄子·外篇·达生》。说有一位姓纪的先生,从事着很特别的一份工作:为周宣王驯养斗鸡。所谓斗鸡,就是以鸡相搏,决胜负,赌财物,是历史特别悠久并流传至今的一项博彩活动。列位看官,你可知道,博彩在中国,据说创始于夏代的乌曹,可能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
  
  话说这位纪先生为宣王驯鸡,每隔10天左右,就被心急的周王催,问驯成功了没有?他一直回答,早呢,那些鸡还虚浮骄傲着呢;不行呢,不专注,慌里慌张的;还欠火候,太执著于某一点,容易忽略其他。直到40天后,才对宣王说,差不多可以了,他已经将鸡驯得处变不惊、喜怒不形于色,远远望过去,简直像一只只木鸡。像木鸡,并不意味着这些鸡丧失了斗志,而是意味着这些鸡已经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大约类似于后来在武侠小说中形容的一等一的高手,说剑已在心中,而心中剑胜过他人手中的千千万万柄剑。果然,上得斗鸡场来,竟没有其他鸡胆敢向这些鸡发起进攻,往往是望一望这些呆若木鸡的鸡的“王者之气”,就吓得跑开了。
  
  从前,在故事里的从前,说他人呆若木鸡,可能像今天说大智若愚,是赞扬的话。
  
  但慢慢地,这个词就变成了贬义词,现在的字典中这样解释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事有突然变故于是惊;毫无应对办法于是恐惧。
  
  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大约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寓言就是寓言。寓言中,外表的呆若木鸡里藏着智慧勇武,而现实中,外表的呆若木鸡里,往往是真的只藏着惊异,以及因毫无应对办法而恐惧。
  
  就是说,一个人、一群人如何如何,终究要看他或者他们实际做了什么。真正有办法应对日常事务,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且应对得顺顺当当,应对得各方利益不受损,才可以说有处事能力,能担当大任。反之,纵然“佩虎符、坐皋比(虎皮的意思),乎干城之具也”“峨大冠、拖长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究其实却能力有限,虽然能力有限也没什么,但必须有自知之明,不要强出头,不要非赖在特定位置上、强行为他人安排一切不可。明明只剩下了呆若木鸡的本领,偏偏还硬撑着说什么“山人自有妙计”“下一盘很大的棋”,并动辄以不让自己混下去就会乱成一团来恫吓他人,非赖在特定位置上、强行为他人安排一切不可,是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之一。
  
  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之一,往往是世界上最令人悲哀的事情之一。

“呆若木鸡”的前世今生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