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文苑 > 呼唤文化原创力

呼唤文化原创力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W 次

文化是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极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原创力是文化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失去原创力的文化就没了生机与活力。尽管我们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但是跟风现象日益严重,有些电影只有技术没有艺术,电视剧题材风格不停地重复,小说变成了影视剧的分镜头剧本。谁也不肯动脑筋,谁也不肯付出真实的劳动。某位青年文学偶像,不但抄袭,而且在法院宣判之后公然拒不道歉。以塑造人的精神和人格为目标的大学里,从本科生到教授,剽窃、抄袭行为屡见不鲜。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会失去文化的原创力?
  
  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失去了对理想信念和信仰的执着,也就是精神的坍塌。人之所以是文化动物,就在于人有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的支撑不管是来自宗教哲学还是日常生活,都会以理想和信仰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人生活的动力和追求的方向。由于种种外力的作用,这种对信念的执着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淡化,于是就导致我们在具体行动时渐渐失去了对价值规范的信赖与敬畏。
  
  失去了应有的文化信念支撑,人们所能找到和最容易找到的参照系只剩下了物质性的和现实性的目标。人一旦没有了理想信念、精神依托和抽象的追求,就没了奔头儿,就放弃了日常的道德坚守和对社会公义的敬畏。各个阶层各种行业都以数字为标准,以机械学物理学和算术学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坐标,拿到钱是英雄,出名是成功,实际上有没有内容不管。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的非英雄主义的价值哲学,时尚的娱乐化的物质化的现实评价标准,功利主义的技术主义的数字化的考核与选拔标准,从学前教育到博士后教育的公式化模式化机械化,都不断促使人们放弃思考放弃个性放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追求。
  
  不难看到,有的作家往往被市场左右,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而迎合书商或影视导演的趣味,使得一部可能具有真正人文内涵的作品成了能换来高稿酬的受时尚和公众欢迎的畅销书。一个大学教授或者是研究生,则要在自己的学术兴趣甚至是专长之外,忙于在特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规定数目的论文。在一切都被规定了的精神环境中,相信没有谁还有能力甚至还有耐心去做创造性的思考和劳动。所以,原创性的文化成果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了。
  
  由于缺乏精神的动力,最终导致在技术层面出现了普遍化的原创力丧失。论文和著作是抄袭的,剧本是模仿的,歌曲的主题意境和旋律都是模仿的,就连作品的名字和栏目的名字都要抄来抄去。谁也没有独家秘诀,谁也不能在艺术上和技术上独冠群芳。所以,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工业生产、产品设计,甚至城市规划和有的领导讲话稿,都变得一模一样了。
  
  文化原创力是一种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现实的理解能力。热爱生活,理解生活,渴望改变生活,就会产生具有原创力的文化辨识力和文化感召力,由此创造出的文化艺术作品和工业技术产品就必然会爆发出文化原创力的冲击力与凝聚力,会形成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而持久的推动作用。现实中原创力的丧失,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真诚。
  
  文化原创力的缺失,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事,也不仅仅是大学教授的事,而是全民族全社会的事,是中华文化生命要延续和中国人找回生活的意义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摆脱数字化看待事物的眼光,摆脱模式化的生活轨迹,摆脱对生活对理想对精神不屑一顾的态度。唯此,文化原创力才能与文化建设携手同行。

呼唤文化原创力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