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文苑 > 艾香绵绵诗意长

艾香绵绵诗意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4W 次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唐·殷尧藩《七律·端午》
  
  芒种忙,麦上场。
  
  6月的第一个节气是芒种,一般在6月6日前后。这时,气温迅速升高,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稻类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常言道,春争日,夏争时。夏收、夏种、春播作物的夏管都进入了关键时刻,正所谓“三夏”大忙,可不是要争分夺秒嘛!
  
  每年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我国海南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日渐缩短。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说到夏至,不由得想起前不久在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游览过的周公测影台。它是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创建的,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遗址,是古代测量日影、验证时令季节的观测仪器。
  
  周公当时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公把测量的数据一一记录下来,根据每天日中日影的变化找出了季节的变化,得知了冬天日影长、夏天日影短的规律,把表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把表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并把日影最长的一天到下一次日影最长的一天的周期定为一年,把一年中日中日影长度相等的两天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后来逐步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夏至之日,日中时八尺之表的影长是一尺五寸,恰恰与石座北边沿相齐,台座四周地面上都看不到日影,故测景台又称无影台。台座北面有后人题刻的对联:“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阴阳无影中”。古人认为大地南北共有三万里长,日影差一寸两地相距千里,因这里夏至时表影长一尺五寸,地上又看不到日影,所以称这里为地中。《周礼·大司徒》中记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又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正因为此,才有中国、中华、中州、中原之说;河南方言中,不说“行不行”而说“中不中”,也由此而来。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世界文化遗产,可谓实至名归。
  
  乡村四月闲人少,仲夏五月人倍忙。农历五月是农事劳动最繁重的月份之一。可忙归忙,节日还是要过的,尤其是端午节这样一个隆重的节日。小时候,在我的家乡漯河临颍一带,端午时节,大人们一定会忙里偷闲炸油馍、炸糖糕、煮鸡蛋、煮大蒜,还要在门头插上艾草;女孩儿家则操心买香草、做香包,还会在手腕系上五色线——都是避凶趋吉、祈求健康平安的意思。至于吃粽子、赛龙舟、纪念诗人屈原等风俗,则是长大后读书才知道的。
  
  然而端午节的诗意,却像浓烈的艾香一样,长驻我心,绵绵不绝。

艾香绵绵诗意长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