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文苑 > 少年闪过,书香留下

少年闪过,书香留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5W 次

隔着手机屏幕,我看见了地铁上读书少年的快闪。短短30分钟里,没有一句台词,只是静静地捧着书本阅读。
  
  此时无声胜有声。少年们把读书玩成快闪,显然是看到了全民阅读的尴尬。同样是人头攒动的拥挤地铁,在东京、伦敦,常是一道道读书风景,在北京、上海却总是被手机低头族的视频游戏占领。
  
  少年一闪而过,留下了关于读书的思考。
  
  读书真是件奇特的事。功利的找得到功利,淡泊的寻得见乐趣。古人归纳说,书中有千钟粟,有黄金屋,有颜如玉。现代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浓缩为一句掷地有声的口号“读书改变命运”。那些不喜功利的阅读者,也可以自给自足,尝得到阅读的愉悦,咂得出阅读的乐趣。上及灵魂下达面包,如此通吃的东西,还真的不多。
  
  一直都有人说,读书无用。不少十几岁的少年弃学从商,很快成了社会追捧的明星。的确,如果读书耽误了致富,如果读书不能脱贫,读书就很容易被厌弃。
  
  人,都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读书忽热忽冷,也是利益使然,是人们精明地估算了机会成本之后的理性选择。在生存的压力面前,在致富的诱惑面前,读书自然是缺少竞争力的。
  
  时间是金钱,不能变成金钱的时间就是无用。这种逻辑深入人心,“变现”成了人生选择的衡量尺度。不能直接变现的,或者变现周期长的,就暂且搁置吧。
  
  读书无用,读书被遗忘,仔细想来,从来不是直接否认读书的价值,恰恰是对功利读书的反驳。那些当年弃书从商的老板,时间的确证明了,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勇敢精准地抓住了稍纵即逝的财富机遇。他们对下一代的培养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些陆续接班的第二代,教育背景一个比一个完整,一个比一个高大上。此一时彼一时,固然是不同时势所致,但也是对读书不可或缺的另一种解读。
  
  俗话说,竹篮打水一场空。有个劝学的故事说,读书就是竹篮打水,结果却不是一场空。
  
  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看一本书。孙子问爷爷:“我也试着像您一样读这本书,但是我读不懂。有时候好像看懂了,一合上书又忘了。那我读这本书还有什么用呢?”
  
  老人递给孙子一个装煤用的篮子:“你用这个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看着他手里的空篮子,老人笑笑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
  
  孩子加快了速度,但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老人说:“你能行的,你只是没有尽全力。”
  
  孩子又试了一次。他飞快地跑着,跑到老人面前的时候,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完了。孩子气喘吁吁地说:“您看,这根本没用。”
  
  老人微笑着说:“你来看看这篮子。”孩子才发现,原来又脏又旧的篮子已经变得干净光亮。
  
  读书也是如此,空的是篮子,满的是心灵。纸质书也好,电子书也好,从你读它的那一刻开始,它就在改变着你塑造着你,悄悄地,忠诚地。

少年闪过,书香留下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