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人生 > 管理艺术 > 首席知识官的目标是使自己失业

首席知识官的目标是使自己失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1W 次
首席知识官的目标是使自己失业

20世纪90年代初,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还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概念。当时,这个概念被咨询顾问和几位管理大师大肆推崇,又被学者们视为探究与剖析的重大课题。结果,对于究竟何为“知识管理”,各方莫衷一是,难以形成共识。

首席知识官的目标是使自己失业

然而,企业及其管理者往往还是被其吸引。他们争辩说,既然当今是在知识经济中展开,他们就应该高效率和有效地管理知识。某些企业还设置了“首席知识官”(CKO)这一新的行政职位来主持这方面的工作。

还有一些更实际的因素推动着知识管理的发展:

首先,有些企业认识到,他们对知识的管理不善。他们在管理者离职后就会失去相关知识,或者不善于把公司特有的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或更完善的流程。

其次,还有一些企业感到,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掌握着什么知识,希望改进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与分享。

第三,少数企业具有战略眼光,认为知识乃之本;他们通常会说:“我们不是一家医药/金融服务/信息技术企业,而是一家知识企业。”

大多CKO已不存在

然而,接近15年后,有关知识管理的美妙许诺仍未兑现,达到既定或创造可持续的案例寥寥无几。

参观那些自称知识管理获得的企业时,常常能看到一些虽有一定但缺乏持久效用的。多数情况下,企业只不过是把一项新的IT应用重新包装,称之为知识管理方面的创举。

1998年,我在《斯隆管理评论》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介绍了20位大型企业首席知识官(CKO)所开展的工作。如今,这些CKO的职位大多已不存在,在我们完成研究之后两年内,有一半以上的CKO已经离职。

换句话说,知识管理是一个撩人心动的概念:它依然吸引着许多人,但却是那样的难以企及。即便要定义这个概念也并非易事。也许,这是因为知识管理本来就是关于难以捉摸的无形资产。

 四个时期与四个问题

知识管理的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战略上的高谈阔论风行一时:在瞬息万变的后工业经济中,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和“力的必备条件”。可是,当首席知识官获得任命,准备开展与知识有关的工作时,他们几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于是在第二个时期,一些旧的IT理念和某些被包装成“知识管理”活动。无论就理论或实践而言都不成系统。

时至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进入第三个时期,即技术主导时期。企业内联网、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等主宰着有关知识共享的。这恰恰证实了某些企业主管的疑虑,即知识管理只不过是“又一起IT炒作”。

不过,在今天,知识管理仍然列在企业议程上。人们认识到:在产品创新、流程改进、战略决策以及客户关系等方面,知识确实能够成为优势的来源。另一方面,人们也承认:企业内部的知识尚未得到妥善管理。

因此,当今的企业主管们应向自己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到底什么是知识管理?我们应如何着手,从何处着手,才能使其奏效?这一次,决定知识管理的因素是什么?最后,我们是否需要首席知识官?

7种知识管理“学派”

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的获取、管理和运用。我对40多家企业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它们如何看待知识并进行管理。从这项研究中,我归纳出7种知识管理“学派”。

对公司来说,企业文化举足轻重,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分享,会带来文化和权力的问题。在我看来,与其围绕某一项知识管理举措的需要而试图企业文化,不如根据管理者和员工的现有行为模式来选择合适的“学派”。而且,这些“学派”并非相互排斥,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需求,考虑融合并协调其功能。

 首席知识官奇怪的使命

我们对首席知识官的研究表明,这些人大多掌握多项技能,职位描述比较笼统,经历丰富。

他们通常由首席执行官任命,但必须定义自己的职责,并制订出企业知识管理的议程。其角色集企业家、咨询顾问、技术专家和设计师于一身。

他们大多数人任职不长,主要是因为首席执行官的更迭,有时也是因为公司提前宣布知识管理已获得,或自己被管理咨询公司挖走。

既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企业内部的职能是永久性的,所以就不得不迅速聚集资源,为有限的任期作出。就此而言,知识管理就像质量管理等其他职能一样:需要有人发起,然后需要某些外力,但最终企业内部留下的知识管理者将是那些一般的管理者。

因此,在知识管理开展伊始,首席知识官或类似职位可能是必要的,但他们的却应该是使自己失业,并让企业长期受益。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