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热读 >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6W 次

一斗米养个仇人字数:1292来源:文苑2012年8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有则寓言故事是这样写的:某人养了一头黑熊,按说黑熊不容易与人亲近,但这人从黑熊的幼崽期就开始收养了它,所以人熊之间亲密得不得了。有一天,主人在午睡,黑熊发现一只蚊子趴在了主人脸上,为了主人不被蚊子叮咬,黑熊一巴掌打了过去,结果蚊子飞了,主人的脸也肿了。
  
  你看,方法不当,好意可能会办坏事。
  
  动机和效果的不一致,在现实中常常出现。十几年前,我响应单位号召,与贫困山区一名交不起学费的孩子结了对子,交了400元钱,给了个小红本,小红本标明了双方的姓名和地址。十年后,一个小伙子找到了我,感谢我当年的资助,他愧疚地说,自己天质欠缺,没考上学,辜负了我的期望,由于现在日子过得紧巴,问我能不能再资助几个钱,我听后二话没说就掏出了钱包。小伙子千恩万谢地走了,我则陶醉在又做一件好事的快意中。
  
  两个多月后,小伙子再次登门,这次向我汇报了他的创业计划:养几头猪,然后创办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我的善心又一次被激活,如数将创业启动金交给了他。看着小伙子谦恭的表情,我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当然,任何创业都是不容易的,小伙子看来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不是养殖技术不到位,就是市场销路不好,总之,我又先后注入了几次薪水。可是从此,小伙子再也不露面了。
  
  一年后,我期待的养殖场成功的消息没有到来,却等来了警察的取证——小伙子进了班房。
  
  警察的话意味深长:“见过做好事的,没见过像你这样做好事的:正是你一次又一次不问青红皂白的资助,培养了他投机取巧的心理,让他养成了不劳而获的习惯,他用同样的方法,先后骗了好几个人啊!”
  
  我顿觉羞愧,好心的资助,却资助出了恶果,我不知道二者的联系有多大,但至少,警察的话表明了,正是我的资助,小伙子才出现了今天的状况,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但愿这仅仅是个例。由此,我理解了洛克菲勒不轻易资助人的做法,虽然被公众指责吝啬,但始终保持沉默,不加辩解。
  
  是的,每个人从没出生就有了被母体照顾的需求了,整个成长过程又是安享他人照顾的过程,这种照顾极易成为惯性,到了成年,若能继续享受免费的午餐,那提供午餐者定是害了他。慈善是对的,但千万不要让慈善成为免费的午餐,那样,好意可能会因方法错误而结不了善果。
  
  俗语“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你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说不清是米害了他,还是给米的人害了他。
  
  其实类似的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告诉过我们了。庄子的名篇《应帝王》中有个很有哲理的寓言,说的是南海的大帝叫攸,北海的大帝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攸与忽常常到浑沌处做客,浑沌每次款待都十分丰盛。攸与忽过意不去,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情厚谊。他俩觉得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唯独浑沌没有,“我们何不为他凿开七窍呢?这应该是最好的报答了。”于是,两个好意者每天为浑沌凿一窍,结果,“七日而浑沌死”。
  
  攸和忽的好意绵延两千多年,仍以各种版本在人、动物、自然界不停地演绎着。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