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视野 > 溜须与拍马

溜须与拍马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6W 次

“溜须”一词源于宋朝名相寇准。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个饭粒。丁谓瞧见,忙上前将其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齐,极尽奴媚之相,旁人看了大打喷嚏,后来称丁谓这种行为是“溜须”。
  
  “拍马”起源元朝。元人崇尚骑马,官员多骑高头大马,不像其他朝代官员坐轿子、骑驴、骑骡子。官越大,马越好。马成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夸他的马就等于是夸他。下级见到了上司,往往要对上司的马夸赞几句,一边拍着上司的马背,一边用尽天下最美的词夸赞这匹马,什么“膘肥体壮”,什么“鬃长毛亮”,什么“追风赶月”,什么“踏雪无痕”……总之是要把上司的马夸成是宝马良驹。后来,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
  
  溜须拍马,即使一些历史名人也趋之若鹜。明初翰林学士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堪称一代雄才。一天,朱元璋对他说:“昨天宫里出了喜事,你吟首诗吧。”聪明的解缙一听,便知道是皇帝得了儿子,于是开口吟道:君王昨夜降金龙。“金龙”二字显然是拍皇帝的马屁。
  
  谁知朱元璋却说:“是个女孩儿。”解缙马上改口道:化作嫦娥下九重。一个“化”字用得多好!“金龙”变成了“嫦娥”。谁知朱元璋又说:“生下来就死了。”真是大难题,但却难不住解才子,他把笔锋一转,来了句:料是世间留不住。“留不住”三个字显然是用得好的,不仅回避了“死”字,而且显示了龙种与凡人的不同。朱元璋接着又说:“已把她扔到水里去了。”解缙接着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宫。马屁真是拍得到家了。
  
  溜须拍马历来为众人所不齿,为何有些人却乐此不疲?一者“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有附焉;二者俗话说得好“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所以,有人把溜须拍马归类为“权谋术”,看来不无道理。其实,说是“权谋术”,倒不如称“谋权术”更准确。但用溜须拍马谋来的权,又是什么权呢?历史证明,一旦“马屁精”捞到或大或小的权,必定朋比为奸,恣意妄为。当年丁谓上台后,就首先向寇准开刀,置寇准于死地。这类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因此,防备溜须拍马的最佳办法是:掌权者要“全方位”地搞好“健身运动”,身强体壮,一身正气,头脑清醒,“溜须者”岂敢近身,“马屁精”怎敢做拍?

溜须与拍马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