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视野 > 打开慕尼黑的秘密

打开慕尼黑的秘密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1W 次

我在德国生活了23年,认识了无数有意思的人物,他们当中许多特别的、传奇性的人物成了我的朋友。
  
  比如被称为世界两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丽莎,她在事业巅峰时为了残疾女儿毅然告别舞台。现在她与丈夫陪伴女儿住在与世隔绝的古堡里,只是偶尔在阳台上向慕名而来的各国游客粉丝招手致意。没有一个陌生人可以进人古堡,更不让媒体采访拍摄,她却破例给我讲她的人生故事,几十年来更破例让我拍照片和录像,成为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还有大艺术家汉斯,他大部分时间孤独一人生活在南非的沙漠中,甚至宁愿用汽灯、蜡烛,因为发电机的声音破坏了他所寻求的绝对宁静。他早已功成名就,随便画一张草图都可以卖很多钱。他可队在大城市里住,拥有很多助手,但他宁愿一个人生活,甚至不要太太陪伴。在那里,他一切自己动手,过着几个世纪前的“简单生活”,为他的精神世界辟出最大的空间。
  
  还有著名女作家、女权主义者安娜,60岁时,比她更著名的演员丈夫去世后,她不顾一片哗然,与小她一半年龄的青年导演热恋结婚,写下了获得德国当年文学奖的爱情诗集。她说她一辈子没写过诗,更不要说是爱情诗了,但爱情使她获得新生。她不需要钱,所以把奖金捐给社会,但她镱要社会认可她的爱情。在无数电视访谈中,她勇敢地向保守的德国社会宣称,为什么老男人娶年轻女子社会认可而反过来却不行?为什么爱情一定要建立在肉体而不在精神基础之上?
  
  曾经有出版家朋友建议我把这些故事写成一本书,那会很有意思。可是,在所有这些朋友中,我最想写的一对夫妇就是克里斯蒂安·吾德和爱迪特·冯·威尔瑟·吾德,他们的故事怎么看都更像是个传奇,可以写成小说,拍成电影。
  
  1
  
  这对夫妇相遇之前,他们的生活经历迥然不同。她是海军军官的女儿,总是居无定所,到处搬家。幼时经历过战争的纷乱,也尝过偏远地区的闭塞之苦。她在严厉粗暴,毫无温暖,亲情的家庭里长大。他出生时战争已经结束,父母是编辑和翻译家,住在慕尼黑市中心艺术家聚集的施瓦宾区,父亲为他的出生写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
  
  她作为女儿,半个世纪前勇敢地鼓动母亲离开父亲,提出“你为什么不离婚”,而且终于与母亲离开那个专制冰冷的家。而他深受父亲影响,九岁就编了一生中“第一份报纸”,他认为编报纸就像农民的孩子种庄稼那样自然。
  
  上中学时,她就怀孕了。她不得不把自己的双胞胎孩子藏起来,躲到乡间,否则孩子的父亲将被禁止参加高考。而他九岁时就立志当市长,学生时代成为活跃的青年政治活动家。
  
  他们初次相遇在1968年,在慕尼黑市政府大会议厅,作为记者他要采访那个著名的女议员。她当时根本没把这个毛头小伙看在眼里。五年后,在施瓦宾区狂欢节的夜晚,他们再次相遇,这一次进发了爱情火花。他坚信这是命中注定的女人,而她也在稍稍踟蹰之后爱止了他。
  
  但是,那时她已结过两次婚,有六个孩子(其中有两对双胞胎),比他大整整八岁。而他只是个25岁的法学系学生,与同学住集体宿舍。
  
  他们的决定是戏剧性的:在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法国之行后。两人在分别时抱头大哭,因为他们不知如何面对她第二任丈夫,他是个好人。
  
  当他鼓足勇气与她丈夫谈时,没想到迎来的不是“决斗”,而是徐志摩式的奇迹。她的丈夫成全了他俩的爱情,只是希望她继续照顾孩子。
  
  因此,近十年她都白天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晚上到男友那里去。早上,她又要赶回家为孩子穿衣洗漱做早饭送他们上学。
  
  所幸的是,她受到媒体“保护”。当时,作为有夫之妇与一个小自己八岁的男人有“婚外情”,照理是为社会尤其是以保守著称的巴伐利亚州所不容的,更不要说是一个女议员。但民众爱戴他们,也接受他们的爱情,因为他们十几年来一直积极地为社会为民众服务。
  
  2
  
  经过十年的“地下状态”后,他们终于结婚,组成十几个人的“大家庭”。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婚姻,但他的父母理解。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亲生孩子,但多年后他把这些孩子看成“上帝给他的礼物”。他坚信,只要你给他们爱,他们就回报以爱。他成为这些孩子们的“爸爸兼朋友”。
  
  1990年他当选慕尼黑常务副市长,1993年接任市长,以后连任四届,成为德国政坛唯一连任时间最长的市长。能成就他那样的事业,在很多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是个“反潮流英雄”;
  
  在全德国最保守的巴伐利亚州,他是一名激进的民主人士,
  
  全州基民盟党执政一统天下,他作为社民党领袖被选为首府慕尼黑市长,反对党人也投他的票,
  
  在天主教城市,他是一名新教教徒;
  
  在著名的“单身汉大都市”,他却与15个家庭成员住在同一屋檐下;
  
  在热衷于啤酒和足球的全城,他宣称更爱喝的是红葡萄酒,人生中“最不能放弃的是文学和猫”,
  
  当所有人都在追捧实力更强、战绩更佳的拜仁慕尼黑足球队时,他却坦言自己是实力弱,战绩略逊一筹的“慕尼黑1860”的支持者;
  
  作为宝马总部所在城市的市长,他却公开说自己是自行车爱好者,每年夏天带领普通市民骑车观赏城中名胜古迹,当义务讲解员;
  
  他支持几年前仍被保守派猛烈抨击的同性恋……
  
  尽管如此,但他创造了德国政坛的历史纪录,一次次参选,票数越来越高,甚至赢得超过三分之二的选票。
  
  她不把自己局限在“第一夫人”这个位子上,吾德当选市长后,她主动退出政坛,做自己喜欢的摄影师职业,出版了许多画册,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从事各种慈善活动,同时也成为他最重要也是最亲密的顾问。
  
  2005年,他被选为超过5000座城市、5000万居民的德国城市协会主席。而她自2007年起,开始主持一档电视烹饪节目。2009年,她七十大寿,巴伐利亚州媒体写道:吾德家热闹得“像个王宫”。
  
  3
  
  我与他们夫妇认识二十年了。那年我刚出版了一本关于慕尼黑的摄影集,市长主持的文化论坛邀我做嘉宾。他向所有人介绍我和照片,这对那时的我是极大的荣誉。他把我这个外国留学生正式介绍到德国公众面前,介绍到德国主流社会和媒体面前。
  
  此后,我与吾德夫妇成为好友。当时作为摄影家的爱迪特说特别喜欢我的一张照片,我还有点受宠若惊。没想到若干年后她甚至对别人说她是我的粉丝,这更让我感到担当不起。
  
  不久,我成为爱迪特在家中办的“女人沙龙”的成员,那是定期在她家的周末自助早餐会。我不能每次到场,但每去一次都会感到很开心,也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她的那些女客人不像中国人想象中的“名媛”,而是有创意、有个性、有意思的一群名女人,其中不乏演员、作家、艺术家、学者。
  
  市长是这个沙龙唯一的男宾,虽然他很少在家。我们的早餐常常吃到晚间甚至深夜。它比我在中国参加的很多表面奢华但浮光掠影的活动都有意思。
  
  大约五六年前,我陪吾德夫妇去杭州,车上的情景令我感动:他俩手拉着手,她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就这样好久一动不动。很少见到一起生活这么久的夫妇还能这样亲密无间,于是我悄悄按下了快门。
  
  回来的路上,谈起他们的爱情,我第一次听他这么详细地叙述,包括许多感人细节,我被深深打动了。我说应当写出来,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本书。她看来心动了,但他说,我实在没时间,等我这届市长卸任,退休了一定写。
  
  但是,他任期快到的时候,他的党团和选民一定要他再连任,虽然他已经连任了三届。果然,他这次竞选的得票之高是创纪录的。
  
  我听到消息,打电话祝贺他,开玩笑说写书的事遥遥无期了。
  
  他却认真了,说:这样吧,你来提问,我来回答。这样可以轻松些,我利用假期来写。
  
  于是,我们前后花了一年时间,有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做《打开慕尼黑的秘密》。

打开慕尼黑的秘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