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成长 > 成长是一部跟着叛逆心走的惊悚片

成长是一部跟着叛逆心走的惊悚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26K 次

直到写下人生的第一份简历,张晓晗才意识到,读了十几年的书,临到大学毕业,自己可以呈现到简历上的成绩仍是空空如也——才艺栏:空;获奖经历栏:空;学生干部栏:空。
  
  她自嘲是一个以现有社会评价标准来看并不入流的学生。但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一年,这位“90后”女孩便已经跻身深受同龄人喜爱的新锐作家队伍,出版《不留》《女王乔安》等长篇小说,近来更是被作家韩寒等人力荐。在网络上,她拥有超高人气,作品集一发表,就获得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作品奖,被粉丝称为“银河系少先队大队长”。
  
  正如她学生时期的经历一样,她的写作风格和题材也处处彰显着“90后”女孩特有的成长哲学,“20岁的时候就要标榜自己和别人不一样”。面对如今拥有的作家光环,她说自己只是一个努力的凡人,但有一点或许不同,那就是面对成长这部惊悚片时,尽管知道生命中有些不完美,她依然足够坦诚,跟着自己叛逆的心走,去接受残酷世界的规则
  
  从喜欢读带画的《七龙珠》到爱上写作
  
  小时候的张晓晗和别人家的孩子没什么不同,爱好很多,比如和稀泥,去聊天室聊天,开卡丁车,和脾气相投的小男孩一起做作业……读书一般只看带画的,全是字的也看不懂。
  
  一个偶然的经历,让她走上了一条爱读杂书的“野路子”。
  
  那时,张晓晗住在爷爷奶奶家,家里的叔叔是一个还处在青春期末梢的大男孩,经常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看杂书,不吃不喝,音响声大得满屋子都是。张晓晗从爷爷奶奶那儿领到一个去慰问叔叔的任务,但是,面对一个脾气甚大的长者,她哪里敢询问要不要吃饭,只得乖乖地坐在旁边,跟着叔叔读起书来。
  
  这个房间里到处都是书,其中有带画的《七龙珠》,这是小时候张晓晗的最爱,还有其他漫画期刊、气功杂志和武侠小说,她翻到什么读什么。
  
  到后来,她搬去和父母住,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个下午,她都会骑着童车去附近的儿童书店看书,一坐就是一下午。
  
  上学后的张晓晗并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并没有因为多看了几本书而造出优美的句子来。
  
  直到有一次,老师让大家写一只小动物,张晓晗趁机向母亲索要了一只猫。只过了10天,猫就跑了。她问奶奶:“猫会比在家过得快乐吗?”奶奶说:“会,就像你和小伙伴在一起玩很开心、和大人在一起就很没意思一样。”
  
  张晓晗听后哭了,她在田字格里写下:“我曾经有一只漂亮的小猫,之后它跑到山里找小伙伴了,我希望它比在我身边的时候快乐。”这成了她第一篇被拿到全班朗读的作文。从此,她找到了写作的秘密。
  
  这个秘密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只是比较懂如何表达心里的事,痛苦也好,快乐也好,我很敏锐地去记忆那些感受,然后再想办法把它们表达出来。其他同学呢,就比较机械木讷,只懂得多看几本作文书,努力去考100分。”
  
  接下来的写作之路可以说很顺利,张晓晗几乎得到了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偏爱。后来,她在回忆中学写作经历时写过这样一段话:“高中的语文老师,3年来一直很尊重我的看法和写作的意愿。虽然我可能写不出高分作文,但我对写作的兴趣在高中达到巅峰,因此才能扛下艺术考试一日万字的车轮战。我为理解写,为态度写,为爱写,为记忆写,为成长写。真实的东西往往最有力量。”
  
  即使副科“挂红灯”,也要坚持做自己
  
  就像张晓晗和她的同龄人所坚信的那样,上帝是公平的,当她把天赋和时间都花在写作上时,其他科目的成绩都是惨不忍睹。
  
  初中时,她的物理、化学、地理经常“挂红灯”,化学和地理尤其严重,前者常常是20分至30分的成绩,后者差到连经纬线都分不清楚,直到现在,她还为自己分不清东西南北后悔当初没有把地理学好。
  
  抄作业,也是当年她能够蒙混过关的一大法宝。那时,张晓晗常常能收到学习委员暗送的殷勤,而这个学生时代的殷勤就是现成的作业,时间久了竟成了一种习惯,以至于学习委员每次收到作业时,都会挑出最优秀学生的作业放在她的桌子上,以便迟到的她坐下来就能奋笔疾书。
  
  直到一次圣诞节,这位学习委员送给她一件礼物,本来满心欢喜,但拆到最后,才发现是一本地理课练习册。张晓晗的期待落空了,尤其是听到那句“你的地理最差,多做些题对你有好处”。
  
  “90后”的小姑娘不需要同情,更不喜欢别人看不起自己。张晓晗记得,当不再抄学习委员精心挑选的作业后,她的成绩一落千丈,于是老师找上她的父亲。结果,父亲当着老师的面说:“我女儿以后你们就不用管了,不做作业就不做,不听课就不听,是博士还是文盲都是我们家的事。”
  
  当时正处在青春期的张晓晗有点愣住了:“老爸这也太帅了!”回到家后,父亲又给她扔下一句话:“你多少要给老师一点面子,否则他老找你不自在,影响你的心情,容易抑郁。”
  
  或许是被父亲的魅力征服了,张晓晗在两次重大考试中都发挥了最好的成绩:一次是中考,是她初中考试考得最好的一次;一次是高考,是她高中考试考得最好的一次。
  
  顺从孩子叛逆的做法,可能是成长中代价最小的一种选择
  
  在家里,不光父亲,母亲也很有个性。
  
  那时,张晓晗刚从山东转学到上海念初中,由于对考试题型和学习环境不适应,第一次考试,数学只考了20分。年轻气盛的小姑娘当然受不了这个打击,于是“哇哇”哭了起来。母亲这时不仅没骂她,还缓缓拍她的背说:“没事。”
  
  后来,母女俩聊起这件事儿,母亲给出的理由让张晓晗哭笑不得:“考20分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很‘可怜’,而作为你最亲近的人,我当时最该做的就是安慰你。”
  
  在张晓晗的印象里,和父母的交流更多的是探讨问题,而对探讨的结果,父母也不会给出“你该去怎么做”,而是“你想怎么做”。
  
  现在看来,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她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懂得了真正为自己负起责任来。那些看似顺从孩子叛逆的做法,可能是成长中代价最小的一种选择。
  
  张晓晗的父母自己的事儿比较多,但张晓晗从未有过“留守儿童”的感觉:“他们不是不管我,而是不会不负责任地管我。”
  
  她曾做过这样一个假设,数学考20分那次,如果她的父母知道后狠揍了她一顿,她可能会觉得:“这件事儿就此扯平了,下次我还可以考20分。”或许她心里还不断念叨着:“你们不管我,还打我。”于是,考得好不好就成了大人的事,和自己也不再有任何关系。
  
  成长,最终的方向是长大,长大并不意味着世俗或者懂得某些规则,而在于担当和责任。虽然是一个“90后”的小女孩,但张晓晗已经懂得这个道理。她说在她的眼中,成长是一部惊悚片,不过还是很期待影片最后那意犹未尽的惊鸿一瞥——仿佛说:“喂,小样儿,你以为这么简单就放过你,还早着呢。”

成长是一部跟着叛逆心走的惊悚片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