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成长 > 妄想不高考

妄想不高考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34K 次

眼瞅着又到了高考时节。每晚洗澡前,总能看到对面楼里那个小胖孩儿光着膀子满头大汗地做题。本人虽然连“函数”是个什么东西都记不起来了,但回想起那一本本练习册一叠叠卷子,焦躁的感觉恍若昨日。时隔九年,至今仍偶尔会从“做不完考卷”的噩梦中醒来,然后欣喜地发现:我已经长大成人了!再有没有作业和考试了!
  
  前几天,年前“被迫”参军的表弟打来电话说:“我同学都在准备高考呢,姐,我也要考,给我爸妈说说,让我上学嘛!”
  
  听听,多心酸。不知道的还以为父母多心狠呢。可事实呢?他是个总分150的卷子都能考出20分的主儿,真让他高考,踮着凳子都够不着专科线!为了他的前途着想,父母送他去参军。自知理亏,又无一技之长,表弟只好乖乖听话,可去了不到三个月,娇生惯养吃不了苦,就以高考为借口,想回来。
  
  想想这年头大概也只有“图谋不轨”的表弟哭着喊着要高考。这帮90后出生在网络时代,了解人生还有更多可能,他们早熟,善怀疑,爱思考,不会像60后、70后一样把高考当成命运的转折点,也不会像80后一样,理所当然地顺着前路走下去。
  
  阿媛的表妹今年初中毕业,无论如何不肯上高中,说“反正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目前她有两个创业意向:要么到技校学美容美甲,毕业后做学徒,然后开美容店;要么开店做东南亚民间饰品,每月到国外进一次货。小妮子分析得头头是道,还搬出诸多创业故事来给自己撑腰,论点论据论证无懈可击。
  
  更绝的是同事阿涛的女儿。刚刚九岁,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催她写作业,她倒反问:“学这些东西,除了考试,有别的用处吗?”阿涛和老婆哑口无言。我们的父母深信知识就是力量,由衷教导孩子,只有高学历才有好前途;到了我们自己,深受应试教育之害,明知部分“知识”只是食之无味的敲门砖,我们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又如何打消孩子们心中的疑虑?
  
  老宋也有个九岁的儿子,一直是放养式教育,不愿意让孩子背上太多课业负担。上周见面,他却忽然让我帮着找个奥数家教。所谓奥数,即“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过去它是个真正的竞赛,少数数学爱好者的乐园,进入中国发展至今,却变成全体小学生的“深奥数学”——原谅我这个弱智的文科生,体会不到“奥数”美妙,一直深恶痛绝。
  
  老宋说,现在很多重点中学的入学考试只考“奥数”,不学奥数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遇不上好老师、没有好环境,再学坏了怎么办?
  
  前两天看了本书,作者说现在的幼儿园小朋友都照着小学课本学,真正上了小学,汉语拼音只教一周。女儿的班主任语重心长对她说:“赶紧找家教吧。别的孩子早都提前学了。成绩好不好倒是其次,这么小,失去了自信怎么办?”
  
  一边是越来越聪明善思考的学生,另一边是变本加厉的应试教育,难怪90后甚至00后们开始反叛,他们怀疑前人走过的路,却大多数还没看清属于自己的路。比如表弟,否定再否定,却无法踏实地去实践一条肯定的路——学习不成,创业太难,参军太苦。
  
  相比之下,阿媛表妹已是其中的佼佼者。可家人的担心亦无可厚非,即使考学、毕业、工作的路再平庸,它仍是最安全最稳当的“大道”。创业故事固然激励人心,但比尔·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流浪吉普赛固然浪漫,但你要知道他们日晒雨淋,饿了病了咬牙扛。
  
  身边一些不爱学习的朋友,现在又开始羡慕起我老公的“学生”身份。呵,都是盯着好处忘了苦,让他们再来背书考试,保准一个跑得比一个快。
  
  其实这事说来也简单——甘蔗没有两头甜。中国的教育改革不可能一日千里,所以我们要么到社会上摸爬滚打,要么老老实实地准备高考。不要妄想胳膊能拧过大腿,也不要妄想两全其美。

妄想不高考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