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生活锦囊 > 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

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22K 次

东村和西村隔着条小河,由于没有桥,两村的人往来必须绕很远的道。有位热心的年轻人用家里的横梁在河上架起一座独木桥,东西两村的人都高兴了好一阵子,也称赞了好一阵子。但不久,赞扬声就变成了埋怨声,“一根木头也能算是桥?”“平时走过还要摇三摇,碰上雨天可叫人怎么过啊?”“要是孩子、老人……”“再譬如说扛一袋或拎一包什么的……”
  
  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这样对别人品头论足、说三道四,而忘了青年人用自家横梁方便百姓的用心良苦。“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怎么也不想想:没有独木桥的时候,绕很远的道才能到河对岸,他们埋怨过谁?又有谁可以让他们埋怨?
  
  两个禅师在地里耕种,忽然一条蛇爬过来,瘦禅师连忙用锄头把它挑到附近小道上。待他回来,胖禅师紧合双掌说:“出家人修心自然,何必要打扰一条蛇的生活?”瘦禅师看看远方,道:“那边有个孩童,如果一会儿蛇爬过去吓到孩子,咬到孩子,如何是好?你修得心太小了。”胖禅师不语。
  
  很多人就像这名胖禅师一样,遇事只知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想到别人的用心。从自己的眼睛看问题,总是有些狭隘和短视。
  
  一位商人从一山民手里购得一只鹦鹉,居然会讲人话,甚是喜欢。一次,这位商人犯了事被捕入狱,关了十多天才放出来。回家后愤愤不平,不停地叹息。鹦鹉听到后说:“先生在大牢里呆了才几天就吃不消了,我被你用笼子关了这么多年,你可曾听见我抱怨过你一句?”商人闻言大惊,哭泣着将这只鹦鹉放归山林。
  
  一个餐馆老板考评他的员工:“如果上餐时手上的托盘没端稳,又救之不及,该怎么办呢?”大部分人答不出来,救之不及时唯有让托盘掉下来,还能怎么办呢?老板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用最后一点力量使托盘掉向远离客人的地方,如果周围都有客人,则倒向大人远离小孩,倒向男人远离女人,倒向人的身体远离人的要害部位。
  
  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这种为别人着想的换位思考。
  
  古往今来,从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种族、宗教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克努泡特金在《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里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看问题就会比较客观和公正,可防止主观和片面;对人的要求就不会太苛刻,对自己也不会太宽容;将心比心,才能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