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励志人物榜 > 钟表工匠张瑄:不做白领做匠人

钟表工匠张瑄:不做白领做匠人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W 次

一辈子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这样的“匠人情怀”,用在90后张身上,恰如其分。
  
  2012年,张瑄从西安邮电大学毕业,他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走出校园,他没有做白领,而是传承祖上的修表手艺,自己开了一间钟表修理店。他说:“当时好几个单位要聘用我,待遇都不错,但我都放弃了。”
  
  在张家,修表是一份祖传的手艺,张瑄的太爷爷、爷爷都是修表匠出身,父亲也精通修表。到张瑄时,已是第四代,他的选择,在无形中便有了家族传承的意义。
  
  技艺传人,手艺达人,令人佩服。这个26岁、长相帅气的小伙儿摘掉罩在眼睛上的放大镜,抿着嘴笑说:“表面风光,实际上很枯燥,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一坐就是一整天。最寂寞的是一个人对着机械,一个表的拆装都要两三个小时。”
  
  这间小店的墙上、家具顶部、柜台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来自不同国家的手表、台钟,滴滴答答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到半点或者整点的时候,各种报时声,连绵不绝。
  
  有顾客来了,张瑄就放下手中的活儿,招呼顾客。简单询问之后,若觉得能修理,他就拿出卡片,逐一登记钟表的型号、厂家、修理的内容和主人的手机号码等信息。如觉得没有维修价值,他就劝主人:“别修了,拿回去留个纪念吧。”
  
  这些老式的表,曾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很多人之所以愿意来修,更多的是想留住一份记忆和一段故事。“别人不愿意修的,或者修不了的,我都愿意尝试。”他说,很多表,年代太久远,都停产了,在市面上也买不到零件,修起来很麻烦,有时还得自己做一些零件。“有些问题,我也搞不定,就跟着爷爷学,手艺这个东西,经验很重要。”
  
  一间陋室,满目旧表,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为何甘心守着时间和孤寂,打造一颗“匠心”?张瑄腼腆地说:“我觉得爷爷的手艺需要有人来继承,这个行当需要有人来做,而且我也喜欢。”他是在爷爷的修理铺里长大的,耳濡目染,也知道这个工作是在枯燥中寻找乐趣和成就感。“一只普通手表有200多个零件,一些旧表送来修理,在修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要给它们清理一新。手表小零件特别多,要不断地拆拆装装,要特别细心。”
  
  在70多岁的张守仁眼里,张瑄不仅是他的孙子,更是徒弟。“刚开始学时,我整天批评他。”他说,张瑄从小就爱动手,心思细致,这符合他收徒弟的要求,“即便是同一个牌子的表,机芯可能一样,但零件、构造、电路等各有差异,很考验人”。让他欣慰的是,这个手艺终于后继有人。“每月收入1万元是不成问题的。”他说,一切手工技艺,皆有心传口授,“每一块表都是一件精雕细琢的作品,修理的过程,就是一次升华的过程,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这匠心,这精神,在言传身教中,让张瑄身心受益,也让他在一次次的迎来送往中将个人情怀和价值落地——把不美的东西送迎进来,让更美的走出去。

钟表工匠张瑄:不做白领做匠人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