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新知探索 > 毒物识人

毒物识人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3W 次

考察毒物的历史,你会发现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处处透着人心与世情。
  
  铅中毒与古罗马的衰落
  
  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铅能极易从地面提取,被誉为最软的重金属,易被制成各种器具。
  
  人们曾为其着迷疯狂,也被潜滋暗长的毒性“暗算”。罗马人“创新性”地把铅作为食品添加剂。他们发现,使用铅内衬的铜壶煮葡萄酒,不但避免了铜散发的怪味,还有一种特殊的甜味。在无糖时代,这种醋酸铅的甜味备受罗马人推崇。曾有人重复过古罗马的煮酒方式,发现铅浓度竟高达800毫克/升,这意味着罗马人摄取的铅严重超标,比美国环保署颁布的应用水含铅标准高16000倍。
  
  铅在罗马人体内渐渐蓄积,开始有人出现绞痛、便秘、麻痹和面色苍白。1965年,吉尔费伦在《铅中毒与罗马的陨落》一文中写道:“公元60年之后的100年内,罗马贵族人数的锐减,可能是铅对生育能力的毒性作用所致。”吉尔费伦认为,铅中毒是罗马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盛行于中世纪的砒霜
  
  最为中国人熟知的毒药就是砒霜,砒霜呈白色,无臭无味,它所含有的主要有毒物质便是砷这种元素。17世纪,意大利超级怨妇西尼奥里·久利娅·托法娜制售被喻为“成功粉末”的含砷粉末,买家多是希望除掉丈夫的富婆——在清除成功路上的障碍时,它很好很强大。
  
  “成功粉末”含有砒霜、乌头毒素、黄杨、生石灰,为增强欺骗性还会添加蜂蜜。根据顾客的需要,粉末还会被加进面霜,制成膏状或粉末状。等丈夫亲吻妻子面颊时,就会中招。她的罪行在1709年败露,后来在狱中被人掐死。据说,她一共毒死600多人,堪称史上最可怕的投毒者。
  
  在《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一书作者约翰·埃姆斯利眼里,现代毒药的出现,伴随着炼金术的发展。囿于化学知识,各种各样的有毒元素使炼金师不知不觉中毒,最常见的一种就是汞。汞的迷人特性,最受炼金师青睐,无形中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发展,也成为第一种“致命元素”。
  
  让毒物无处可逃
  
  1836年后,砒霜等投毒案件急剧减少,这得益于两位科学家:毒理学独立奠基人、化学家马修·奥菲拉;人体内砷敏感试验发明者、英国化学家吉姆斯·马什。
  
  马什则致力于砷的检测。他制作了一个巧妙的封闭装置——细管。砷被加热形成的砷化氢无处可逃,只能乖乖地在细管内留下特征性的黑色“砷镜”。他的实验大获成功,极其精确,即便0。02毫克的砷也能被检测出。这样一来,小心翼翼的投毒者也难以逃脱马什检测法的“法眼”,砷投毒的案件开始大幅减少。
  
  投毒案在当代日趋减少,这与现代检测手段的提高密不可分。
  
  现今的毒物检测,早脱离了原始的烧杯、试管、酒精灯,检测技术早已进阶,精确度提升到百万分之一克的水准。
  
  新毒物时代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更为隐秘且高级的毒物也在出现,比如铊中毒。199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朱令铊中毒事件曾轰动一时。时下社会新闻里的中毒案件里,主角也多是铊。铊这种金属呈白色,质柔软,其化合物有毒。
  
  复旦投毒案里的毒物是N-二甲基亚硝胺。它是一种剧毒物质,大多用于实验室研究,是制作肝脏损伤模型的工具药,人在误服后会出现严重的肝脏功能损伤与凝血功能障碍。毒物本只是没有思想与情感的客观存在,却被险恶的人赋予了意志。
  
  只要人类存在,毒物就不会消失。令人恐惧的不是毒物,而是使用它的人。毒物像一个标杆,衡量着每一个时代。毒物达到了毒害他人的邪恶目的,也将彻底葬送投毒者自己,复旦投毒案就是最新的例证。

毒物识人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