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成功之钥 > 哥要的不是最大,是最佳

哥要的不是最大,是最佳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1W 次

弗瑞斯特·玛氏出生在华盛顿,父亲弗兰克开有一家小小的糖果公司,生产一种由胶糖、坚果与巧克力混合而成的糖果。
  
  由于产品单一,公司渐渐陷入困境。就在父亲为此愁眉不展时,弗瑞斯特进行了大胆尝试,将市场上流行的一种巧克力麦芽饮料,改为一种名为“银河棒”的可携带糖果。“银河棒”的推出,不仅使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时让初显身手的弗瑞斯特坚信,自己有着独特的经商头脑。于是,他雄心勃勃地不断向父亲提议,扩大自家公司的规模。然而,墨守成规的父亲,却认为他是个狂妄自大的败家子,恼怒之下,将他逐出家门。
  
  1932年,弗瑞斯特带着5万美元和银河棒的海外销售权,去英国独自创业。其时,欧洲的巧克力产业非常繁荣。弗瑞斯特在辗转于著名的简·塔布莱尔、亨利·雀巢等企业后,创立了弗瑞斯特·玛氏食品制造公司。根据英国人的口味,他改良了银河棒配方,以玛氏(Mars)棒的名字推出。7年后,弗瑞斯特·玛氏食品制造公司,成为英国第三大糖果制造商。
  
  但弗瑞斯特并不满足,他惦记上了军用巧克力。巧克力的主原料是可可豆,可以快速补充体力,所以,军用巧克力是美军的标准口粮之一,市场相当广阔。
  
  然而,军用巧克力极易融化的缺陷,令大兵们很是不满。相关供应商们绞尽脑汁,用加强硬度的办法抵御溶化。可如此一来,又大大影响了巧克力入口即化的美妙口感。怎样使巧克力既耐得住高温,又不影响口感呢?
  
  弗瑞斯特几经琢磨,灵光乍现,他想起书上说,西班牙内战时,有一种士兵吃的裹着厚厚糖衣的巧克力片,即使高温难耐,也不容易快速溶化。何不照葫芦画瓢?半年后,带着彩色糖衣的M&M巧克力豆一经问世,即被内定:只能供应给军方!
  
  弗瑞斯特再次获得成功。然而,他却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兴奋。弗瑞斯特认为,M&M豆应该有更广阔的市场。1954年,他邀请著名广告大师伯恩巴克策划广告,向世界推销他的产品。于是,一句经典、知名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广告词,不仅让M&M豆冲出欧洲,更让玛氏系列产品迅速占领了全球糖果市场。
  
  然而,伴随着M&M豆的名声大噪,弗瑞斯特的坏脾气似乎也跟着出名了。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说弗瑞斯特脾气古怪、为人苛刻。他要求工厂地板每45分钟必须擦洗一次;员工的衣服上不许出现一点污渍;每条士力架上,不多不少必须有15颗花生米等等。
  
  更有一次,弗瑞斯特半夜打电话给一名员工,让其立即把一批M&M豆从商场撤货。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该商场里买了一包M&M豆,发现包装上的字母“M”印刷得模糊不清。都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可弗瑞斯特的员工,却愿意一直干到退休。这是因为玛氏企业不仅薪水很高,且员工有很大的自主权。哪怕你只是工厂生产线上的一个小小员工,如果产品品质出现问题,不必向领导申请,自己就可以终止生产线的运作。此外,公司各部门都拥有自主抉择权,而且不用对任何股东负责。只有当部门犯了严重错误时,高管才会介入。
  
  弗瑞斯特这套管理哲学,写在一本小册子上,遍布所有玛氏公司的办公室。有人说,弗瑞斯特不桀的性格,缘于成功心切。他的每个举措,每每让人大跌眼镜,然而,到最后却又令人心悦诚服,竖起大拇指。因此,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玛氏一直以来都是百分之百的私人企业,至今没有上市。但它从未面临过困境,反而一路高歌猛进。
  
  2008年10月,玛氏公司与股神巴菲特联手出资230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口香糖品牌“箭牌”糖类生产商,缔造了年销售额270亿美元的巨无霸神话,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糖果生产商。但玛氏公司总裁兼CEO说:“我们要的不是最大,而是最佳。品质,是我们向顾客做出的保证!”

哥要的不是最大,是最佳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