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感悟 > 生命本能死亡本能人生感悟

生命本能死亡本能人生感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1W 次

  "生命本能"是什么?

生命本能死亡本能人生感悟

按照弗洛伊德晚年发展的一套理论,每个人只有两种

基本的本能。他把其中之一叫做生命本能,而给另一个命名为死亡本能。这两种冲动的目标和欲望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弗洛伊德又给生命本能取名为厄洛斯——希腊爱神之名,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五比特。它直接被包含在“原欲“里。它是每个人身上的创造力量和肯定力量。它也包含所有的自足和自卫的欲望。

生命本能一如其名是个人力量的来源,它坚强地袒护生命和代表生命的每件事物。

哉们时常读到一些不平凡的英雄事迹,这些英雄竟然能在看似绝望的情况下坚持抵抗,而获得最后的胜利。有些人半疯狂地在沙漠里流浪了几个星期而遇救;有些人躺在木排里又渴又饿,却能在太平洋上飘流一个多月不死;有些人受到惨酷的刑罚后仍然活着,这些都是生命本能发挥力量的戏剧化的例子。它也常表现在我们的快乐,野心、亲人感,爱、乐观主义以及生活的其他方面上,只不过这一些时候的表现比较不明显罢了。

  "死亡本能"是什么?

按照弗洛伊德的主张,死亡本能的学说是多数人特别难以接受或了解的。这种学说认为每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而达冲动起初是朝着我们自己本身而发的。

与这个冲动相对的是生命本能。后者的最初目标是自卫及自足,而且本质上是创造性的一股力量。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死亡的本能设法要使个人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只有在死亡——这个最后的休息里,个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紧张和挣扎。

这个自毁的冲动(还是按着弗洛伊德看法)受生命本能的压制而减弱,或改转了方向。不过有时候生命本能失去这种力量,这时死亡本能可能借着“自杀“方式表现出来了。

莎士比亚盼《哈姆雷特》剧本里有段台词是以“生存或不生存(死亡)……“开头的。这里他提出了许多理由,说明为什么死亡对人类具有吸引力。他也提出了为什么结果也许又不那么吸引人的一些理由。哈姆雷特王子对“不想寻死“所提出的理由,是那紧护着生命并且保卫着它的生命本能。

生命本能迫使死亡本能以各种形式伪装起来。例如:像前头得到的那自毁的愿望,是如此地无法抗拒而使得一个人不能不自杀。否则,这个人顶多只可能成为一个被虐待

狂,一个享受自己身心痛警的人罢了。他或许也可能把所有“毁灭能“的方向转向外界,而成为侵略性的人、虐待性的人,甚至也许是个谋杀者。

在同样的压力下,其他的人可能就既溺于酒或药物,也可能变得时常容易发生意外。甚至于一个人的不能坚守工作,可能正是表现这种压力的.巧妙形式呢!如果要提提较广泛而似乎无关的表现方式,咬指甲的习惯就是一个。

一般人都承认死亡在某种环境状况下是诱人的。比如说在一个人有绝症缠身时;但若是要说服人们相信在普通情况下死亡也一样地吸引人(即使不是这样明显)可就不易了。不过在弗洛伊德提到死亡本能以前,早有一些人谈论到死亡的诱惑了。

例如:

莎士比亚。

死的震击似爱人的技巧

它是伤害者

也被欲求着

《安东尼和克利奥佩特拉》

约翰。济慈:

我在黑暗中谛听多少次,

几乎爱上了安逸的死亡;

在诗思里,轻唤他的好名,

求他把我一息带往天上,

如今死去似乎最为富丽

在午夜里溢然魂离人间…

《夜的颂歌》

有些人活得够久了,知道生命是怎么一回拿。这种人知道我们欠了亚当先生一笔多么大的人情债。他这—位人类第一个伟大的恩人,把“死“带到世界。

上来了。

《笨人威尔逊的日记》

今日,多数的精神分析家鲜有涉及这个名词的。但是他们都偏于接受这个以“人有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为标题的理论之下的大部分含意。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