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感悟 > 国学与亲子教育人生感悟

国学与亲子教育人生感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4W 次

目前,国内对国学的概念争论激烈,有的从传统经典中摘取定义和概念,有的按照中西方文化区分定义和概念,有的从学术上辩论定义和概念。大致分为这三种情况,其余小的分类暂且不谈。虽然本人粗鄙浅陋,但是我也要发声。既然有“国”这个字,就说明“学”有地域和界限的差别;“国”与“学”合在一起,国学就有了明确定义。通俗一点儿说,中国人的国学,当然就是中国的学问。我认为,目前讨论的“国学”,应该是自中华民族人类诞生以来,现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和没发现的人的活动轨迹,包含了各类各家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字记录和实践活动;当然,这里包含了精华与糟粕。今天,我们学习国学就是与时俱进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把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发扬光大,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断吉凶;春秋时期产生了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列子,墨家墨翟,兵家孙武、孙膑,法家韩非子、李斯、管仲,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阴阳家邹衍,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杂家吕不韦,农家创始人神农氏炎帝,小说家采集民间言论自行编辑。除了以上精粹,还有书法、戏曲、中医、厨师、航海、神话都是国学。

国学与亲子教育人生感悟

在这个浩如烟海的国学世界里,现在我们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各取所需,推动自己研究的领域向前发展。今天,我要说的,国学中的传统文化精华与亲子教育的关系和做法。

现在,我听到很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叛逆,孩子说家长不理解他们;双方之间隔着一道鸿沟,家长和孩子站在两岸,紧靠血源遥相呼应。说到这真是悲哀!为什么这样呢?家长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走不到孩子心里去,时刻充满着急功近利;孩子由于处在成长的幼稚阶段,他们没有明确的自知和认知能力,家长方法不正确就导致孩子处处压力。人不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是这种压力导致了孩子对家长起了逆反心理。

我们研究国学和让孩子学习国学,都是深挖国学中的智慧和技巧,把这些智慧和技巧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任何国家研究自己的国学,目的莫非如此。虽然世界各国风俗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但是究其根源,我们研究目的相同。现阶段的教育,无论老师还是父母,教育表现出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成才轻成仁的现象。在素质教育的掩盖下,教育战线提出了各种方法,至于这些方法的正确性;在“为了孩子好”的掩盖下,父母让孩子疯狂地上补习班。古代学而优则仕,现代学而优则实;古代学习好为了当官儿,现代学习好为了求财。反正,都没有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孩子教育。这样教育结果肯定与教育的期望相反。正是在这种现代意识的掩饰下,大人孩子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淡与漠视,对传统道德表现出叛逆与背弃,对物质化、功利化、个人行为失范、极端个人主义倾向明显。

那么,我们的国学根本是什么?国学的广义概念,自中华民族人类诞生以来,现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和没发现的人的活动轨迹,包含了各类各家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字记录和实践活动;国学的狭义概念,儒家学说。儒家学说作为国学的灵魂和根本,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确定了它的地位。儒学从春秋末期孔子提出到今天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提出“仁治和德治”强调统治者的修为和理想。

今天,我们探讨国学与亲子的关系与作用。青少年的教育就是儒家学说的“大学”开始,古代人从十五岁开始进入大学学习。当然,他们学习的是“射御礼乐书数”六门课,与今天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儒家经典作品就是四书五经: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从教育的角度,我今天说一说大学。《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总结起来,很简单。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六证:止、定、静、安、虑、得;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三纲既是教育的初衷也是目标,八目教育的方法也是途径。

说到底,国学与亲子教育是什么关系。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关系:国学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国学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源泉,亲子教育是国学教育的实践。

1、国学是亲子教育的基础。首先,国学让父母知道教育的目的,我们教育孩子是让他健康成长,学习只是健康成长的一个环节,这是根本;其二,让父母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便于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其三,父母保护孩子成长,不是绑架孩子成长,明确了父母的定位。

2、国学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国学博大精深,仅狭义的国学教育就包括了射御礼乐书数六门功课;广义上的国学教育那就更多了。所以,从启发的教育角度,父母应该掌握国学的基本常识,能够引导自己的孩子向正确方向成长。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能回答孩子最基本的问题,从而使孩子信任自己的父母。孩子信任自己的父母,他就依赖自己的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教导就会无条件服从。

3、亲子教育是国学的实践。父母盼儿成龙、盼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天下都一样。但是,我们不能揠苗助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谁都懂。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性的,越过了哪一步都不科学。我们往往拿着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孩子的24小时都给包办了。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是每个妈妈怀胎十月生出来的,在不同的家庭成长,成长的过程和结果不同;每个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和三观取向都不一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当然不同。我经常说,看一个孩子前途有多远、事业干多大,先看他的父母和家庭。历史和身边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切。当然,各位家长不要误会,不是说让每个家长都去做大官儿、发大财才是成功的父母,才是有底蕴的父母,而是指父母的思想、文化、修养。这里说的文化不是学历;有文化不一定有学历,有学历不一定有文化。要辩证看待我说的这些问题。

说了这些关系,我说一说,怎样通过这些关系找到亲子教育的方法,改变父母口中的青春期叛逆。实事求是地说,孩子有青春期,但是孩子没有叛逆。所谓的叛逆都是家长给造成的。因为在父母眼里,让孩子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就不是叛逆,否则就是孩子叛逆。这是不对的。那么,父母正确的亲子教育是什么?下面我谈谈个人的想法:

1、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不朽的民族精神,爱国奉献、重德务实、立志自强、珍惜亲情、诚信友善、孝老敬亲、尊老爱幼。这都是国学教会我们的智慧,这里的学问大如天。往往,父母虽然想的很好,但是迫于现实行为就发生了改变。父母的行为,孩子看在眼里就去模仿。等到孩子行为发生不正常的时候,父母把一切后果都归咎到孩子身上。这公平吗?值得父母深思。

2、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素养。道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意识形态,却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正是这种看似虚无的意识,又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得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哺育和熏陶,对他未来的人生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儒家学说追求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以“和”为目标的崇高境界。这就养成了每个人的伦理道德、日常行为规范,待人接物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良好道德。古往今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颜氏家训》《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都是青少年树立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的经典教材。当孩子问起这些的时候,有哪些父母能说出一二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

3、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现在父母重视学校的课堂,纯粹地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习练,而忽略做人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片面地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行。我们要知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修之则吉,悖之则凶”。所以,父母不能因为一时不能忍就任性离婚。离婚的父母多数都是不负责任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总是急功近利、指责他人、常有理、任性不负责任。

有关专家说,一个人在13岁时心理与生理发生变化,开始觉醒“自己”这个人,换句话说,一个人要在13岁前打好人生的基础,13岁以后就是发挥人生潜力的时候。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从初中开始就是人生的开始。人生有无数个课堂,最基本有三个课堂:父母、家庭、学校。这时候,孩子在这一二三课堂同时学习。作为孩子上学阶段,家庭课堂跟随孩子一辈子,不要轻易让这个课堂四处漏风。在家庭中,无论男人女人都要负责任。往往,婚姻一失败都怨男人。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孩子往往跟妈妈学的东西最多。最失败的女人把自己男人往别的女人怀里推,最失败的母亲天天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各位父母记住,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作品,要不断地修正和教导。请想想,如果没有了家庭课堂,孩子能找到方向吗?

4、放下家长的权威和面子。父母自认为成熟,驾驭孩子的一切。这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无论对错就按“我”说的.做,二是我能做你不能做,三是我不做你也不能做。始终把家长的权威和面子高高在上,把自己与孩子促成对立。不是让自己的孩子感觉到父母爱他,而是感觉就在管他,什么都管,整天唠叨。智能时代,信息发达,孩子接受的信息不比大人少,尤其初中高中的孩子。虽然他们不能完全区分信息的正确与错误,但是他们对这些信息都有了一定认识。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凡事要求独立;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角度,这也怕孩子吃亏,那也怕孩子惹祸,总是不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就造成孩子和父母对着干,这就是父母说的孩子叛逆。这时,多数父母都用权威压服,导致孩子更不听话。怎么办?父母不应该完全反对孩子,而应该肯定孩子的言行。从他们的言行中找突破口,把正确和错误摆在孩子面前,让孩子选择;或者说,让孩子吃点苦头,就是别一棒子打死。所以,父母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5、父母自己要强大起来。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朋友一样,不能一味地压制孩子,张弛有度,尤其在学习上要平等地对待。所以,让孩子会啥,自己得先了解一番。既然父母是孩子的的第一任老师,老师的作用又是“传道授业解惑”。作为父母,要通过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传统戏曲与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俗谚语的学习,形成家庭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兴趣,通过自己再传达给孩子。千万不能一问三不知,更不能以不会为荣。当然,不是说让每个家长成为专家,而是具备启发引导孩子的能力。

6、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现在孩子在学校10个小时,天天面对老师、黑板和做不完的习题,周六周日无休无止补习,孩子肯定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过去吃糠咽菜难受,现在天天锦衣玉食也腻歪。所以,不要老抱怨孩子厌学。中国已经进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技能,不是成绩。学历不等文化,成绩更不代表能力。在中国现实社会中,从小成绩优秀的孩子,长大了多数没有作为。像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不能把个例当成普遍规律。所以,奉劝各位父母,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可能你的孩子成绩不理想,但是不代表你的孩子未来没有作为。各位家长,你们要知道成绩代替不了成长。我常说,中国人适合苦难教育。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容易被困难打败。孔子生于庶母终成圣人,孔融四岁让梨成大贤,黄香九岁恣血蚊蝇成大儒,甘罗三岁丧父十二岁成宰相,朱元璋八岁放牛当皇帝。所以,不要怕孩子受苦受委屈,

7、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心态决定人生成败,情绪决定决定距离。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高度。作为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对于孩子们来讲,父母的笑脸和爱,是世界上最好最直接的动力。当然,父母可以把自己的辛酸、困难、不如意和缺点告诉孩子。要选择恰当时机朋友式的交谈,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神仙,同样有困难和辛酸。必须用真情真爱打动孩子,不能无病呻吟,不能任性跟孩子胡说。比如,你看我们四个人打麻将,有一个捣鬼,我们三个能不揍他!等等不能任性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当父母的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认为当了父母就老子天下第一,天下第一的人是《笑傲江湖》里的东方不败,得先自宫!该认错得向孩子认错,要让孩子懂得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父母也不是什么都懂。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真诚,只有真诚才让孩子感觉到爱,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往往,孩子都是在模仿父母,孩子身上的缺点就是父母的缺点。所以,父母不要怪罪孩子有缺点,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改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改了。

自古就有三种人不能读书的说法:一是天分过高的人不能读书,读书反而害了他;二是本质不好的人不能读书,读书反而让他更坏;三是钻进书里出不来的人不能读书;读书反而耽误他学习其它生存技能。所以,就今天来讲,这三个论断依然有用,父母只要平心看待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能在社会立足。总之,换一个角度看孩子,孩子还有叛逆一说吗?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