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社会感悟 >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6篇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38K 次

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将此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下面是关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仅供参考。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6篇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一:

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实际上是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同时,要求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广大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作为塑造青年、培育青年价值观的主阵地,应切实担负起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将此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这个“全过程”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序列把握。从时间序列看,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完整过程由一系列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实际环节构成,如信息收集、分析决策、具体实施、评估反馈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就是要贯穿于上述具体环节中,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要求。从空间序列看,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包括诸多部门性、领域性、主体性的思想理论教育实践过程,呈广泛的空间分布,比如,在学校内既有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也有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外亦有大量的教育影响因素。即是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就要贯穿到每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活动中,形成全覆盖、多渗透、宽领域的融入格局。

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营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还体现了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

具体而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自信;要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和丰富营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以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为内涵的中华传统美德;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创作反映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精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聚集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注重结合时代要求和大学生实际做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世界范围内价值观较量出现新态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变化呈现新特点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的现实选择,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的时代要求。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信仰,民族才有力量。无论是从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上讲,还是就勇挑时代重担的责任担当而言,青年一代都扮演着无可争议的主角。为此,要结合时代要求开展教育,也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转换思维,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在大学生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科学信念,筑牢精神支柱。

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开展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培育引导工作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不了解大学生,不懂得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引导就不能取得好的实效。因而要贴近高校现实,关注大学生价值愿望,关照大学生学习生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眼大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特征,找准思想的共鸣点和利益的交汇点,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创新形式,真正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精彩课堂”网上展播活动,帮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按照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要求,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努力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大学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发展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息息相关。

加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建设,提高“社会合力”,改善价值观建设的外部社会环境。当前,我们应大力加强全民道德价值观建设,重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使集体主义、合作互助、社会责任等观念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作为社会,全社会要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把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校、社会的教育帮助外,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等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的修养,学习目的的修养,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合理的、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里的实践不仅强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注重的是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军训、生产实习、公益劳动、居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能使每一位参与者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一种奉献的精神,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能使参与者深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内涵,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正确道路。

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要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越来越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个人具有自我价值,要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是处于一定的集体中,要融于集体。然后要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就要善于与集体中的他人交往、相处、协调、合作,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三: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主体,这不仅需要社会的大力倡导与实施,更需要大学内部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构十大机制。

一、宣传引导机制。宣传引导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一要通过学校广播站、报刊、网站等校园媒体搭建多方位、多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平台。学校要在纸质媒体,譬如学报和学生刊物上开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在学校广播电台、学校电视台开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节目;在学校网站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页面。特别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二要组织大学生集体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要定期组织学生集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文本,以院、系或者专业班级为单位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三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宣传活动,通过建立校园宣传栏、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征文、评优活动,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课堂教育机制。课堂教育是大学生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合理设置、安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关的课程,强化大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其次,要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技术创新,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启发,激发大学生对于此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再次,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当前社会历史环境,深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的脉络、内涵,及时了解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树立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目标。

三、教师示范机制。教师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道德的表率,“为人师表”是对教师道德责任的高度概括。对于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教师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爱岗尽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它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承的重任,更担负着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教师通常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留下印记。只有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道德的典范,才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四、典型感化机制。典型感化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鲜活的榜样人物和典型事例可以帮助大学生置身具体情景之中,产生强烈的道德共鸣与价值认同。首先,要加大对于道德楷模的宣传力度,采取大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引导。榜样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循序渐进,引领大学生们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能够拉近榜样和学习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学校、学院层面的典型选拔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道德楷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理想,而是可以通过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实践达成的现实目标。再次,要建立学习典型的正向激励体系。对于道德品质优秀、富有道德责任感的同学予以奖励,并且将大学生的道德评价纳入综合考查体系,与学校奖学金评定、优秀生推荐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典型感化长效机制。

五、文化陶冶机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显然,是站在道德文化的高度作出了这一深刻的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与时代精神。先进文化的陶冶、滋养将有助于大学生吸纳、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其次,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同学们形成高雅、高尚的文化品位,向同学们传递正能量。再次,要大力净化校园文化,帮助同学们远离低俗、陈腐、颓废的文化垃圾,为他们创造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文化环境。

六、家教协同机制。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已步入成年,但家庭教育依然是他们人格完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互助、双管齐下。首先,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要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大学教育的协同功能,导致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获得家庭的有效介入。大学一定要通过学工部门收集学生家庭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以便一旦发现问题,学校能够和家庭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参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再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道德之中,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孝顺父母、关爱邻居,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社会实践机制。无论是道德知识的吸取还是道德人格的塑造,最终都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标准,是知识的来源,更是知识的目的。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就在于将之贯彻、实践于社会生活之中。首先,大学要发挥人才和知识优势,鼓励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依据、参考。其次,要发挥学科和技术优势,鼓励大学生参与地方科技转化,帮助形成产业优势、增加经济增长点。再次,组织、发展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号召同学们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广大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八、情感认同机制。情感是深化道德认知的基本因素,也是促使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内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离不开情感认同的驱动。要获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首先必须为大学生提供正面的群体情感记忆。大学要为学生们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既要给予热心的指导和支持,又要包容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误和出现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总结、分析经验教训,维护、增强同学们学习、实践的信心。其次,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引导同学们以积极、包容的心态看待生活、看待社会。再次,面对每一位学生,学校都必须做到无差别对待,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要给予更多关照和支持,使同学们相互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创造温情的校园人文环境。

九、行为自律机制。任何道德、观念的内化都强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是如此。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规范个人行为,是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大学就必须帮助同学们构建行为自律机制。首先,从他律到自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外界的引导与规制是大学生养成良好个体行为习惯的必要条件。大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原则编制大学生行为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使之充分体现在大学生个人行为之中。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作为校风校纪建设的主要内容,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校园风尚。再次,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强化同学们的道德训练,培养同学们的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是非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帮助广大学生建立内心的道德原则。

十、制度保障机制。制度是切实落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个体层面考核、评价大学生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二是从学校宏观层面考查同学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效果。其次,以考核评价体系为基础构建奖惩机制,把针对大学生的考核情况与学校资源分配直接挂钩,让考核优秀者在资源分配中处于优先地位,给予他们有效激励。再次,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馈机制。学校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对考核评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其中所出现、暴露的问题,对相关制度、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最后,要保证各项制度、程序的公平公正。制度设置和运转本身也应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制度的权威、提高制度的运行能力。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xx年11月,党的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维度,既有富强、民主的目标,亦有文明、和谐的理想;既意味着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和法治昭彰的社会建制,也意味着遵纪守法、崇德尚礼的社会生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后者更为前者提供了精神归宿和价值依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坚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送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生活在其中的幸福,进而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适应群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和困惑。在我国社会情况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的形势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凸显人文关怀,采取疏导、说服教育的办法,从思想上真正解决群众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和疑虑,为人们认知、认同、接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们大学生作为布满理想、活力和热情的群体,容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得风尚,同心同得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使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得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难创业的新一代,坚定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作为尚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目前的根本任务是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而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靠外部教育和培养,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二要靠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锻炼,提高内在素质。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校、社会的教育帮助外,我们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等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的修养,学习目的的修养,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合理的、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其次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里的实践不仅强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注重的是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公益劳动、居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能使每一位参与者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一种奉献的精神,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能使参与者深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内涵,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正确道路。

还要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要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越来越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个人具有自我价值,要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是处于一定的集体中,要融于集体。然后要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就要善于与集体中的他人交往、相处、协调、合作,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xx大以来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之后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党的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积极为社会奉献,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扬新时代精神,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曾有人说过:人的一生百分之五是精彩的,百分之五是痛苦的,而另外百分之九十是平淡的;人们往往被百分之五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百分之五的痛苦,而在百分九十的平淡中度过。我想没有坚定的信念,注定不能体会那百分之五的精彩,而要承受更多的痛苦。信念的力量可以凝聚人心,振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下,无数党员先锋模范引领时代风尚。王忠诚、郭明义、史伯红等人的事迹遍布全国各地,家喻户晓。他们的先进事迹深入民心,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润滑剂。他们有着共产党人崇高的情怀和精神,用真诚、热情和执着,践行着党的伟大事业,虽然平凡,但都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不愧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更是人民群众值得深深信赖的人。 因此,每一名职院的教师,都应该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在自已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我们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教育需要执著和无悔。一生只做教育者,终生追求师更高。把自己选定的人生目标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是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教师这一伟大职业被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名和许多美丽的光环。这些光环不仅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而且要求教师时时为人师表、处处为人示范。但是教师往往是清贫的,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金钱和权利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作为当代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生的需要,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眼睛向内、超越自我,信守心灵的宁静,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乐园。

其次我们要热爱本职工作,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用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用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工作;用主人公的心态投入工作,用主人公的责任感激励自己。在工作中能够投入自己的心血,播撒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们的激情和动力,这是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对教师来说,敬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要求,也是对教师比较高的价值要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和努力程度,直接关乎教育事业的成败,关乎亿万青少年的发展。敬业价值观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再次我们要自觉学习,善于学习,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延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层出不穷。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这些生命每天都在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如果我们再拿十几年前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根本不会起到任何效果,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即使我们把一年前或几天前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事情,也不见得取得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改变自己工作和生存的状态。新时代教师责任之一是终身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为师者,欲做在知识海洋里探海人的导航灯,就必须不断自我“充电”,电足光强,射程深远,使得求知学子,鲜有迷津。只有勤于学习,刻苦学习,对知识“吐故纳新”,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后我们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人们常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引用在此,

“高处”不是指职位的升迁,而是水平的提升、人格的提升、思想的提升、能力的提升„„“求进”就是要不懈追求,努力成为师者之师、仁者之仁;要勇于向名师奋进,向大师挑战;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教育要面向未来,教师必须走在时代前列,关注教育观念与教育现状的发展,关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关注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师不仅培养有现代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生,而且要培养有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进取精神的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的是变学生的维持型学习为创新型学习。教育的创造往往是从教师开始的,而教师的创造源于教师的人格特征。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是由教师培养的,教师的好奇心越强,学生的创造性就越高涨。作为教师特别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探索多种方式和手段,把沉睡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起来、释放出来,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老师们,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一起努力吧!

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六

信仰和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子贡问孔老夫子: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信仰的力量则可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有机整合的多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更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作为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全面了解和学习先进、适于时代的价值体系,不断使自己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改变以往不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育人先育己 教人先要强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实质,是我们学校各种工作及德育的标尺,是培养学生的航标。学习优秀学校和教师的先进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言行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关键。教育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有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事的道理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标准。 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里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

利用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成长,以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人。

我们基层教师及校长要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践行校园文化的任务中,做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自觉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他们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从“做人、学习、生活”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行为规范养成习惯等有较大的转变和提升,倡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和生活中认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并可指导自己的行为。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合作、独立思考的品格,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如果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和载体,容易形成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的局面,那么良好的文明习惯、优良传统及作风就不容易养成。在日常学习中,要强调对育人的影响,更要加强注重环境对成才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和参与,学校教师特别是校长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的养成教育,教育也是逐步影响的过程,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基本任务。我们要树立一种观点:育人先立德,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个文明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我们在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

我们教师要牢牢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

人,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他们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

作为教育界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修养,为教育作出一份贡献!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