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滥竽充数的读书随笔

滥竽充数的读书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5W 次

在学习、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滥竽充数的读书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滥竽充数的读书随笔

滥竽充数的读书随笔1

“一个人要想成大器,就一定要真才实学!特别是在学习上,我们一定不能华而不实,来不得一点虚假!”这句话爸爸常常挂在嘴边。

寒假里的一天,我做完了作业,拿出了我最爱看的一本书——《滥竽充数》,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这本书,它教育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滥竽充数》这本书记述了战国时期,有一个国王叫齐宣王,他特别喜欢听吹竽,有特别爱讲排场,常常召集手下三百人组成的吹竽乐队,一个叫南郭先生的,他本来并不会吹竽,心想机会已到,不妨到里面混一混,后来就在齐宣王面前夸耀自己是吹竽高手,恳求加入吹竽队。齐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南郭先生美滋滋地走出宫殿,每次他都鼓着腮帮子,捂着竽眼儿,摇头晃脑,装腔作势地混进队伍。他混了一次又一次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奖赏,自以为聪明而得意洋洋。过了几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与齐宣王不同,他不喜欢大家一起吹竽,却喜欢一个一个吹竽。南郭先生听见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好似就是对我们的真实写照。记得在上学期考试前夕,老师一再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平时要多读、多写、多背,才能真正掌握书中要点,考试起来迎刃而解,可在几次的背课文上,我都是“分钟热度”,刚背了几大段就腻了,书就丢在一边,玩得忘乎所以,当老师要全班同学一起背时,我就装模作样,胡背一通,就这样一次次蒙混过关,自欺欺人,结果在期中考试中,由于课文不熟,就错在填写课文句子上,而没有获得优良的成绩,使我懊悔至极!

滥竽充数的读书随笔2

《滥竽充数》这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我已读过数遍,但今天的重读使我另有一番感悟。

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期,齐宣王为了寻欢作乐在宫廷里设了一个三百多人的庞大乐队来为他演奏竽。有一个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可是他知道齐宣王喜欢齐奏,就装模作样的“混”在其中。三年来,每每都能蒙混过关,他高兴极了。后来齐宣王死了湣王继位,他喜欢独奏,这样南郭先生知道要露出“马脚”,就在别人演奏时,他偷偷的溜走了。

南郭先生不凭真本领,只想靠弄虚作假来得到好处,这样只会蒙人一时,又怎能蒙人一世呢?谎言总会被揭穿的时候。我也有一次滥竽充数的经历:前几天妈妈上班走时交待我在家好好练字,我不想练,就从以前练字本上把写的较好的一页撕下来订在现在的练字本上想蒙混过关。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等妈妈回来的同时也对做贼心虚深有体会。不出所料妈妈回来一眼就看出真伪,她大发雷霆,狠狠的惩罚了我一顿。使我刻骨铭心的记住了弄虚作假会带来可怕后果的教训。

真像早晚会被揭穿的,做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再也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做傻事了。

滥竽充数的读书随笔3

一个人若想有成就,就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决不能有半点儿虚假。寓言《滥竽充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滥竽充数》这篇寓言主要讲了在战国时代,齐宣王有个嗜好——十分喜欢听吹竽,而且很讲排场,往往是300多人合奏,齐宣王给了他们很高的报酬。一天,南郭先生请求加入乐队,齐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其实,南郭先生并不会吹竽只是贪图高额的报酬罢了。每次吹竽时他都装腔作势、左摇右晃、有模有样的“吹奏”,居然蒙混过关。可是好景不长,不久,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有相同的嗜好。不过,他认为300多人一起吹奏太过吵闹,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连夜逃跑了。

这个南郭先生不正是我往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不想写,便抄了一篇,可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件事被爸爸发觉了,我一开始还想继续抵赖,可是,铁证如山,我只好承认,重写了一篇。

《滥竽充数》一文是对我们的警告,他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有虚假。

我们以后将是祖国的栋梁,绝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只要脚踏实地,何须惆怅登不上知识的高峰呢?

滥竽充数的读书随笔4

《滥竽充数》讲一个意义很深的故事。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却老是装模作样地混进齐宣王的吹竽队里。后来齐湣王继承王位,却喜欢吹竽手一个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觉得混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地逃跑了。

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为南郭先生感到悲哀,如果南郭先生学会了吹竽,不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留在了皇宫了呀?但是南郭先生却耍起了小聪明,靠骗人来赚钱,最后只能落荒而逃。这个道理我以前就没有体会到,还让自己做了一回“南郭先生”。

有一次我回家乡,姐姐叫我去钓鱼。我们就来到了小湖旁垂钓。这鱼可真难上钩,都老半天了还没动静。眼看姐姐钓的鱼越来越多了,我心里开始着急,便趁姐姐不注意,去市场买了一条鱼,我把鱼紧紧地钩在鱼嘴里,跑回去往湖里一放,装腔作势地喊着:“钓到了!钓到了!”姐姐过来看了看,对我说:“这不是你钓的`。”我惊叫:“你怎么知道的呢?”“这湖里氧气不足,养不出这么大的鱼。”我红着脸,走到一边笑去了。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做“南郭先生”是不长久的,只有真才实学,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滥竽充数的读书随笔5

幼时曾读《滥竽充数》,便感文章趣味强引人入目。时隔十余载再翻读此文使我深思,在讥笑南郭先生之际,不禁领悟到一些为人道理。

齐宣王喜欢合奏,以磅礴之势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崇高。南郭先生对准了齐宣王的缺点狠狠一针便插入了齐宣王所培养的“奏竽高手”之中。湣王继位后,他便闻湣王“好独奏”之风落荒而逃。

南郭先生的结局是很可笑的,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南郭先生要逃?

原因有二:其一,他不会,他不仅不会,还向宣王夸大自己,吹嘘自己奏竽能使“鸟兽起舞,花草颤动”,宣王便欣然接纳了他。然湣王上任,他深知自己祸临,谎言即将被揭穿。他的夸大吹嘘终将自己送上了逃跑之路。

其二,是只知享受。南郭先生身处一支“国家乐队”之中,明知不会身边高手云集却不虚心学之,拿着厚禄欣然享受,从不考虑未来之祸。由此可见,他的逃跑是必然的。

阅完此文,忽地发现自己与南郭先生是这般相似。在家庭中骗着“宣王”。如果立足社会,遇到“湣王”岂不原形毕露?

我想,在千万学子之中大多做过一件蠢事,那便是报喜不报忧。考差了,自己千方百计掩饰过去。考好了兴高采烈的回家向父母索要报酬,蒙蔽父母。导至父母不知自己成绩虚实,这不正是南郭先生骗宣王吗?

我们正值青春,在父母的庇护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总以为饱食终日而无祸,不思进取。殊不知,长此以往,必将重蹈南郭先生子果矣。

掩卷深思。“滥竽充数”欺骗到底害的只能是自己。想要找到未来一条真正属于自己路,现在只能脚踏实地的学。

滥竽充数的读书随笔6

夜已经深了,万籁俱寂。我独自坐在小窗旁的桌前细细品读着《寓言故事》。在这本书中我看了一篇故事《滥竽充数》。

说的是在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又喜欢听吹竽,他手下的乐队就有三百余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余人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自称技艺高超,就让齐宣王把他编进队伍里,齐宣王同意了,就这样本来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被人发觉,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和父亲一样,也爱听吹竽,但喜欢一个人一个人吹竽给他听。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没有真本领却充当行家,最终会原形毕露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过有一些人却在现实中还做着同样的事。

回想今天我们早读,老师让我们背诵25第7、第8自然段,我本来就不会背诵,可看见同学们都在张口,我就鼓励自己:“不要怕,不要怕,这么多人在背,老师肯定听不出来。”背完之后,我想终于关了,心中的大石头可以放下了。老师接着抽背,当点到我的名字时,我懵了,大脑一片空白,背起来结结巴巴的,时不时还要打开书来看,结果老师直接给我不及格。

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有真正的实力,才可以充当行家。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