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追寻童年的足迹散文随笔

追寻童年的足迹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1W 次

爱写文字的人,总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人生轨迹,成长经历,内心活动在自己的文章中流露出来。想了解一个作家,你就去看他的文学作品,就象什么样的土壤能长出什么样的果实一样。

追寻童年的足迹散文随笔

随小周郎的文章,去追寻他的童年,也回忆起我的童年趣事。

小周郎抒写童年生活的散文颇多

。他生活在冀中平原的一个小山村,童年时期的小周郎,是一个快乐,活泼,聪明顽皮的小男孩。

“吃”对儿时的我们有着绝对的诱惑力。

不信,你就去读一读小周郎的散文《苇塘.粽子》。每年的端午节,家家都要包棕子,包棕子离不开苇叶。在小周郎的故乡,有很大的一片苇塘。苇塘很大很深,几个人都不敢进去。可为了吃上香甜的棕子,小周郎还是和他的小伙伴们勇敢的前行了。用他后来的话说,都是嘴馋惹的祸。看他写的苇塘:“那深深厚厚的茂密的苇叶给你由远及近,呈现的先是绿,而后是墨绿,在远远望去是黑洞洞的世界”。简短的语言,勾勒出苇叶茂密的生长和骇人的景状。

我说过小周郎的.文字极富画面感,这也是实例之一,同时也极具立体感,比如:“苇塘被风一吹,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偶尔惊起几只鸭子,会吓的大家一哆嗦”。苇塘,野鸭,惊动,我瞬间想到李清照的《如梦令》!“误入偶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无论是宋朝的女词人,还是千年后的儿时小周郎和他的伙伴们,童年的趣事都让人留恋难忘。

由此,我想到了小时候我家附近的那口大堰塘。

老太爷告诉我,那是举全村之力在解放后挖的一口堰塘,以备庄稼灌溉之需。暑假时,堰塘里长满了毛蜡烛。(书名蒲黄)调皮胆大的男生常常趁大人不注意,溜下堰塘折一些毛蜡烛玩耍,挠小伙伴的痒痒。

有一天中午放学了回家,一个小男生把毛蜡烛伸进一女同学的脖子,这女同学顺着田坎追了他好远。农田一块连着一块,他们在田坎上弯来弯去的追赶,我们在后面大声地笑。

那女孩性格泼辣,硬把那小男孩追上,把毛蜡烛塞进他的衬衣里才罢手。

我偶尔知道毛蜡烛有止血的功效,还是有一天走在田埂上,用手去扯田边的锯拉草,把手指勒出血了。正好路过的老太爷从堰塘边折一根毛蜡烛,捻成粉末抹在我伤口上,止住了血。

有一年天气干旱,堰塘的水越来越少。只有低洼处蓄了一点水,堰塘其它的地方都裂开了缝。而毛蜡烛生命力极强,临近人家的鸡,鸭常常躲在里面下蛋。与我同姓的一男同学某天下午到池塘里找鸡蛋,也喊我下去一起找,我脱了鞋正准备下去,突然看到一条水蛇钻进了毛蜡烛丛中,我尖叫一声,猛地收回脚,“”有蛇!有蛇!”直呼他快上来。他左右望望,不知水蛇爬到哪里去了。看到我吓的发白的脸,手里拿着一个找到的鸡蛋笑得前俯后仰。

我最怕蛇,就算是如今不管是电视上还是文章里,只要有蛇的镜头和描写,从来都不看,立马换台或快速翻过。记得那时好长时间没理他。

儿时的小伙伴,最让我们难忘。

小周郎的《阿三》我想应该是《荷塘晚歌》里那个要娶媳妇的阿三吧。阿三机灵,带着儿时的小周郎他们打自家的枣儿,捉青蛙,偷西瓜……“枣儿滚落在地,我们就像是一群啄食的小鸡拼命的哄抢”。

我笑了,孩提时的我们,谁没干过一些“偷鸡摸狗”的事儿。

同村一邻居女孩的屋后有颗大梨子树,每到梨花开放的季节,我和姐姐最喜欢跑到树下捡飘落的梨花,梨花洁白似雪,风吹来阵阵的清香。可那家老爷爷异常厉害,即使我们拾落下的梨花,他也紧盯着,怕我们折了树上的梨花。听说他家原是地主成分,他个子不高,可一双眼睛像老鹰一样,不苟言笑,没有农村老人的慈眉善目,拄着龙头拐仗,儿时的我很害怕他。因本村就他家这一棵梨子树,又枝繁叶茂,他宝贝似的看得特别紧。可无论他怎么看,每年我们这一湾的小孩子还是会偷吃到他家的梨子。梨子成熟时,他搬把椅子坐在梨树下,可是他家小孙女却和我们兄弟姐妹关系很好,有她做"内应",偷梨容易多了。

刚开始,哥哥姐姐接到她的暗号 (大声喊姐姐的名字,吃完饭等她一起上学。)大哥行动迅速地拿着一个小布袋,爬上树摘几个就跑,从不恋战。可有一天还是被老爷爷察觉了,用长长的烟杆头把小孙女敲哭了,从那以后,大哥改变行动时间,等到天麻黑,再带着我们一起行动。(本来哥说我太小不带我去,可禁不住我哭,还是带上我了)

乡村的夜,蛙鸣虫唱,大哥象猴子样的爬上树,又摘又摇又用树枝打,但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动静大了,被老爷爷听见。我和姐姐还有几个小伙伴站在树下胆战心惊的,姐姐她们蹲在地上摸索着捡。

还没捡几个,我突然发现有个黑影来到了梨树下,原来是老爷爷到屋后上茅厕发现我们了。我刚想叫姐姐,他一声大喝:“谁在偷梨?”差点没把哥哥从树上摔下来,哥哥迅速溜下树,拉上姐姐和我就跑,六岁的我跑不快,哇的一声哭出来,摔倒在田埂上,姐姐捂住我的嘴,使劲拽我,真是“夺命逃亡”啊。

那老爷爷拄着龙头拐棍追赶了几步,就站在那里喝骂着我们。长大后,我才知道他早已知道是附近的小孩子们,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跟着哥哥他们去偷他家的梨了。哥长大后当了警察,我觉得他也算是名至所归。因为他从小就有反侦查能力,行动又特别迅速,还不露声色。

再后来,我们也搬家了。搬家的第二年,在梨子成熟时节,母亲回老家种地经过他家门口,老人的儿媳用葫芦瓢装了满满一瓢梨给我带上,说再要吃梨就直接给她说,(说起来,我们还是远房表亲)我比不得他们男孩子会爬树,摔下来可不得了。

母亲也在一边责骂我,她连连拦着母亲:“孩子小,懂啥呢?我家老爷子也是恁厉害了,小孩子吃几个梨有啥呢。”那仅有的一次偷梨,让我后来好长时间睡觉时还被惊醒:“赶来了!赶来了!”不是自己的东西,吃起来用起来都不会心安理得。

大哥智斗老爷爷的情形,正如小周郎文中,阿三带着他们偷西瓜被发现后,突然嘴里冒出了一句:“你们瞅瞅,这多象是王八追兔子。”哭声里带着笑,满是童年酸酸甜甜的味道。那个老爷爷拄着拐棍追赶我们和我们疯狂逃跑的样子,多年后想起仍是乐不可支。

童年的伙伴们,你们可曾记得当年的一桩桩往事?过得好不好?

每个人翻翻童年的记忆,都会有那么多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事。小周郎在《白马河畔响晚歌》一文中,和小妹在春天的白马河畔放风筝。“大堤上放风筝的人们,时而大呼小叫地奔跑,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凝望高空,神色专注地扯纵着手中的风筝线”。“空中放飞的风筝色彩斑斓,神态维妙维肖,老牛耕地,猪八戒背媳妇儿,唐僧取经,老鹰叼兔儿,一条十几米长的红褐色蜈蚣腾空而起,随风飞舞,一支七彩的大蝴蝶扇动着翅膀在春风里抖动着,金色的鲤鱼晒着长长的尾巴悠然自得地遨游着,那金色的身影印在清澈的白马河里,如鲤鱼仙子现身一般”。这文笔活脱脱把一幅放风筝的图画摆在我们面前。

俗话说:三月三,放风筝。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小学时学校组织风筝比赛,那会儿刚上二年级,太小,在操场上观看高年级的同学风筝比赛,那时候农民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风筝没现在这么多样式,基本上都是同学们自己亲手做的,有的在白纸上用彩笔画上蝴蝶,老虎,猫,狗,花儿……有的用彩纸做成各类图案,但无论什么,都有两条长长的尾巴。大人们说,风筝没尾巴就飞不上天去。

阳光正好,微风轻拂,高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在操场上一组一组的开始比赛,以防风筝太多,风筝线搅和到一块儿。那么多的风筝飞上天,煞是壮观。同学们左右奔跑,跳跃着,呼喊着,笑着,一个个风筝摇摇曳曳的飞上蓝天,已经忘记不知是谁的风筝飞得最高,飞得最远得了冠军。

但我清晰的记得,邻居大哥哥做的风筝在比赛结束后,却成了飞得最高,最远的那一只,放空了两卷风筝线,我们看着它在天空中越来越小。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同行的小伙伴为这只风筝到底会落到哪里争得耳红脸赤,到了回家的分路口,我们终于达成共识,它一定是飞到我们能看到的最远的那座山的山那边去了。丨

小周郎一定是个好哥哥。因为小妹妹把它当成保护神,常常说:谁敢欺负俺,告俺哥去。我小时候,也因为有很多本族的哥哥,而从来没受到男孩子们的欺负。我父母双方兄弟姐妹,表兄妹们众多,所以我的哥哥们也多。

曾经我听到我们班上的一个调皮的男学生对另一个男生说:她不敢惹,她是班干部,我晓得学校里她有蛮多哥哥。我横他们一眼:“敢说我坏话,我随便告诉我哪个哥哥,你们就吃不了兜着走”。说完在他们面前大摇大摆地走过去,那叫一个威风啊。

有哥哥真好啊!其实我家里我才是老大,偷梨的哥哥哥姐姐是大爹的儿子女儿,我下面还有弟弟和妹妹。我常常说:下辈子我要做妹妹,不做姐姐,而且还一定要有个哥哥或者姐姐。

小周郎是男孩,男孩子们玩的游戏,很多我们女孩是不玩的。我们有女孩儿自己的游戏:踢毽子,跳房子,翻皮筋儿,抓石子儿,梳小辫儿,哪一样都让我们想起心里蠢蠢欲动,湿湿润润的,想找寻逝去的时光,又无力去留住。

那些有关童年的记忆,永远的留在小周郎的脑海里,在他的文章中鲜活着。而我随着小周郎童年的足迹,也意外的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正如《找童年》歌曲里唱的:童年啊童年多么叫人留恋,童年啊童年,再也找不见。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