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国槐啊,国槐散文随笔

国槐啊,国槐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4W 次

走在夏日的田野,一股特有的清香随着微微的晨风轻轻地袭来。近了,原来是路旁挺如仪仗队的国槐花开了。这些槐树,碗口粗的干,圆形的树冠,绿色树冠的顶端开满了一簇簇不太显眼的小白花。那些未开花的枝条上米粒大小的花骨朵,正吸引着几个五六十岁的老者,在树下举杆将长着花骨朵的细小枝条折下。还有一位老年妇女手拿笤帚把雪白的落地槐花扫成一堆装入篮子。

国槐啊,国槐散文随笔

他们把这些东西带回家,槐花可以直接泡茶,把槐米晾干,炒熟,拌上蜂蜜,制成槐米茶。或自己,或朋伴来访,一盖大槐荫下,小几一张,紫砂茶壶一把,槐米一撮,开水一冲,须臾,那槐米的清香,那蜂蜜的甜韵,那槐下的荫凉,那越老越醇的人情令人陶醉。此时,再吟诵两句唐代卢仝的茶诗:“七碗吃不得也,顿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真是,茶韵、诗情、友情相互交融,简直让人飘飘欲仙了。

路边还有一种国槐叫变色槐,它与普通国槐不同处在于叶子的颜色。变色槐叶子的颜色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春来,嫩黄的叶子挂满枝头,像一位金发女郎亭亭于众树之间。那黄色淡淡的、嫩嫩的,娇嫩得让人担心它能否抵挡住料峭的春寒。随气温的渐升,到了夏天,变色槐的叶子也渐老成,变成深深的绿色了。然而,新生的叶子依然黄得娇嫩。众绿丛中簇拥着一小堆的嫩黄,不由得令人想到母亲怀中刚满月的婴儿,怎不令人生出爱怜之情呢?

另一种叫龙爪槐,是国槐的另一品种。它枝条如垂柳,树冠往往枝条暴露,整棵树就如一株高茎的绿色蘑菇。这龙爪槐生长速度特慢,好几年也不见长高。这让我心里有些不平:好好的一株国槐,一旦嫁接成了龙爪槐,就永不能长高,成了树中的矮子。

说到国槐的矮,自然会让人联想起齐国都城临淄以西十多里乌河源头的那棵“矮槐树”。它是临淄人的骄傲,临淄八景之一——“矮矮槐荫夏日浓”的那棵国槐。树高七八尺,树冠如盖,虬枝下垂,叶蔽浓荫。传说这是一棵唐槐,历经千年沧桑,立于乌河之源。因了它的矮,还流传有一个故事。

相传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南征北战天下大定。某年,亲率大军赴临淄征剿南山草寇张盖,数次交锋,胜负难分,遂暂罢兵。赵匡胤正忧思处,恰遇一道长,即向其请教破敌之策。道长道:“陛下虽贵为真龙天子,山寇乃曰九头大王,故一时难取。倘若陛下于战袍之上画龙九条,则为十龙。陛下以十龙战九龙自然必胜。”赵匡胤依道长之计,重新披挂上阵,果然大获全胜,剿灭张盖。遂率兵至乌河岸边的宣王店,下令就地休整。此时的赵匡胤早已人困马乏,解却战袍,挂于岸侧一株小槐树之上,顿觉困意袭扰,就槐荫下睡去。待到醒来,已是日薄西山,再取战袍之时,则觉重如山岳。自此这株槐树再不长高,成了真真实实的“矮槐树”,树旁的`宣王店也改名为矮槐树村。

这只是传说。矮槐树旁泉眼众多,几十处清泉喷涌而出,遂成乌河之源,浩浩汤汤流溢千年。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依然深水乌蓝,水草如丝,鱼虾遨游,鳝跃鳖兴。这株国槐,千年以来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如小亭立于乌河之侧,任展其千年王气的国槐风采。

说到矮槐树,我们中国人最不应忘记的是李人凤的临淄学生志愿军训团。1938年1月,在矮槐树旁的胶济铁路上,这只抗日武装首战告捷,消灭日军十二人,给如入无人之境东进的日军以迎头痛击,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显示了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古老的国槐,寄托着中国人的多少情感和忧思啊!

我是抗战胜利那年出生的人,少年时期见过不少几人合抱的国槐。这些国槐,虽然老干中空,却依然枝繁叶茂。我也时常见到许多老人们或双手托盘,或手提条编小篮来到这些老槐树前,摆上供品,烧香焚纸,虔诚地磕头祭拜。每到这时,我心中就升起疑问:老人们为什么要祭拜这些老槐树呢?

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渐增,才逐渐了解了老一辈的良苦用心。

这些古老的国槐,相传多是明朝栽植的,是明代人口大迁移的遗迹。元末明初,连年战争和灾荒,造成了山东内地、北平、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千里尽赤地,百里无人烟的惨景。明朝政府下令从山西、河北、湖广、山东沿海的登莱等人口稠密地区向人口稀少地区迁移。从洪武4年到永乐14年共迁发移民18次。成千上万的北方移民被明朝政府用征召、强迫、欺骗等手段集中到山西洪洞县的广济寺,然后编队发给“凭照川资”向各地迁发。移民们被反绑着双手,由军队押解,迤逦于被迁发的迢迢大路上。人们回望来处,唯见广济寺的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到达目的地之后,移民们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或竟把自己的故乡忘却,唯记得广济寺的大槐树,他们就把这大槐树作为故乡了。所以便有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一带的民谣:

“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老鸹窝。”

明代的移民大迁徙,是我们民族的一曲悲壮的历史。

定居以后的移民们为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就在门前栽下一棵国槐。这大概就是我少年时代所见到的老槐树的来历吧。

这些古老的国槐寄寓着先辈们对故乡的怀思,也寄托着老一辈对后辈的冥冥希冀。

在一次无意的翻阅中,我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周礼。秋官》记载:周代宫廷外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坐三槐下者为三公。三公(即指太师、太傅、太保)为周代最高官职的合称。后人以三槐喻三公,由此,国槐就成为三公宰辅的象征。后世的人们在门前院中植以国槐,以期子孙位列三公。

到这时,我才完全明白了老人们为什么对这些古老的国槐那麽的虔诚。原来他们还把最美好的希望和祝福,都寄托在了子孙的身上。

古人尝说:“槐之言怀也”。槐树,怀人之树;槐花,怀人之花。近代,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日繁,海外游子大增。远离祖国远离家乡的游子们,便把寓有“怀念家国”的国槐视为故国故乡的象征。他们每每在自己的居所植以一株或数株国槐,以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在海外游子们的心目中,国槐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国槐啊,国槐!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它已经不再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树,是中华民族喜乐、幸福、苦难与悲壮的见证。国槐寄托着中华儿女无限的怀思与希冀。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