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静心读书常有得散文随笔

静心读书常有得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64K 次

最近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小洋河里的水也快见底了,不少地方露出了水底丑陋的杂物污垢,散发出阵阵臭气。昨晚的一场暴雨算是缓解了干旱带来的压力,也掩饰了种种丑陋。雨后的万物也似乎缓过神来,重新振奋了精神,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风采。这世界真的不能缺少水啊!

静心读书常有得散文随笔

今天读到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就想,水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老子为什么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呢?水有什么品德值得老子推崇呢?

从下文可以看出,原来老子发现水有如下品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最后又用“夫唯不争,故无尤”作为本章的小结。在本章短短五十个字中,“不争”出现了两次,前后呼应,可以看出老子对水的“不争”非常看重。

活在世上,要争什么呢?这是个竞争的社会,你不见为了争面子、争家财、争地位……或头破血流,或夫妻反目,或对簿公堂……如此种种,面对利益,有些人已忘乎所以,有些人至亲情于不顾,甚至丧尽天良,无恶不作。所以老子提出的“不争”思想在今天竞争的社会仍有提倡的必要。

老子用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他认为最完善的人格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

“不争”不是意味着什么也不做的消极退让,因为“不争”面前还有“善利万物”,即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这不就是我们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吗?不是不争,而是争的是奉献,而不是常人眼里的名利地位等,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高尚的思想境界!也难怪老子要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是因为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其意思就是在人民忧之前先忧,在人民乐之后才乐。范仲淹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担忧分愁,表现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意是: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为个人的富贵荣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责任。他争的是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在意个人的荣辱得失。

周恩来总理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他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周总理逝世后,联合国降半旗(不是联合国旗降半,而是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国旗全降半旗)。其中有一些国家的领袖不高兴了,说:“为什么不给我们国家死去的领袖没有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掌管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海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谁做的到的,我也给降半旗。”所有人都鸦雀无声。

他们就是最优秀的.人,具有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具有大海般的肚量和骆驼般的精神,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忍辱负重,不与他人争夺私利,而是尽其所能帮助他人。他们的“不争”,并不是碌碌无为,而是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们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王者。那些为了个人名利而争权的人,人民决不会把权力授予他们。不争名利而争得民心的人,是永远不可战胜的。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六十六章所说的:“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当然,水的品质还有很多,不仅有滋润万物的奉献,还有避高趋下的谦逊,奔流到海的追求,海纳百川的大度,滴水穿石的毅力……

让我们择善而从,不断反省自我,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愿我们都能拥有水一样的人生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