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六月的野菌散文随笔

六月的野菌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58K 次

进入六月,雨水和暑热不期而遇,大自然便鲜活起来。这一季节,森林里别有一番景象,藤萝高攀,苔藓俯地,杂草疯长,松柯里、栎树下、草丛中长满星星点点的野菌子。逢此时节,捡菌子吃菌子当然是时髦事儿。

六月的野菌散文随笔

捡菌子,用文绉绉的书面语来表达,就是采蘑菇。关于采蘑菇,著名词作家陈晓光曾写了一首至今传唱不衰的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廖廖几句便将捡菌子的情景鲜活地表达出来了,再赘述就是狗尾续貂了。

事实上,家乡人通常称蘑菇为菌子,犹如将土豆说成洋芋,玉米说成苞谷一样。虽这种叫法土嘞吧唧,可细想起来,倒不乏几分亲切,至少含有地域色彩,烙上一些高原胎记。对于上了点年纪,又出身农村的人来说,熟悉菌子,就像熟悉庄稼一样,每个人自记事起就见得多,捡得多,吃得也多,只不过吃法各别罢了。有凉拌,有清炖,有烧烤,最常见的是烩汤。记忆里,吃菌子主要是初夏和深秋。每每端午过后,经几场透雨,家乡浓密的松林里就会长出小精灵般的菌子来。有伞状的青头菌、胭脂菌、牛肝菌,鹿角般的刷把菌,拳头一样的老鹰菌,还偶尔会捡拾到松茸和鸡枞。大人们捡拾回来,清洗后下锅烩了,只放少许油盐大蒜,便成人间美味。当然那种所谓的美味,对于一个贫困少年来说,自然不懂品尝,更多是为裹腹充饥,所以吃相饕餮,有点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下喉,没让味蕾充分感受其香醇,自然无法仔细描绘其鲜美了。不过后来读了宋人黄庭坚的《次韵子瞻春菜》中“惊雷菌子出万钉,白鹅截掌鳖解甲”以及明人史迁《菌子诗追和杨廷秀韵》:“松花冈头雷雨急,坡陀流膏渍香汁。新泥日蒸气深入,穿苔破藓钉戢戢。如盖如芝万玉立,紫黄百余红间十。燕支微匀滑更湿,倾筐盛之行且拾。天随杞菊谩苦涩,采归芼之脱巾笠。桑鹅楮鸡皆不及,嫫姑天花当拱揖。盐豉作羹炊玉粒,先生饱饭踏晓日,更遣樵青行负笈。”之类的句子后才明白,菌子之美味,历来被人所推崇。

后来,离开故乡,也就离开生产菌子的土地,去山林中捡菌子的乐趣也就搁浅了。逢上夏初或深秋,要想品尝野菌,只能花钱买口福,不过时下就是有银子,恐怕也买不到了。主要因为气候剧烈变化,野蘑菇生存环境变了,数量少不说,关键口感变了,更让人揪心的是,毒菌遍地,稍有不慎,就会吃出几条人命来!同时而今乡村无闲人,年轻人都淘金去了,谁还会有时间去捡菌子,这样一来,只能让野菌子自生自灭,白森森地萎烂山野!

前几天,有幸到“中国野生菌王国”——云南楚雄州南华县,又再次尝到了菌子的清香。楚雄州南华县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暖湿润,又无重工业污染,加之当地政府注重林地保护,所以这里成了野生菌的乐园。每年初夏,这小小县城云集了野生菌采购商和众多食客,还开办了几届野生菌文化节,不起眼的野菌子竟做成了大产业,该县也因此而戴上了 “中国野生菌王国”的桂冠。那天我们的行程是从昆明到大理,途经楚雄州,本来打算在楚雄吃午饭,可驾驶员小张说带我们去南华吃菌子。小张曾在南华当过兵,很熟悉当地吃食。一进南华县城,到处是野生菌餐馆,除了打眼的门面招牌,还配以墙面广告,许多墙上画着野生菌图案,写着煽情的广告语,勾起我们食欲。小张似乎故意吊我们胃口,开着车在街上东转西转,说要找特色名店。后来终于将车开到一家毗邻野生菌交易市场的野菌子火锅馆。下车后他熟练找座位,点吃食。到野菌子火锅馆,自然是吃野生菌,小张点了一锅或红或白,姹紫嫣红的菌子端了上来。开吃前,我心里直嘀咕,担心中毒。便问服务员吃了中毒咋办?服务员面带微笑,脆生生地说:我们店有煮菌子的'专门配方,再说我们是老店,开这么长时间,还从来没发生过客人吃菌子中毒的事!听了这话,我们便开吃,不想服务员连忙阻止说,时间没到,还要等一会儿!接着她便说起吃野菌子的学问来。她说,野菌子越杂越好吃,单独吃哪一种都不香,只有将四五种野菌子混煮,煮出来的汤才鲜。她还说菌子要煮二十分钟才可以吃,从上火开煮时,她便卡着时间的!我仔细一看,她手里还真捏着一个黑色计时器哩!

有了这个繁琐的等待细节,这顿野生菌便吃得放心开心了。我们四个人放开胃囊,吃了凉拌鸡枞、松茸和一火锅杂菌子,而掺杂其中的鸡肉和火腿大家丝毫未动。吃完野菌肉,接下来喝汤。菌汤呈乳白色,稠而不腻,到了舌尖一品,怎一个鲜字了得!我们连喝了六七碗汤,让贪婪的味觉得以满足的同时,直撑得胃痛,头脸挂满汗珠,才怏怏地放下筷子!

从云南返程时,大家还心欠欠地记着野生菌的味道,于是到宣威时,又寻了一家野生菌餐馆,饕餮一顿,才有了过足瘾的感觉!

齿颊留香之际,我们得感恩伟大的造物主了,它除给予人类以生命,还赐予滋养人类的一切物质条件。给我们土地和水,给我们宜居环境和万万千千物种,我们的生活才因此丰富多彩。可遗憾的是,我们不懂得珍视,在盲目追求发展中伤害它,毁灭它,以至于自己逐渐失去了生存环境,失去了口福。时下餐桌上原生态的野生菌已日渐减少,松茸、鸡枞等珍贵菌类在家乡业已消失,长此以往,恐怕子孙辈只能在典籍里品尝山珍海味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