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相亲散文随笔

相亲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7W 次

我是六十年代初过来的人,高中下学后,我跟着本庄的人到湖北的石料厂打工,在山窝里天天跟石头打交道,整整抬了八个月的大石头,一分钱不发给工人,我们这帮河南工人就偷偷扒上回家的火车。

相亲散文随笔

没多久,在新疆兵团的姨妈,让我到他们那里找份工作干,到那以后,“工作”找到了。那叫什么工作呀?说句难听话,就是天天抱泥豆子打土块。干了几天,连长相不中,不是嫌胚子走样,就是嫌厚度不够,死活不叫干,气得我跟连长吵了一架。后来跟着四川人领的包工队,到中巴边界红旗拉甫盖边防检查站。这里海拔6000多米,山上常年积雪,白雪皑皑,空气稀薄,山下人到这里,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脑袋像炸了一样,做饭需要用高压锅才能做熟,沸腾的开水才60度。在这干了两年,虽然苦一点累一点,工钱有保证,第一年,就挣了足足七百多块,年底我高兴的给家里寄去,父亲买来红砖和青瓦,不到半个月就把三间砖房给盖起来了。第二年,我又挣了七八百块钱,年底高兴的屁颠屁颠窜上火车回家找媳妇。

那时候的农村,年轻人到外边打工的还很少,“打工”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新鲜字眼。我从新疆回家后,许多年轻人羡慕的`很,天天不是你请就是他叫,喝到二八盅,主人书归正题,要我带他们到新疆去“混混”,啥都不图,就图名誉高有“工作”,回来好找媳妇。我受宠若惊,没想到自己在外打个工竟被别人“抬”恁高!

几个媒人先后到我家给提亲,我天天跟着媒人跑,今天看这个女孩,明天看那个女孩,心里真像吃了蜂蜜一样甜。其间,一个媒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家在夏邑的女孩,叫我去见她。我准备理理发,烫烫型,显得有精神。可当时农村理发店没有吹风定型的,我剪过头后,在家里自力更生想办法,找一个剜菜的小铲子,在锅灶里烧,让同龄伙伴帮忙,在我头发上垫了一个湿毛巾,一边用梳子梳理着,一边用烧热的锅铲子在我头发上来回“吱吱”的熨烫,我心里像揣着个兔子“噗噗噔噔”的跳,屏住呼吸,生怕一不留神烙在肉皮上,忙乎了大半天,终于整好了发型,对着镜子照了看看了照,正着身侧着身“谝臭美”,说土不土,说洋不洋,高兴的在床上“嗖嗖”翻跟头,笑了还想笑。

第二天,父亲到庄西头一户富裕人家里,借来一身衣裳,上身是的确良草绿色军装,下身是黑色绵绸裤,当时很流行很时尚。大人讲,这身衣裳促成了几十个新媳妇。果不其然,女方家里人见到我很满意,当场把这门婚事就定下来了,农村人订婚就这么快。吃过饭,按照我们农村的规矩,我要和女孩单独说话,女孩一家人借故出去,媒人也很知趣,相继退出去,屋里只剩下我们俩人,那时候农村很封建,男女两个人在一起见面说话,都很害羞,谁也不敢先抬头看谁一眼,在一起说了一次话,下一次见了还认不清,这是常有的事。媒人出去时,轻轻把门关上,我们两个在黑暗的土屋里,一问一答都很简洁,就像答记者问似的。在交谈中,她仿佛对我在新疆的情况很感兴趣,我们俩说了整整一下午,最后约定明天去城里买衣裳,再买一辆长征牌自行车。第二天,我们和媒人一起来到城里,买好衣裳,天已傍黑,我回到家里,给爹娘汇报情况,在城里吃饭8元,买四身衣裳120元,买辆自行车80元,共花掉200多块钱。

三十年前的那场相亲,与其说讲述的是一段恋爱篇章,不如说它正是记载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部发展史。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