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现代诗文赏析:生死随笔

现代诗文赏析:生死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6W 次

忌谈死亡,使我们避之唯恐不及,始终

现代诗文赏析:生死随笔

却难以深入认识死亡的意义和终极价值?

日常之中,出于孝心,我们在老人面前,

一般不提到死亡的话题。老人都很敏感,

诸如同龄人的讣告,往往第一时间找到,

表明对死的恐惧,每一天围绕着他们转。

正是对死亡的无知和回避,使文化心理

多少也有些许的暧昧,和不对称的认知。

孔子曾教育他的弟子:未知生,焉知死?

这该不是孔子一生中唯一的致盲或失误?

倘使一个人心理暧昧,就像屋子不开窗,

好好一个院子不设栅栏,相反高院围墙。

形式上还焊接一道道铁笼,名义是防偷。

防偷的谐音字就是烦透。保守难免烦透。

文化行为的保守,往往暴露了精神虚弱。

具体到我本人,我的个人简历总要填上----

刘子乐(1963~ ),诗人随笔家,笔名河马。

只因我活着,生卒年便不完整,死年暂时空白。

生我者注定是父母,只是亡我者该不是我自己?

现代不少犯罪小说中都有谋杀自己的终极设计。

无论是谁,意识到自己,死亡同时也意识到你。

生命本就是残酷与严酷的组合,酷酷正如影子。

诗人瓦雷里在《海滨墓园》的结尾,发出惊叹-----

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

正是试着活下去的勇气和节奏,使生死同步的`我,

在如此令人敬畏和鼓舞的诗歌中,在死亡的途中,

获取并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永恒片刻的慰劳。

永恒的慰劳,象征了活着和死去任何可能的燃烧。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