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教育的随笔精选15篇

教育的随笔精选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9W 次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的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随笔精选15篇

教育的随笔1

刚刚读了一篇文章《母亲是一种岁月》,感慨万千。我要说的是母亲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一面活的标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而母亲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我的母亲给予我的是穷尽一生也用不完的巨大财富,那就是生命的教育。

我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有过许多坎坷,即使最难熬的日子,对生命的敬畏使我从来也没有想过放弃生命,或者是蹉跎岁月,而是愈危难就愈加努力,愈加热爱生命。我的母亲给予我的还远不止于这些,她面对困难的那种坚强,面对生命的那种无畏以及对生命的礼赞都使我由衷的自豪与敬爱。母亲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操劳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母亲生命的最后历程我永远也无法忘记——母亲为我们一家包了包子,吃完午饭我想洗碗,母亲硬是让我去午休,所有的家务她一人包揽下。我幸福的睡觉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屋门突然开了,我猛地坐起来,看到脸色异常的母亲坐在椅子上,鬼使神差般我快步走到母亲跟前,询问究竟。我出去请大夫,当我再回家时,母亲已经不能再跟我说最后一句话了。十几个小时以后,母亲撒手人寰。在母亲的葬礼上,一个帮忙的街坊吃着母亲为我们包的包子,眼含热泪说:这是最后一次吃嫂子做的包子了,眼里满含不舍。这就是我的母亲——她给予我们的不单单是一顿饭,不单单是对儿女的关爱,那是一种精神,一种难以言表的最深切的爱!母亲就这样走了,她什么也没有带去,在她临走前我看到她眼角有两滴清泪,我知道那是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对人世的留恋。母亲把最后的爱给予了我,而我能报答母亲的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母亲的精神。

岁月无情,爱可以不朽!母亲这面镜子永远可以照出我身上的污垢,让我及时清洗,从而永远洁净,永远美丽!

教育的随笔2

小朋友们小便后洗手是最基本的事情,可是有的孩子却总喜欢偷懒,有的小朋友 只把手指尖浸湿,有的偷懒不打洗手液,还有的直接洗都不洗就走。怎样促使孩 子们自觉主动去洗手呢? 一天,又有几个孩子想偷懒被我看到了,于是我说:“上完厕所的小朋友出 来让老师闻闻你的手香不香。”这时孩子们都主动的到水池边打肥皂洗手,生怕 我会闻到有异味。“老师你闻闻我的手香不香?”“还有我的。”“我的小手, 老师,我的......”而我呢,故意夸张地说“哇好香啊,真想咬一口!”孩子们 听了,都吓得高高兴兴的“逃”走了。从此以后,小朋友再也不偷懒了,主动让 老师闻闻香香的小手。

孩子年龄小, 做事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去提醒,如果找到了幼儿乐于接受的 方法,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随笔:孩子的变化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是刚刚转过来的小朋友,活泼可爱,小嘴巴特 别甜,笑起来有点像“小猴子”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是由于她年龄比 较小她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不是碰碰这个、就是推推那个,常 常精心准备的一个活动不是被这个小朋友的告状声破坏掉, 就是被那 个小朋友的哭声搞得无法进行。于是,受批评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后 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转变他的方案就出台了。那就是,我把她的表 现记录下来,编成小故事,让其他小朋友们表演,再由“观众”评出 对错。她也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渐渐的变了,不再像刚来时那 么调皮了,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不像刚来的时候一分钟都坐不了, 老师和小朋友越来越喜欢他了。

其实,孩子的调皮也是另一种美,相信孩子,我们应该用爱的目 光和行动去帮助他、改变他,相信他们会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参天大 树。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吃饭的乐趣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 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 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 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 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 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 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 很香, 一定也很好吃。

教育的随笔3

今天我不用上班,昨天就请好假了.女儿周日要到长春参加奥赛培训,她告诉我他们老师说让他们自带行李,她已跟我说了好多次要买个大的行李箱,要装被褥.我明天周五单位又有重要的事情,必须得上班,周六因故也铁定休不成了,女儿正好昨天也考完期末考试了,这两天休息,所以我不得已今天请了个假要陪女儿上街.

早晨我倒是不用象平时那样早起做饭了,加上有昨晚的剩饭,一会儿他们醒了热了吃就行了.快八点的时候,女儿可能是因为内急,起来去了趟卫生间,后来半天也没再听到她的动静,以为她又躺下睡了,于是就悄悄地进了她的房间,想把她弄醒吃饭好去逛街.推开她的房门,发现她在躺着看书,我责备她不但躺着看眼睛又离书那么近光线又不好,我说你看什么书哪这么用功啊,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一本卡通漫画书,她的床头也已不知什么时候摆了十多本这类书了---我对她也不够精心的了!她有点不好意思,以为我要说她不把时间用在学习上等诸如此类的话.我没有说她,爱怜地拿过书,嗔怪道,你可真是个孩子,都十六了还这么喜欢卡通漫画!我问她你是看书的什么方面?是看人家是怎么画的还是看漫画的趣味性啊?

我的问话提起了她的兴趣,她说妈妈你等等,于是她下床从她的书柜上面拿来了一本文件夹,又拿出来好多她画的漫画.哇,女儿画的真的不错啊,一个个小人物活灵活现的,还在漫画的旁边注上标题.我问她是不是临摩,她说妈妈这都是我的原创啊,我大为惊奇,女儿什么时候练的呢? 在她上小学的时候,为了让她开阔眼界,提高她的综合素质,在她的要求或征得她的同意的前提下,曾有目的地让她先后学过儿童画、声乐、电子琴、舞蹈、书法等,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确很有好处,在此就不再赘述.学画画也不过两年多,以后就没有再深入学习,不过一些绘画的知识和技巧可能对她日后会起到一定的触类旁听的作用.小时候的基础虽然不牢,但对孩子视野的开拓和广泛兴趣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大加欣赏并赞扬了女儿一番,她也把因她的画画得好而受到同学的崇拜等等的一些趣儿事说给我听,我也跟着高兴.转而又对温和地对她说,好孩子,漫画画得好,咱别的方面也最好不被别人落下好不好,她很聪明,听出我的话外音忙说我知道,还告诉我说她的班主任在给二班(她在一班)上课时还表扬她学习进步了呢,看来她知道现在学习对她来说是很重要的(起码现在还是应试教育,还要看高考成绩的),她都高二了,现在到了不能松懈的时候.她中考的时候成绩很优秀,进了高中的奥赛班.可是到了高中学习后,可能是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抵触的情绪,整个高一阶段没有怎么学习,因此学习被甩到全班的后面。

终于在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后,我忍不住对她大发雷霆了一次,不过后来也还是忍着对她以欣赏鼓励为主.好在她也知道不能再消沉下去了,肯用功了,学习直线上升,高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果出来后,老师还以为她的成绩不真实,在通过高二期末考试后,老师终于承认我女儿的确是进步了,原来认为考本科都很困难,现在认为考上重点没有问题,我曾拿这件事和女儿开过玩笑,说如果你要是真的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那么你就可以成为你们学校的一个典型的正面教材!我知道她听了我这句话她很高兴,也很受鼓舞.我对女儿基本上是进行赏识教育,其实孩子也非常需要鼓励,需要被人承认.早晨发现她还这么喜欢画画,并没有直接说她,反而还鼓励她今后考上大学后还可以接着画,当成一种业余爱好,说不定还能成功呢!

看得出女儿今天很高兴,在逛街的时候亲了我两次,呵呵,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事情啊!我舍得花钱给她买了质量较好的行李箱,对女儿说,等明年考上大学就不用再买了!女儿笑了,应该是默认吧。

教育的随笔4

晚年梁实秋在给女儿文蔷的一封信中说:“孩子长大了,如果一切事都肯坦白地和父母商谈。实在是最好的事。倒不一定是父母的指导就好,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互信的关系,这实在是真正的健全的伦理……”另外一封信中说:“×××哭诉儿子不孝顺。头脑落伍。‘孝顺’二字早该弃置不用了。如果孩子态度不好,那是做父母的教养之道有毛病,除了自责,别无话说。周作人说过一句话,‘五伦其实只有朋友一伦而已’。我深以为然。”

这段话道出了梁实秋的教子之道,即,把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人,当作朋友来对待。此虽非什么惊天哲理,但能以之为原则坚持下来,也不是易事。尤其是梁实秋生活的年代,尚在传统向现代过渡阶段,不将孩子看作私有财产已是先知先觉,走在了前面。

梁实秋本有三女一子,其中二女早天,剩下大女儿文茜、儿子文骐、小女儿文蔷。在儿女们的记忆里,梁实秋是一个慈父,而不是严父。他喜欢讲故事,儿女们很爱听,每天晚上都要凑到他的卧室里来缠着他讲故事。他常常即兴发挥,妙趣横生,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说到伤悲处,孩子们也会潸然泪下。一次,他讲一个孩子走丢了,找不到妈妈了。文蔷哭起来。梁实秋的妻子就责骂他总把孩子逗哭,于是梁实秋接着讲,后来有人在那孩子的额头上贴了一张邮票,把他寄回了家,文蔷才破涕为笑。听故事过程中,孩子们有时困极了,蜷缩在他的身边睡过去。粱实秋轻轻地把他们抱回床,给他们盖好被子,舔犊之情殷殷至深。

梁实秋夫妇不对孩子声色俱厉,他们采取以身作则,无为而治的办法。文蔷初中时留级,自己感觉很惭愧,但梁实秋只是叹了口气,并没责备她。文蔷回忆,当时只感到侥幸,日后才悟出父母对自己的慈爱、体贴和谅解。

1949年后,文茜和文骐因为要继续上学,留在了北京,小女儿文蔷则跟父母来到了台湾。对身边惟一的女儿,在性教育方面基本上是缺乏的。其实这也是该时代的总体特征。文蔷小时问的有关性的问题,都没得到回答。后来渐渐悟出这是不能提的事。因此,到了十二三岁仍糊里糊涂,不懂人事。等到她上了大学,有一天回家,看到客厅茶几上放着一本有关生理卫生的杂志。她很奇怪,因为这种杂志是从来不进家门的,哪儿来的呢?她好奇地拿起来翻阅。一看,恍然大悟,里面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基本知识。文蔷看完后也不作声。过了几天,家中又出现一本,是第二期。这时她才明白,这是父母有计划的预谋,要给她一些必要的知识。这种神秘的杂志出现了几次之后,叉神秘地在家中消失。于是她的性教育也就圆满结束了。文蔷说,这种教法虽然不够理想,但是妈妈爸爸居然想到了,尽力而为了,已是不易。

不过,作为慈父的梁实秋也有极少的暴力的时候。在文蔷记忆中,有一年冬天大清早,她不肯穿裤子就要到院子里去玩儿,谁劝也不听。父亲火起,把她抓起来,猛扔到一大堆棉被上;然后再抓起来,再扔,把她扔得头昏眼花。棉被很软,摔上去一点也不疼,但是父亲的盛怒和暴力却让文蔷难忘。她说自此以后。她就学会了穿了裤子才能出门。这听起来有点好笑。我们当然不提倡父母对孩子使用暴力,但若辨证地看,似乎也有其事半功倍的一面。

大女儿文茜也有类似的经历。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天梁实秋正在午睡,文茜一个人在楼下客厅里描红模子练字。她低头看到墨极黑,抬头看墙很白,幼稚的她就想,如果在白白的墙上涂一个黑黑的十字,一定很好看。于是,她端起小凳子,站上去画了个十字,黑白分明,十分耀眼。正在独自欣赏的时候,梁实秋午睡后从楼上走下来,看到涂黑的墙,勃然大怒,打了女儿几杖,并令她罚跪不起。文茜吓哭了,哭了半天也没人理她,直到跪地沉沉睡去。后来,还是外婆替她把黑十字刮去,此事才作罢。文茜说,自己一辈子始终不敢在墙上题××到此一游的墨迹,“看到别人乱涂,也会下意识地想到父亲的竹手杖。此之谓家教。”她对父亲的责打没有怨言,甚或还有感激

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只要因人施教,把孩子引上正途,这种家教就应该是成功的。

教育的随笔5

“我来,我来……”在一张张渴望参与活动的小脸中,我找到了鸣鸣,他正高举着小手,眼中闪烁着急切的表现欲望,看到这种情景,我不禁想起鸣鸣刚入园时,他父母和我谈起的一番话:“这孩子,从小反应慢,教什么都不会,真是没办法了。”从那时起,鸣鸣就是别人眼中的笨孩子,扮演着丑小鸭的角色。

在教育活动中,我总是特别在活动结束后单独找他,问问他活动中的知识学会了没有,时不时开一次小灶。

有一次,小朋友在室内自由活动,突然电灯灭了,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电灯没了”、“灯坏了”。这时候鸣鸣地声音响了起来:“不是的,是停电了。”小朋友可能都不知道停电的含义,于是我就马上插话:“鸣鸣,你给大家说说,你怎么知道电灯灭了是因为停电了。”鸣鸣走到大家面前,涨红了脸说:“爸爸告诉我,电灯要通电,停电了电灯就不亮了。”我看着孩子们认真听的神情,心想:这正是一个让鸣鸣表现自我,增强自信的好机会。我对全体小朋友用崇拜的口气说:“原来是这个道理呀,鸣鸣真了不起,我们大家不知道的,他也知道。”随着我的一番话,鸣鸣的头仿佛抬高了一些。自从这件事后,每当有在集体面前表现的机会,我都让鸣鸣参加,并对他的表现无论好坏,都给予鼓励、赞同,渐渐地鸣鸣也成了一个活泼勇敢爱表现的孩子。

鸣鸣由一个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我认为成功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是自信、自立、自主。自信是成功的关键。鸣鸣的成功证明:有了成功教育,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可挖,有了成功,便自然产生了自信心,学习的困难就不会畏惧,成功的例子就会层出不穷。

教育的随笔6

刚入学的孩子天真烂漫,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有的因某些原因,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赏识。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这是激发孩子上进心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赞赏的方面。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即使他们的成绩不合格,也可以说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也是进步了。学习的进步、优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师如果都能及时地给孩子肯定、夸奖,在孩子的心灵中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孩子们由于得到老师的赏识,而受到巨大鼓舞。我常常奖给孩子们“小红花”、“小红旗”、“小五星”,孩子们都视为“珍宝”。兴高采烈地向家长汇报。许多家长对我说:“崔老师,我那孩子,你给他‘三分颜料’,他就开起了‘染房’。”这虽是打趣的话,却揭示了儿童在得到老师赏识后,心灵碰出的火花:教师对我这么赏识,觉得特别幸福。他们越来越喜欢上学,越来越自信,越学越有劲。

二、激发快乐的心理,使之乐学。

孔子一生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有趣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乐学”。如:低年级教学内容中识字是教学的重点。一年级的教材中识字占教学内容的大部分。如果上课时单纯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学的生字也记不牢。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快速牢记所学的生字。在上识字课时,我除了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还想了许多好办法帮助孩子牢记字形。一是通过猜字谜的游戏活动来记住生字。二是编口诀来识记容易混淆的生字。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口诀编得好。三是编讲与字形有关的小故事……这样学生所学的生字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快乐的心理,学生始终感到有趣、轻松愉快,没有压力。这样孩子们越学越爱学,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健康心理。

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习惯养成得好坏,关系到他们长时期的学习和成长,甚至能影响一生。所以,我接教每一届一年级新生,在各方面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现在所教的班,刚入学时,很多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爱讲闲话,做小动作,不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的孩子不多。我便采取多种形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孩子们讲了许多科学家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从小爱学习,学得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作奉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同时我还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有趣的比赛。如:男女生比赛爬山夺红旗,哪方守纪律,认真听讲,哪方就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还有男女生比赛“摘果子”,每组同学比一比看哪组的红五星多,全班同学比一比看谁的红花多……这一个个比赛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逐渐养成了上课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

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呵护下,听好话多,受夸奖多,滋生了不少娇骄二气,这是不良心理反映。因此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呢?首先,要教育孩子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的要鼓励、坚持、发扬;错的要反对、纠正。其次,要明确三点认识。一是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二是每个人要进步,就要勇于不断地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所以批评、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是不光彩的事,是件好事。三是有缺点错误,改了就好。承认缺点错误是勇敢的表现,改正则是进步的开始,应当鼓励。再次,积极开展互相尊重,互相鼓励,互帮互学活动,使班集体始终充满其乐融融,奋发向上的气氛。

五、积极做好有心理障碍的孩子的疏导工作。

低年级也有少数孩子有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必须十分细致地找出原因,积极争取家长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们,不要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以爱心去感悟、启迪孩子的心灵,树立自信心。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个别辅导、多表扬他们的进步等。只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没有消除不掉的心理障碍。

教育教学实践使我充分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要以高尚的师爱之心去抚育幼小而纯洁的心灵,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了健康的心理,他们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转贴于 中国,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忧郁症

忧郁症,是“一种阴霾般的低潮情绪笼罩的心理疾病,宛如织网般地难以挥去,而不是一种短暂可消失的情绪低沉”。人是情感的动物,心情自有起伏,因此难免有低落、消沉、沮丧的时候;在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碰到极大的挫折与压力,或因人际因素(特别是情感事件)、家庭的因素、经济上的因素、工作或学业的困扰等诸多压力事件,情绪无法获得有效的抒解,周而复始一再累积,很快就会产生“忧郁”情绪,大部分人情绪低落一阵子后,可以再开朗起来,但少数人因为遗传因子或个性(包括不适当的想法)使然,再加上压力的累积(日常生活琐事的所造成的压力累积或遭逢特别大的压力事件),而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与良好的社会支持,会将情绪状态延伸为一种病态,以致于心情与行为都受到影响,于是产生无法脱离的低落情绪;严重者甚至以自杀结束宝贵的生命。忧郁者也常有死亡想法、自杀意念、或自杀企图。这些想法的范围由相信自己死去会对他人比较好,到短暂但重覆出现的自杀意念,以致于实际而特定的自杀计划。自杀动机可包含:面临自觉无法克服的人生障碍时意图放弃一切,或强烈希求终止自认为永无止境的痛苦。想要自杀的人通常会发出求救讯号,根据临床经验,自杀企图比较弱的人,发出的求救讯号较容易辨识且较为强烈,且较不会去尝试或者较不易自杀成功;而自杀企图很强烈的人,通常所发出的求救讯号极其微弱,很难辨识,甚至自杀意图的产生与自杀行动出现的时间间隔会缩短。对于后者,自杀危机的辨识与处理较为困难且要谨慎小心,最好能够求助于专业人员。自杀获救者,通常会很后悔自杀,因为自杀是很痛苦的,而且自杀未成功,可能会有后遗症。而且自杀通常是一闪而逝的的冲动,停下来稍微想一下,为什么要自杀,或许念头就打消了。经由仔细的观察,通常都可以经由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是不是可能有忧郁症。一旦怀疑有此可能性,就需要寻求专业的诊断与治疗。

焦虑症

焦虑不必多说,紧张、惶惶不安、焦躁、坐卧不宁等都是焦虑的表现,长期持续上述状态导致影响正常生活,这种“不简单”的焦虑--往往便是病态的焦虑症发作。焦虑症发作令患者痛苦,亲属痛心,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焦虑症发作呢?让我们一起去挖掘下深层的原因。

焦虑情绪是人们在面对特殊情况进行适应时,在内心激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的心理体验。人性充满矛盾,人生充满风险,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焦虑的根源,也是对人生的挑战。

改善焦虑症

1.阳光是睡眠的好朋友

阳光是生物钟和睡眠的好朋友,晒晒太阳可以让你的身体适应生物钟的调整。

2.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失眠焦虑症患者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人体是有一定的生物钟的,不规律的生活和睡眠习惯会破坏这种生物钟导致睡眠障碍,所以日常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最佳。

3.享受睡前时光 促你入眠摆脱焦虑

睡前除了运动外,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你尽快入睡。譬如,洗个温馨的泡泡浴,阅读下书籍等等,充分的放松,享受睡前时光,可以帮助你尽快睡着。

4.运动 促进身心健康

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帮助你提高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促进你的健康睡眠、摆脱焦虑心理。不过要注意,睡前尽量避免做运动,睡前运动会干扰你的睡眠,运动时间最好是在睡前6小时左右进行。

恐怖症

恐怖症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该具有的、对某种特定对象产生异常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并出现回避意愿或(和)行为的一种神经症。

【诊断】

1、病前多有胆小、怕羞、被动、依赖、易焦虑、强迫倾向及个性内向等性格特征。

2、自知力完整,明知无害却不能克制,妨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3、排除焦虑症、强迫症、颞叶癫痫、精神分裂症及正常人的恐惧反应。

【治疗措施】

宜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焦虑或惊恐发作,然后来用行为疗法消除其回避行为。

一、药物治疗:控制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选用丙咪嗪。

二、行为疗法:用于各种恐怖症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以暴露疗法为主,酌情选用系统脱敏或冲击疗法;同时配合反应防止技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回避行为。

三、其他心理疗法:如精神分析、领悟疗法、催眠疗法,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疗,都可用以治疗恐怖症。

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

所以强迫症患者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跟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根本就无法彻底根除的。

多动症

1、多动症是一种病。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2、多动症是终身病。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虽然多动表现可能会减轻甚至消失,但其他症状并不一定有明显的改善,常持续多年,甚至可能终身存在。多动症儿童年龄小的时候多动表现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注重力不集中更明显。

3、常与共病相伴随。多动症的表现主要是注重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但实际上单纯的多动症大约只有约1/3,大部分的多动症都同时伴有其他疾病,我们称之为共病,包括抽动、学习困难、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焦虑、抑郁等。由于这些共病的存在,使得多动症的症状加重或不典型,对多动症患儿的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4、重视女孩多动症。不少人认为,多动症是男孩的病,女孩没有多少多动症。近年的研究发现,女孩多动症的发病率远比我们想象的高。因为多动症女孩其多动的表现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注重力不集中,这就是所谓的“不多动多动症”,往往轻易被人忽视。

5、药物治疗是首选。多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心理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既往由于人们对该病的治疗存在着种种误解,非常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依从性不高,许多患儿并未得到适当的治疗,贻误了治疗时机。近年研究发现,只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仅用非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药物治疗要长期。由于多动症的症状长期存在,对多动症儿童的影响也长期存在,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仅在考试时服用药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7、药物治疗要连续。既往多动症的治疗,常采用间断治疗,即周1-周5服药,周末停药,节假日停药,其实这种服药方法是不科学的。多动症的症状始终都存在,假如采用间断治疗的方法,可能在学习时症状有所改善,但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不能改善,而实际上儿童行为和各种功能问题,是一个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问题。

疑病症

疑病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神经症。病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和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躯体方面或精神方面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病人“疾病”的解释或医院对病人的身体检查常不足以消除病人的看法。

对疑病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是很必要的。当然,对疑病症病人的治疗也不会是很顺利的。在治疗初期,不能对病人直接讲他没病、啥问题也没有等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话对病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心理医生应抱着理解、关怀、同情的态度同病人进行交谈。医生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不断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纠正错误观念。如果病人积极配合,可实施森田疗法。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配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些。

教育的随笔7

老师,今天小俊午睡睡着了吗?”这个星期里,小俊妈妈几乎每天都要问同样的问题。原因是,孩子在家周末从来不睡午觉,妈妈很是担心,想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的这段时间是怎样渡过的。其实,对于我来说,小俊的午睡还真让人头疼。小俊很调皮,中午从不乖乖睡觉。在床上,他的小手总是忙个不停,而且身子总翻来覆去,使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旁若无人,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每天我总要费很大的精力去哄他睡觉。

又到午睡时间了,别的孩子都已经安静地睡着了,我忽然听到一个轻轻的嘀咕声,是小俊。我走到他床旁边,轻声对他说“小俊最乖了,快睡吧。”他轻轻地点点头,闭上了眼睛。过了几分钟,床又晃了起来。只见小俊的身子正翻来覆去,时不时嘴里还发出吹气声。我走到他旁边,低声说:“小俊,你今天睡着了,我就第一个喊你起床,还送你小礼物,好不好?”他又笑眯眯地点点头。可是没多久,一阵轻微的歌声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是小俊在唱歌。为了不让小俊干扰到其他孩子,我决定喊他起床。于是,我第三次来到小俊床边,还没等我说话,他就笑嘻嘻地跟我说:“陈老师,我们来拉勾,拉了勾我就睡觉。”说完还主动地伸出了小手。看着他那期待的眼神,我伸出手跟他拉起勾来,最后还刻意用大拇指盖了一个“印章”说:“盖了章一百年都不能变,快睡吧。”“好的,我一定睡。”说完他立即转身躲进被子闭上了眼睛。这次小俊一会儿就睡着了。

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午睡的习惯,一下子要改变孩子的作息时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小俊的事让我知道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需要逐步的培养,关键要找到一个入口点,孩子在拉钩以后有了很大的责任感,相信孩子会带着这个小小的约定慢慢的改变。对于午睡不易入睡的幼儿,我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有的幼儿不吃“软”的一套,给他们施加适当的压力,如:奖罚制度,奖励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小贴画、小礼物,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对幼儿说:”聪明的孩子多睡觉长脑子”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要做聪明的孩子。”孩子们哪个不想做聪明的孩子呢,这样一来,小朋友们都乖乖地入睡了,个别难入睡的幼儿在老师的轻声提醒下也能安然入睡了。

教育的随笔8

常听老师们说: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回首这两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这只是自己对班主任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感悟一:把赞美还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xx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扫把。这时,**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感悟二: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我的班级里**和**,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课堂上,我仔细的观察他们两个,课下,我找他们两个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看来是思想问题,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没过几天,***病又犯了,我很生气,同时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弃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两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及时对**进行表扬,,没过几天另一个也开始自己完成作业了。当时我虽然很高兴,但是真的很害怕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又不能坚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兴奋的是,他俩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有时是:你可要坚持哦!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单元自测每次都是考“优”。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我没有放弃他们。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感悟三: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教师要学会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犯***病,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孙*还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天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教育的随笔9

我今天早晨起床后异常兴奋,毫无困意。因为今天就要和新一届的孩子见面了。据同事介绍说初三4班在初一、初二的时候非常稳定,班风正、学风浓。由于特殊情况原来的班主任离开了这个集体,我想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打击,对于我来说更增加了压力,责任重大呀。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很快和大家融合在一起,让4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相信所有的孩子能够和我戮力同心共创辉煌。

首先感谢周俊瑶、杨威、朱露露三位女同学,上午八点多到校后打扫教室,一直忙碌到十一点多,而满脸尘土、浑身是汗的三个孩子毫无怨言,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打扫完毕后,走进教室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对于孩子的付出我会铭记肺腑的。谢谢你们!

下午,同学们陆陆续续的来了,整个下午,我始终和在大家一起,给我的感觉这个班的孩子太好了,训练有素。虽然有迟到的,但有的孩子在迟到后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迟到了,我想这样的孩子真令人称赞,虽然迟到,但对老师的态度特别诚恳,所以我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我最欣赏尊重人的人!尊重才能营造和谐,在和谐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才会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对于一个普通的班级来说,有喜必有忧,有令人值得骄傲的地方,必然也有令人忧虑的地方,因此,看到可喜的一面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对于这些,我有心理准备,也有应对策略,因为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何况是把优生提走的情况下。

其实,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课题,当把问题当成课题来研究,会发现工作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麻烦事儿也能让生活多姿多彩,更何况还有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孩子支持我、帮助我。

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去,新的挑战已在眼前。既然缘分让我和4班的孩子们今天相识,我相信明天就会相知。

一路高歌,一路凯歌!辉煌永远我们--初三4班!

教育的随笔10

有了孩子后,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要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孩子出生后,我有意识去寻找这个无头无脑的目标。

怎样才算是身心健康?如何引导孩子才能身心健康成长?我由此,大海捞针,毫无头绪!开始也走过很多误区,一旦意识到不是自己想要学的,立刻放弃,虽然那时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学什么。

就在这样浑浊不明的状态下,我不断了解不断放弃,也许因为感动老天爷,也许这就是吸引力法则,让我遇见终生感恩的老师——龚老师!他所说的,所表达的就是我需要的,虽然我听得糊里糊涂。

那时的我,犹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紧紧抓住老师不放,当时还只是网路上认识,而且很幸运,他后来来深圳定居并创立工作室,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是第一个给孩子报名参加他的工作室的家长,何况当时我女儿还不到入工作室的年纪。

也是从那时,我才知道,孩子的身心健康源于父母如何引导、如何影响、如何对待……而这些,很关键在于,家长的心理,真的健康吗?也是从那时起,改变自我,成了我的功课!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断调整自我,过程很难很难,就像这是你的旧习惯,却非要用一个新习惯代替,旧习惯怎可轻易放弃,于是乎,新旧不断交织,不断打架。记得老师和我说过,这么多年,就因为你要改变这个念头的执着,你才能这么坚持去改变。

是的,我太清楚改变对于我的意义,何况,我的改变,让我的孩子、我的先生受益无穷,我何来放弃?

在我印象中特别深的一件事,孩子啃指甲。半年多了,十个手指甲,从来看不到一丁点的指甲,孩子一直在咬,那时还没遇见老师,所以我身边所有的朋友都出谋划策,无外乎就是缺维生素,那时不停给孩子补这补那的,依旧无效。

直到遇见老师的那天,他看到后,问了我好多事情,最后告诉我,孩子压力太大了,你们知道那种感觉吗?犹如五雷轰顶,孩子才三岁,我就给孩子压力到啃指甲?

我马上按着老师的指点,每天在照顾好孩子饮食起居的同时关注自己,调整再调整,一周后,孩子不啃指甲了!!!

我花了半年多时间去看她啃指甲的事,老师却让我一周解决了,当时我哭了,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关注自己,调整自己,才能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才知道这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教育的随笔11

池塘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教育没有情感,也就不成其为教育。我们班里有位男孩名叫梦琪。生性胆小,孤僻。经常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动也不动,集体活动时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自由活动时总是孤单一人,不愿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早上来园仍然不主动向老师问好。针对着一问题,我经常靠近他、与他交谈,他却一声不响,或者只用点头和摇头来回答。我不气馁,心想:只要给他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总会有金石为开的时候。

一次上完手工课,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剪贴好的风筝,围着我,让我看,我忙得应接不暇。无意中发现他拿着自己的作品站在我旁边,怯怯地看着我,眼睛里充满期望。于是我连忙走过去,接过他的风筝,虽然那个作品不是很成功。但比以前好多了,前几次手工课他连剪刀都不肯拿,我肯定了他的进步,并且当面表扬他。

没想到第二天,梦琪对我笑了笑,还主动地向我问好!虽然声音很轻,但总算迈开了一步,我太高兴了。他奶奶告诉我,昨晚她孙子很高兴地说:“老师喜欢我的。”在以后几个星期的观察下:他慢慢地变得活泼了,能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和大家一起说话。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们需要细心地呵护、需要在爱的怀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的随笔12

一、什么是教育随笔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二、写教育随笔有什么好处

1、能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如果你要问我:你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我也不知怎样回答。写教育随笔,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让我们的老师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

2、用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

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个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这么多实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螺旋前进,每个老师肯定会把新课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本领。勤于笔耕教学小论文,有助于培养执笔教师的教研意识。尤其是此类小论文被报刊录用或获奖时,更能促成该教师在教学上乘势而上,提升境界。

现代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有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教师”必须会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小论文为载体的教研是铺就学术研究大道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踩着一个个的脚印,随时记录着这一轨迹,向教育更深处漫溯,教而时研之,不亦乐乎。

三、教育随笔的特点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长,多则千字左右,少则百十来字。它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兴之所至,一挥而就,把教育实践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铺展成文。比如有个教师在备课时查看资料,对“历”与“‘厉”的区别颇有感受,就写了一篇百十来字的短文《“历”与“厉”辨》发表在教学杂志上。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课时,学生就《画龙点睛》一课中“点之即飞去”议论纷纷,于老师写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发谈了“备课要深人才能讲到点子上”的体会。总之,教学随笔短小精悍,是教育应用写作中的轻骑兵。

2.迅速及时

教育随笔像新闻体裁一样,有较强的时效性。教育实践中的见闻、体会、意见、看法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若不及时记录,再回首时就会失去神韵。当今世界发展较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上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及时反映出来可以供别人借鉴,教训反映出来可供别人吸取,问题反映出来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及时反映教育实践的情况可以使教育少走许多弯路。

3.取材广泛

教育应用的其他文书取材受一定条件限制,教育随笔则不然,可以说没有任何限树。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写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写一件事、一个字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点感触、一个问题等教育第一线最具体的东西。总之,选材只要扣住一个“新”字就可以入文。

四、几种随笔形式

教育感悟是教育随笔一大类型。师生共写随笔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属于教育感悟。这种类型内容广泛,与教育有关的一切随感随想都可能列入其中。很多教师目前的写作停留在这个阶段。

教育叙事是近几年中比较热闹的一个话题。所谓教育叙事,是指教师真实地,尽可能客观地记录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自己亲身参与的富有价值与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包括个人的教育自传等等。这是另一种意义的“讲故事”,这种故事应该包含一定的情境,问题,意义,并且一定是亲历的。许多的教育感悟之所有不能称为教育叙事,是应该其中有着想像,虚构,以及想当然的评述。更重要的是,许多教育感悟缺乏叙事自觉,往往在叙述过程中遗漏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凸显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从而导致了真相被遮蔽或改写。

教育案例也可称为德育案例,是指对包含着教育问题或者教育困境的德育事件进行恰当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从而获得对此类教育事件更深入的理解,由此提升专业化水平。现有的随笔中教育案例极少,绝大部分是不包含问题或者一望而知。教育案例写作和研讨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是指通过案例形式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许多教师写了大量的教学随笔,但是不能称之为教学案例的原因,在于要么不包含真问题,要么讨论的是假问题,要么缺乏自觉的反省。许多教师缺乏自觉的反省意识,只是通过教学随笔来展示自己的成功的教学技巧,因此这其中大部分可归到教育感悟中去。

师生共写案例主要是指通过师生通过随笔、书信等方式来进行互动交流。师生通过文字进行不断的对话,从而彼此更深入地理解地对方,不断地达成共识,共同走向幸福完整。师生共写随笔是发生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通过此案例的研究,旨在使教师更为自觉,更为专业化,更为持久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育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愿撰写教育随笔能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只要对教育决策产生影响的行为就是教育科研;只要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行为就是教育科研。”教育随笔来源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每一次对学生的成功谈话、每一次对教育的失败与教训、每一堂课程设计与探索都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方面,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感到迷惘,其实对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通过思考并改进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就是搞教育科研。

教育随笔记录着教师的生命价值。教育科研并不深奥,它就在教师身边。钟情于教育随笔的教师,对一次创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悔经过思索,都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帮助,因此教育随笔是一线教师特有而实用的教育科研。

教育的随笔13

学生课业负担重,国家教育部倡导减负。可这样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仔细观察,其实并不是在校完不成任务,只是孩子们平时养成了拖拉的坏习惯。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发现,学生比较弱的环节基本上是由于没有做足够的联系导致的,但是过多的联系又会是学生对作业和学习产生反感,丧失学习兴趣,会适得其反。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不喜欢做作业,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都没有作业,更不要说主动的去做课外作业了。于是,召开班会经过全体集体商议,有了全新的课外作业制度——“由你决定”。即课外作业的量是由学生,而非老师决定的,这样,当课外作业多的时候,学生是没有怨言的。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些疑惑,那就让我们再说得清楚点吧。课外作业是由学生决定,但不是他们的嘴巴决定,而是表现决定的。

“由你决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在完成回家作业后,每天一个有针对性的少量的课外作业,这个作业不要求学生非常快的完成,甚至可以比平常速度慢一点,但对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错误超过三个,那对不起,你还得再做一个练习,再超过三个错误,依然是这样,直到错误在三个以内。最后,老师还会表扬每天课外作业全对,或者错误极少的同学。多次受到表扬的学生会获得老师的实物奖励。

因此,在孩子们做课外作业的时候都非常认真,非常仔细,不东张西望,更不会私下讲话,因为这会影响到自己作业的质量。同时在完成之后主动检查,对有疑问的题目自己再三斟酌。这使得他们不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转化和吸收,而且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老师做好的引导,还需要好而严的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习惯。

教育的随笔14

教育,不是只有爱心就够,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中,王晓春老师点评100个小学教师提供的案例,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读着书中的一个个案例,似乎走在熟悉的行径,自己的影子在其中若隐若现,不禁一次次自问,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

一、教育的智慧来自于不断地反思

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思想者。一名教师如果不断地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并寻根究底地思考,就会不断地产生新思想,这些新思想会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吸引着学生,影响着学生。书中《这个班主任到底怎样当》的案例中,老师叙述自己的班级经常上学期好好的,下学期却闹翻了天,得出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善良,因而困惑班主任该怎么当?王老师第一次的回复是给这个老师出了几招,其中最触动我的是这个班级之所以会如此,是自己动脑筋不够。建议老师到学生中征求学生意见,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做法。这个老师再次回复,却是为自己找推脱的理由,王老师直言不讳:您这种思维方式令人担忧,总是倾向于把事情弄不好的原因归结为别人,这样如果形成习惯,会严重阻碍您业务水平的提高。之后第三次回复,这个老师的思路是漂移的,镜照自己,深觉作为一个老师,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质,而不是完场自己眼前的任务,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学到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同时不自我谴责,而应该对自己进行冷静观察和分析,多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才称为拥有教育的智慧。智慧源于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习惯思考,这是教师的必修课,也是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教育的智慧来自于学会研究

书中《找骂》这个案例令人心碎,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因为得不到妈妈的爱,便故意在教室里制造各种契机,目的就是为了要各科老师骂自己,看见老师骂自己,就好像妈妈还在自己身边一样。这个孩子用这种方式寻找失去的母爱,恐怕是很多老师始料不及的。每一个老师都领教过这个孩子,却没有人去研究他,因为大家没有研究的习惯,而是更习惯于“教育”这个孩子,而所谓“教育”者,批评也。然而,批评并不是一种研究方式。

“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王老师的话字字敲在我心。在平时的教育中,遇到问题时我会提醒自己首先要想为什么,再想怎么办,并且尝试着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家庭,然后采取一些相应的办法,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思考着,实践着,明白了要想做一个智慧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种种案例,不是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而是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了解和思考过程蕴涵科学的探究,才能有切合实际的问题解决的结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三、教师的智慧来自家校双方的合作

在《指导家庭教育,教师义不容辞》一文中,王老师说,指导家长,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甚至不是你做没做的问题,而是你怎么做得更好的问题。拒绝指导家庭教育的老师并没有剩下力气,恐怕正相反,他们会更劳累。穷与应付,疲于奔命,被动之极。他主张家长开成“专题指导”型的。班主任少说那些应试主义的话,给家长讲讲如何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是正经。要少说空话,多支招。

家庭教育真的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增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全面的发展。”但实际中不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又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这份责任来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教。这就要求我们自身必须勤学善思,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只有我们自身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和实践水平了,我们指导家长才能游刃有余。但我们不能去埋怨家长不会教育孩子,而是要去指导他们如何教育孩子,教给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家长地全力配合和信任。让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

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拥有教育的智慧,也就是要拥有科学的精神,研究的态度,反省的能力,实践的技巧,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育的随笔15

眼看着班级牌变成了大二班,脑子里依稀记忆着他们刚入园时哭闹不休的样子,可眼前的孩子都长高了,长壮了,做事能力强了,速度快了,孩子嗓门也大起来,跑动的速度也快了,班级里总是熙熙攘攘的。上课前,我总是狮子半大吼一声,他们才静下来。一天一位老师帮我带班,下午,她向我反映:孩子们太吵了,今天我来到这个班上,用了各种方法,喊破了嗓子,叫他们安静,可总是安静不下来。该怎么办?怎么凶他们呢?我陷入了思考……平时也有老师说我不够凶,可是我觉得除了凶还是应该用别的方法来吸引幼儿,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或运动欲望。一味地凶,什么都不能,什么都不许,就安静地坐那儿,象木头一样,我认为从幼儿身心方面来考虑都是不合适的。于是我就会允许幼儿在活动中小声地交流,或小范围地活动。如音乐活动中自己找地方和同伴结伴跳舞做动作等。可是有时候,我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有个别幼儿会自由地穿梭,或故意捣乱,推挤边上小朋友,引起告状。于是,接下来,我把跳舞的事情先放一边,把他们先训一通。接下来孩子们安静多了,可是我和他们的心情已经没有了刚才的轻松和愉悦,活动只好草草收场。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从同事那儿找到了一些方法:

1、加强培养幼儿的常规让幼儿明白上课要安静的听老师,课余是孩子的时间可以自由玩。上课时间不能长,整顿好纪律,马上讲课。你的课要提前做好准备。要生动,拟人化,要把孩子吸引住。在讲的过程中,要动用全身器官,声音、表情,动作都要吸引孩子。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微有孩子要乱了,你要用手势去制止,不要用声音。不要因为一个小朋友不注意,而分散了大多数小朋友的注意力。

2、让幼儿有事情可做孩子们都是一样的,爱玩爱闹。常规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们吵的原因是他们没事情可做啊,你应该让幼儿有可以做的或者是想的,这样他们才不会去闹啊,方法很多。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特性,你就会发现很多。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排好他们的学习、游戏时间,孩子会配合老师的,常规自然就会好起来。

3、及时分析原因大班幼儿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对孩子的吵闹现象,我们应该及时分析原因。如今天的活动内容是否合适,活动准备是否恰当,对幼儿的指导是否清晰等等。有时候往往是一个小的细节,影响了整个活动。有时当孩子做错事了,如果是小事,我通常不先说什么,而是先没有表情的望着他,他就会改正自己的行为。若是打人、疯闹,我也会先看他几秒钟,然后再问他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这件事做的对吗?他说不出,就先问旁边的孩子,再让他自己说。孩子大了,都懂事了,可以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学习自己管自己。

4、选派一些小队长和值日生大班的孩子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所以请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当我们的小手、小脚、小耳朵,来约束某个别幼儿的自由散漫,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另外,有时候也可以对个别幼儿实施换位思考。如,某幼儿比较吵闹,就安排他来管大家,跟他交代清楚要求,让他体会一下,大家一起吵闹所带来的无序和危害。提醒他自己自我约束,一起改善班级常规。

5、在孩子们的心里建立起威望让孩子真心喜欢你,其实也不难。如注意自己说话的技巧:对全体孩子们说的,要声音洪亮,节奏放慢些,眼睛要不时的扫向每一个孩子,根据语气和说话的内容或微笑或皱眉。注意在提要求时,表扬某个孩子。(例如,“请小朋友们把椅子搬到教室里去。真能干,搬了两把椅子!很能干,椅子摆的好整齐!对,排队走真整齐”在幼儿搬时,看着他们微笑。

写了很多,看看好象都有用,可是在实际中可能又都成了纸上谈兵。不管怎样,个人认为坚持大方向,针对个别,给予修改和调整,在整齐划一和个别对待的相辅相成中,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懂事,班级常规也会逐渐改观。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