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古舜井情思散文随笔

古舜井情思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1W 次

也不知道多少次路过古舜井,熟视无睹,从来没有细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不就是一口井吗?在乡间也不知看过多少回古井了,这东西对于我来说太过熟悉,激不起我的好奇心,倒是它的脸面挺吸引人的,———“池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个不小的名头,虽然在本市它的“级别”还不是最高的,但也值得一看了。

古舜井情思散文随笔

今天正好又路过这片广场,没有什么急事,就停步多看了几眼,发现它有两道花岗岩护栏,做的都挺精致的,外围的护栏圈起了十几平方米的区域。在两道护栏之间平台四角的位置,分别雕刻着与水井有关的图画,没有名称,我姑妄把它们命名为:掘井图、提水图、担水图和浣衣图。靠西南面的一角是掘井图,刻下了这口井的第一道年轮,一些青壮年劳力打着赤膊,肩扛手提,挥汗如雨,旁边一口水井的雏形初现;往北是提水图,两个人用轱辘在提水,形象活泼可爱;顺向东去是担水图,一个农妇挑着水桶担水而去,看着她轻松的样子,似乎还在哼着山歌;最后是浣衣图,众妇女围在井旁洗衣,我似乎听到了久远的棒槌声,还有嘻嘻哈哈的喧闹声。这几幅图,描绘了水井的形成和水井的功用,而水井的历史仅看暗红的'花岗岩井圈就可想而知了,它像一个秃了顶的草帽扣在井沿上,全身光滑,四分之一的区域明显的凹陷了下去,由此可见它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说它见证了我们池州的历史毫不为过。

这座古井为何以古舜名之,我查阅了有关历史,“相传为舜帝南巡时所凿。当年舜帝在历山隐居耕作,曾在草规庵旁修了一个蓄水池,史称舜池,却大雨不积滴水,常年干涸,未能解决饮水问题。舜即帝位后南巡到贵池,总结了经验,不再在山坡上修水池,而改为在低湿之处凿井取水,从而开了池城凿井的先河。”舜是上古时候的贤君,在尧遴选接班人的时候,看重了舜的贤德才能,力排众议,把王位禅让给了他。用现在的眼光看,他是一个民本主义者,处处为民众着想。这口井即使不是真的是舜主持修建的,我也觉得它至少承载了民众的厚望,希望像舜时代的太平盛世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我跨过井栏,走到了井台边,心存的崇敬之情瞬间一扫而光,井圈内的两口井眼让人惨不忍睹。井眼很小,直径不过50厘米的样子,井壁都是花岗岩垒成的,可井里却漂满了污物,什么矿泉水瓶子,废弃的广告纸,甚至还有一些生活垃圾,不一而足,井水污浊难闻,仔细一瞧,水里还有一些小动物在游动,像小鱼,又不像,大概是水里寄生的小虫子。我的心情陡然变得沉闷起来,即使这口井已失去了它的功用,但却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难得一见的财富,我们没有理由把它弃之一隅,不去珍惜,实在有损于我们池州作为文化大市的形象。

我们池州市区以水著称,北靠长江,东临平天湖,西依秋浦河,三面环水,而城里古井众多,据介绍,有十二处之多,用历史的眼光看,这口井不但方便了周围居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传承了古朴的民俗文化,尤其是舜帝的功德在这口井里也得到了体现。

坐落在市内的古舜井如此,其他地方的情况呢?这就不得而知了。退回井台,我的心情还是无法舒展开来,看来保护和珍惜历史文物之路任重道远,我们谁也不能置身于事外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