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人生 > 人,贵有一颗童心

人,贵有一颗童心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4W 次

在古希腊街头,流浪艺人荷马一边弹着七弦琴,一边说唱着古老的神话故事。他的四围聚集了许多听众,他们听得入了迷,故事结束,一齐赞叹:“讲得好,简直活灵活现,都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时候跑来几个捉虱子的小孩,他们嘻嘻哈哈嘲笑荷马:“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把它放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把它带着!”这是赫拉克利特给我们讲的一则寓言,寓言中的那几个小孩乃是最早的哲学家。哲学家总是捕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旦捉住,又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因而不再是他捕捉的东西了。
  
  人若能常有孩子的心境,便可以不要哲学了。因小孩的心境有三个特征:一是能忽然忘了过去的一切,纯粹泯没现在;二是对于极简单的事发生浓厚的兴趣,因他能将全部生命向一点贯注;三是没有未来的忧虑,所以小孩子与宇宙本体最近。
  
  爱尔兰作家卡瑞说,大多数学识丰富的人,他们获得美感的能力反不如年幼的孩子。在孩子眼中看到的是海上美丽多情的浪花,而成年人的眼里看到的却只是海水中苍茫混沌的泡沫。孩子眼中的月亮,大人眼里没有。
  
  有一个小女孩,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斑的。她透过这片秋叶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得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展示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女孩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是的,一个艺术家无论在阅历和技巧方面如何成熟,在心灵上却永是孩子。有人说天才便是时时能恢复童年心境的人,因为人在童年最具纯正的天性,哲学家也是如此。孩子是最贫穷的富翁,是无智的智者,是无忌的哲人。因为,孩子本身就是理想,就是历史,就是哲理
  
  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与尼采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婴儿)相似,而其中最高的境界应该是第三个:因为当一个人追逐操劳了半生,对戎马生活突然感到厌倦,发觉宁静、质朴与周遭的美好,便一下子回到了“婴儿”天真完美的世界。这是我们往往在困顿、流离、不断地摸索之后的一种顿悟的表现,也可以说是“觉今是而昨非”、“是非成败转头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
  
  人一生中的精神状态可作三个比喻,那就是“精神三变——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成为狮子,狮子怎样变为婴儿”。“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十年寒窗”是骆驼,“一举成名”是狮子。骆驼在沙漠中行走,为了寻找生命的绿洲历尽艰辛,但骆驼仍然会坚定而无怨无悔地走下去。事业辉煌中的人是狮子,狮子就是比较有威力并且能够获得荣誉的动物。
  
  我们要去做一头“狮子”,而做“狮子”的前提是首先要做好一头“骆驼”。只有在当“骆驼”的阶段拼搏向上、努力奋斗,才有在“狮子”阶段雄踞山林的辉煌。甚至可以在做“狮子”最辉煌的时候退下来,继续做“骆驼”充电,以便做第二次“狮子”,迎来第二个辉煌。
  
  最后,奋斗一生的人终于老了,返璞归真,有人把老年精神状态喻为“婴儿”。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戎马奋斗一生,轰轰烈烈,叱咤风云,最后往往会隐居山林的原因。这也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的真实写照。

人,贵有一颗童心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