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人物 > 李渔的“市场意识”

李渔的“市场意识”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8K 次

李渔一生,写了无数小说和剧本,也演了无数戏,不过,他演得最好看、最离奇的,是他自己。他是一个特别有市场意识的人,演戏,他优先考虑观众的感受;写书,他优先照顾读者的想法。这在文人当中是难能可贵的。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李渔举家迁往杭州。初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要维持一家子生计,谈何容易。所幸他出身商贾之家,读书之余还遗传了商人的头脑,他看到杭州繁华,且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上至豪绅贵族、文人学士,下至普通市民、贩夫走卒,都对戏剧、小说有浓厚的兴趣,便决定靠自己在文字上的专长,卖文糊口。短短数年间,凭借敏捷的才思和旺盛的创作力,李渔就写出了8本书,内容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和市井传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畅销书作家”的创作生涯,就这样展开了。
  
  李渔在创作时极其看重作品的故事性,“非奇不录”。而且,他懂得迎合大众,这虽为正统文人所不齿,却极受普通大众欢迎。其作品一问世,总是被抢购一空。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数日之内,3000里外的地方也能见到他的新作。李渔成了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
  
  李渔作品的风行,使得杭州、苏州、南京等地的一些书商千方百计地私刻翻印他的作品以牟取暴利,有些书商甚至冒李渔之名以销售自己刊刻的书籍。书商的行为影响到他的声誉和经济收入,李渔由此又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为捍卫著作权而奋战的文人。他一边请求官府为他主持公道,传札布告;一边四处奔走,上门交涉。
  
  为了便于自己的书籍刊行,50岁时,李渔索性举家迁往南京,自建寓所“芥子园”,还在园内开了自己的书店,印出的许多书籍都刻有“芥子园”的名称。“芥子园”日后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先驱。别看是三四百年前的人,李渔干起出版来,可一点都不比如今的书商差。据他分析,当时是闲书当道的时代,“如今的人爱读闲书,买的都是传奇、小说,名人诗集则问者寥寥”。所以,李渔书店推出的产品,也以小说戏曲为主;此外,他也愿意出版品位高雅、独树一帜的精品书,但一定是那种让人耳目一新、绝对能打出品牌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后来传世的《芥子园画传》。
  
  在经营上,李渔的“商人”本色更是表露无遗,他善于为自己吆喝,每次作品还没问世,就已经是满城皆知了。大家都被吊足了胃口,满怀期待地等着看其新作。
  
  客观地讲,李渔的一生总是带着几分为谋生计的不得已,但他始终都能淡然处之。他生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却活出了歌舞升平的味道。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文人,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别样的人生意义——所谓快乐,就是在逆境中也能活得有滋有味。

李渔的“市场意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