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社会 > 上海地铁一号线

上海地铁一号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64K 次

不久前,听一位从德国回来的朋友说,德国现在的高速公路中,有许多还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我在惊讶的同时,想起了许多工程问题。
  
  我国的京深高速公路刚修了几年,就有很多路段在修修补补。是我们的设备不够先进吗?不是。据我所知,我们的许多建筑施工单位用的都是一流的进口设备。那是为什么呢?
  
  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一号线的故事。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一号线的特别之处才被发现。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略微高出海平面,一到夏天,雨水就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在建造地铁一号线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他们在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3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3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
  
  就是这不起眼的3级台阶,在下雨天成功地阻挡了雨水的倒灌,有效地减轻了地铁的防洪压力,以致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被动用过。而地铁二号线就不同了,地铁二号线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不幸被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德国设计师还根据地形地势,在一号线的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个转弯,看起来好像增加了出入口的麻烦,并且好像也增加了施工的成本,这在当时,引起了较多议论。直到地铁二号线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设计恰到好处。想想看,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根据这个现象,如果在一条地铁的合适位置增加点转弯出口,那么,无疑就会省下了许多电,运营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
  
  另外,每一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和广州的地铁站里,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针对此种现象,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的地方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心。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二号线的站台上,地面全部用同一种颜色的瓷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了轨道,为此,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会体会到两条地铁在舒适度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一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是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就愈加不自在了。在上海这样繁华的大都市,在二号线站台上下车,多少会使人失去一些风雅。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二号线的设计师可能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居然没安站台门。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但是直到今天,二号线也没有实现收支平衡。
  
  比起意大利和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随意,德国人显得严肃、认真,甚至刻板,可就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德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并且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3强国。
  
  中国人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对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工程,有多少条道路没被“开膛破肚”过?有多少立交桥刚刚“胜利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而不得不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改造?有谁关心过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在我们的城市里,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有多少是具有创意的?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上海地铁一号线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