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生活 > 乡音人生

乡音人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8K 次

我在外工作多年,虽以普通话交往,但不如老家话说得自然,这可能是我太笨的缘故吧。但我并不因此而自卑。古今千年中,日月轮回间,一生在外都改不了乡音的可谓屡见不鲜,那唐代大诗人贺知章不就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么?
  
  乡音是一种人生的烙印,也蕴含着地域文化的风情。
  
  老家人腔调硬朗,有着青石一样的硬度,或是山石相撞的声音。这缘于环境。我老家在豫西山区,起伏的山脉丘陵跌宕的河谷深涧,以及硬得扎人的山风,迫使人们说话时憋足底气才能嗓门宏亮声音远扬,自然没有普通话那般的悠扬婉转。但老家话也别有一番韵味,比如那儿化音就特多,说“路边”是“路边儿”,说“慢一点”是“慢一点儿”,听来悦耳,还有着慰人心怀的情味儿。
  
  常年在外,乡音里寄托着浓浓乡情。倘若哪天有老乡相聚,说起满口老家话来,那便是醉人的享受。在南方时我结识了几个习文的老乡,偶尔相聚时便会做些地道的老家吃食,便会可劲儿地说起故乡的风土人情,会说起龙门石窟清清洛河,会说起王城公园白马寺院。那九朝古都的洛阳城,便是我们炫耀的资本。我们的乡音是这片土地的特产,铿锵明亮,掷地有声,充满阳刚之气。我们用老家话吟起“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诗句时,那便是一种对故乡的湿漉漉的怀恋和思念,对故乡的一种声色哽咽中的感激和痴情。
  
  如今我生活在普通话为主的环境里,但我回家里仍然要说老家话。这决非我顽固不化,而是故乡给我的烙印太深,那乡音已融入了我的生命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每当我回到故乡,听到父老乡亲的腔调时,就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和激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想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我对故乡的思念,都是洁白无瑕一往情深啊。
  
  乡音不舍。不舍的是它正直、真诚和宽容的情怀,我的乡音就是这种情怀的载体。工作在外,那乡音就是纽带和亲情,就是故乡的土地、山川和河流,就是故乡的大豆、小麦和玉米。乡音,让我拥有了一个温情脉脉的世界。
  
  有人说我老家话太土,但这正是它的风格。大凡有成就的作家,必定得益于一种土得掉渣的方言,沈从文、贾平凹、古华,就是最好的证明。乡音是地域文化的精粹,饱含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乡音是一条流动的河流,驮载着古今的日辉月华。我故乡多出才子,李贺、祖咏、韩愈、刘禹锡,王湾、元稹、李涉、刘方平,哪个不是名垂千古的文人?遥想当年,他们不就是以我们的乡音吟就了不朽诗篇,也美丽了我的故乡么。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故乡充满温暖,但我现在远离故乡,只好托书言情。故乡充满母爱,但我现在无法扑进她的怀抱,只好以乡音寄托不尽的思念。乡音,是我对故乡的一种眷恋,是故乡给我的一种精神。

乡音人生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