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情感 > 生活总比小说来的残酷

生活总比小说来的残酷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2W 次

“她是个多思而凉薄的女子,二十多岁,就觉得已经走完小半生。该爱都爱了,该错过的,当然,也都错过了。”这句略显伤感和忧郁的话,形容榛生再也合适不过了。从她的很多小说当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个心细如发丝的作家,敏感、内敛、洞透,似乎都在她的笔下,逐一呈现!
  
  熟悉榛生,始于在一些时尚文学杂志,读过她很多的短篇爱情小说。为她在小说情节方面的独具匠心,和对都市女性爱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书写,而拍案叫绝,心生共鸣。在她的小说故事里,很多人都是可以看见自己的过去,如她的新作《小半生》里说的那样:“人找故事,故事也找人,在榛生的故事里,你也许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一个作家,需要寻找到一个适当发挥才华的主题,才有可能构造属于她个人的文学世界,哪怕把作者的名字掩盖起来,熟悉的读者也可以轻易地,从若干篇什中间,一眼就挑出她的文字来。用文艺的说法,就是拥有了独特的文学风格,我愿意这样评价榛生。她关注的是老而弥新的城市爱情主题。不同的作家笔下,可能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爱情世界。在榛生的新作《小半生》里,我读到的是一个榛生式的爱情世界。
  
  《小半生》共有三十四篇爱情小说,每篇一个玲珑剔透的爱情故事。首先值得一说的是榛生笔下的女子。文学作品中的女子,本来就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命运多舛的红楼金钗们,聊斋中多情善良的狐仙们,或者张爱玲笔下心理略微扭曲的太太们。榛生关注的是城市上班族女子,她们或是刚刚踏入职场,或是已经小有成就,年龄大都可以称为“大女生”了,而因为行年渐长,也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感情经历,她们清醒、自省、骨气、看透,多数依然单身。
  
  榛生将这些女子真的写活了。她们的喜怒哀乐,易感寂寞,洞明和孤独在文字里尽情流露。这些女子,内心渴望爱与被爱,但又因为看透,变得懒懒的;不曾把出人头地看得多么重要,却也能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历经世事,有些变得尖锐,有些变得圆融,却也有她们从容的心劲儿。这些女子,在每一个城市里都有,或许在我们身边一闪而过的就是她们中的一员。这也是特别真实的一群人。作者将她们的心理描摹得栩栩如生。如此女子是这个社会城市的一种面孔,读懂了她们,也就差不多读懂了这个城市爱情的繁华与惆怅。
  
  这是一本好看的小说集,尽管好看二字似乎显得俗气。但榛生确实没有先锋写作故意设置阅读障碍的恶习,也没有传统小说冗长刻板的叙事方式,更没有言情小说恶俗艳丽的邋遢情节。看过榛生小说的读者,最有感受的莫过于她设置小说情节的能力。短短数千字,一个个简单而完整的故事便能徐徐入题,缓缓展开,轻松结尾。这是写作者给读者的诚意。看似峰回路转、水到渠道,实际上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结果。书中有一篇《白斩》,可以让读者体会一二,小说主角是一个KTV女服务员,发现一个男子经常来店里,彻夜一个人唱情歌。一日,在他走后,服务员发现了这个男子留下了一只女人的断手,后来又是一只断手,再后来是女人的断脚。身怀六甲遭人遗弃的服务员,起了歹念,想威胁男子一大笔钱,不然就去告发,可她发现这个歌舞升平的世界,谁会在意这个事件呢!倒是这个男子最后帮她报复了原来遗弃她的男人,于是在那个男人结婚的当天,砍下他的一只手。如果小说仅仅到这里,还未必看出高明来,作者笔锋一转,KTV男人果然带回了一个袋子,等到服务员打开看,发现竟然是半只白斩鸡,他自己却自杀了。这样,故事就变得非常有寓意,最后白斩鸡桥段不但显示了男子的聪明、幽默,也暗暗表示他杀人犯罪后的忏悔,很多事情不一定非得以死亡作为代价,极端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在这部小说当中,榛生呈现给我们的,是过滤后的生活,残酷虽在,温情犹存。就像书中写道的:“就算不是真的故事,也是真的心情”。  

生活总比小说来的残酷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