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成长 > 立势获利

立势获利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7W 次

只可心领不可言传的“势”,在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西方人永远不了解那些挂在中国人嘴边、带有“势”字的习惯用语的真正意思,诸如“仗势欺人”“以势夺人”。其实,这些话里所说的“势”,指的无非是中国人办事不按既定规则出牌,而是随机应变,以当下形势衡量行动的真实效果。
  
  形势比人强
  
  “势”和“效力”有关,说起来太难懂,这个中国原理让西方人听起来完全不知所云,摆到国人面前也是只可意会,不得已只能用故事试着说明。
  
  就如打仗,古罗马人把军队划成一个一个方格,摆开阵列,横平竖直,长枪大戟,喊着号子行进,随着步履加快,两军轰然纠结乱战,胜负立判。据说,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人,偏爱重武装步兵,不太重视那些行动轻便、持新月形小盾的步骑兵;喜欢重装步兵列阵慷慨行进,对撞厮杀,不喜欢骚扰、回避和一切耗损敌方的阴损杀招。
  
  中国古代兵法渐渐变得复杂,讲究先发制人,内部瓦解买叛、战时迂回取巧,都可随机使用。总之,决定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古罗马“方格”如棋盘运棋那样规整的碰撞,而在于这些“方格”根本还没发生冲撞,就胜负已定。
  
  当年宋襄公最守战术规矩,一定要敌人过河整列完毕后开战,而没有趁敌渡河之际一击使溃,可谓“君子之战”,却被嘲笑为不懂用“势”。曹刿论战,讲的是“一鼓作气”,否则三鼓之后,士气衰泄而不可收拾,也是在讲“势”的高低转换。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弩,常可杀人于百步之外。优秀的军事家,也要学会远隔时空预知战争情势的发展,做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弩作为投射型武器,最能表现从远程取人性命的凌厉之“势”。
  
  “势”还是一种无形弥散的力量,如“仗势欺人”中的“势”,就可能不是具体的权力,而是一种潜在的威慑力。西方人边沁发明了“敞视式监狱”的理论。环形监狱中的监视高塔,可以观察到每个犯人的一举一动。长此以往,哪怕监视者不在,犯人也由此坐下病根,总以为有几双眼睛盯着他而自守规矩。福柯把这设计看成是一种隐喻,指涉资本主义社会的控制力。同样作为法国人,余莲在分析中国“势”的发展时,就认为中国古代早已发明了这玩意儿,而且搞得上下左右无孔不入。其实,中国人的监控机制比西方远为复杂。中国人是以道德实施控制,道德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控能力,有时比法治要管用得多。
  
  势的弥散
  
  在中国古代,“势”尽管可以弥散到广大的文化和艺术领域,但如果谈政治,又确实与权力脱不了干系。和兵法对远近距离的诡异判断一样,政治体现出的也是一种“势”的安排,所以才有一帮儒生发明出一个“理”,后来又把它说成是“道”,好像要与“势”抗衡,让这个世界平衡起来。中国人讲究平衡术,光有“势”而无“理”,让人感觉粗糙、野蛮和没教养,光有“理”而无“势”,让人觉得软弱无能、人人可欺。于是,让“势”背后站着一个貌似道德明星相的“理”,为“势”的作恶站台遮丑,这看来是一种必学的生存技巧。
  
  道德为什么在当官的那里显得重要,是因为它后来被皇帝收编到自己的圈子里,让每个人内心都奉行一种规范尺度,这世界会好统治得多,于是,“势”被蒙上一层温馨的薄纱。当年,费孝通举了个例子,说中国社会就像个没有裁判的足球场,球员可以按照各自内心的规则踢球,这一比喻和福柯说西方社会像个环形监狱有点相似,只是犯人不跑不是因为总觉得监视塔上有人,而是自己觉得就这么待着挺好。
  
  法国人余莲还说了句挺损的话,说中国人根本就是拒绝说服他人,觉得言语没什么力量,于是,不信任语言的态度变成了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不信任语言,就不会相信通过辩论可以说服他人认识真理,而是反过来,用那种看不见又处处让人感觉到的“势”来操控他人,说服和操控就成了一种治理文化的两面。
  
  被杀者恍惚欲死之余,视杀人者仍觉无影无形,死得蹊跷难辨,这是立“势”获利的诀窍,也似乎成了中国人做人的道理。

立势获利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