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人与社会 > 为什么反派越来越受欢迎了

为什么反派越来越受欢迎了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6W 次

与“坏事做尽,生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与主角作对”的传统反派不同,越来越受欢迎的现代反派们并不一定代表绝对邪恶。
  
  时隔十二年,当那个头戴钢盔的黑色身影又一次伴随着深沉的呼吸,出现在星战系列电影《侠盗一号》中时,无数年过半百的粉丝在荧幕前湿了眼眶。
  
  达斯·维达,这个自1977年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第一部《新希望》中横空出世,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雄踞各种虚拟宇宙角色排行榜榜首的人物,可能是流行文化历史上第一个人气盖过所有正面主角的超级反派。
  
  自达斯·维达开始,在众多超级英雄宇宙和科幻电影中,开始出现反派角色人气逐渐盖过正面主人公的倾向。从《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博士,到《雷神》中的邪神洛基,每一个我们所熟知的虚拟宇宙中,一定都存在着这样一个令粉丝顶礼膜拜的超级反派。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热爱这些本该被观众憎恶的反派?
  
  人类对反派的热爱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埃涅阿斯纪》中死于疆场的卢杜里之王图努斯和《圣经》中用一碗红豆汤骗取哥哥长子名分的雅各,都是行反派之事而饱受读者同情的角色。当德古拉伯爵、剧院魅影、弗兰肯斯坦这些两个世纪前哥特罗曼史和幻想小说中的经典反派角色不断被翻拍重新演绎时,有谁还记得书中唯唯诺诺的正面角色姓甚名谁呢?
  
  然而,这种对反派的热爱并非一以贯之。越来越受我们喜爱的(我姑且称之为)“现代反派”,与传统作品中的“古典反派”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经典的“反派三分法”中,古典反派是纯粹的邪恶象征(theevil),他们坏事做尽,生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与主角作对,所以其行为是可被预测的。你很难喜欢上《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官二代马文才,也不会同情《美女与野兽》中的村霸加斯通,古典反派的唯一作用就是代替命运与阶层,成为破坏一切美好幸福的真凶。
  
  与代表绝对邪恶的古典反派不同,在反派三分法中,备受观众热爱的现代反派是被误导或误解的英雄。为了赋予反派足够的行为动机和人性,使故事更具可读性,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创作者们往往会为反派们书写悲惨的过去。从《蝙蝠侠》中对司法正义丧失信心的“双面人”哈维·登特,到《X战警》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万磁王”马克思·艾森哈特,是社会体制和命运不公造成了他们极端的人格,他们是人间乐园的牺牲品。没有什么比这种令人心痛的反差更能激起观众的同情心。
  
  这种在正邪之间的挣扎不仅让反派角色变得有趣,还让他们显得更可靠,更真实,因为他们正如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每天都在经历痛苦的挣扎。当我们了解到反派们令人心碎的过去后,自然就会倒向原本“邪恶”的一边。
  
  还有一种“被误解”的反派,他们虽然没有悲惨的过去,却是为了实现更伟大的美好而烧杀掳掠。在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中,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奥创为了使人类进化得更为完美从而有能力对应日后的天灾,决定推动人类进行“自然選择”并“优胜劣汰”,堪称超级英雄宇宙中的马尔萨斯。这几乎和Dc漫画《守望者》中“法老王”阿德里安·维特的做法如出一辙:“想要世界和平,必须做出牺牲。”正是怀着这种对于人类伟大的博爱,才让法老王倾尽家产,炸平纽约只为阻止核战发生。
  
  行善不需动机,作恶才需理由。反派角色与生俱来的深度和黑暗,给了编剧们无限的创作空间,这种深刻的背景和独立故事线,使得反派角色更加复杂、深刻、立体,当然也更加迷人。在当代作品中,反派往往成为编剧着墨最多、艺术性最强的角色,在这些“害群之马”的衬托下,英雄形象反倒会显得相当简单平面。
  
  反派三分法中的最后一种类型,通常被视为顶级的反派——混沌型反派。邪恶型反派可被预测,误入歧途型反派具有人性,而混沌型反派则是虚无本身。作为混沌型反派最知名的代表,小丑不断挑战着观众的认知极限,他破坏是为了破坏本身,他不受正常人趋利避害理性逻辑的束缚,所以他的动机无法被理解,行为无法被预测,杀伤力也就更大。
  
  流行文化永远是人类哲学的直观反映。在混沌型反派身上,你总能看到虚无、享乐与相对主义的身影。相比英雄们有时过于天真幼稚的理想与希望,反派们眼中的世界始终是世界最真实的样子。他们是虚拟宇宙中的马基雅维利,拥有最好的台词,不断说出残酷的箴言。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某角色(防剧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当时还是一个傻乎乎的小伙子,对善恶是非有着一套荒唐的想法。是伏地魔指出了我的错误。世界上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有权力。”反派的存在告诉我们,“三观正”和“理中客”只是幼稚心灵的无知幻想,没有绝对真理,只有哲学范式的不断更替。混沌型反派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逼着观众不断去质疑“平等”“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的绝对真理性,引发我们关于伦理哲学和价值判断最根本的思考。
  
  除了以上三种典型反派迥然不同的特点,超人气反派们也有一些共同特征。
  
  首先,智力与颜值是一切狂热的基础。在美漫中,超级英雄是宅男编剧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他们往往因为意外事故生理变异,从瘦小的壁花少年变成胸肌硕大的型男。
  
  其次,超人气反派大多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不达目标绝不罢手,有着远超常人的执行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屡败屡战,永不屈服于命运,其最核心的特征——对自由的追求——使他们不是成了疯子,就是成了传奇。
  
  更重要的是,反派拥有一种浪子般放浪形骸的气质,这使他们更有魅力。在电影《秋日传奇》中,循规蹈矩的大哥阿尔弗雷德质问放荡不羁的小弟崔斯坦:“我遵守一切规则,包括神和人的,你什么都不遵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你而不是我?”
  
  这种对于浪子的普遍喜好,催生了另一种人气角色类型——反英雄(anti-hero)。反英雄角色虽然也属于英雄,却拥有反派的气质:没有道德限制,不考虑后果,《星球大战》中的千年隼船长韩·索罗、《加勒比海盗》中的海盗船长杰克·斯伯洛都属于这一类型。
  
  最后,对反派的热爱也有它颇为实用的一面。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在1912年提出了审美的“心理距离”说,即“认识到了主客体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审美才能进行”。距离的存在让我们解除了防御心,可以迅速进入审美状态,也让反派变得无害。我们崇拜冯远征的演技,但安家和依然是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毕竟比起毁灭世界,家庭暴力离我们的距离实在太近了。虚拟宇宙中的反派离真实生活距离过于遥远,这使它在为枯燥无味的生活平添刺激的同时,也让现实生活显得更加安全美好,使观众获得一种心理补偿。
  
  在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上来喘口气》中,平凡上班族主人公坐在火车里,幻想着飞机携带炸弹投掷在路边连绵起伏永无尽头的房顶会是怎样的情景。也许正是因为生活过于平淡,反派才会成为我们理想的化身,代替我们使地球爆炸,将我们从日复一日的痛苦中拯救出来。他们到底是英雄还是反派,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  

为什么反派越来越受欢迎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