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人与社会 > 香港幼儿入园“潜规则”

香港幼儿入园“潜规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12K 次

“明天一早要报最心仪的幼稚园了。虽然就在楼下,闹钟已经定到早上6时了。可是发现一些素质差的家长晚上就搬小板凳到幼儿园门口占位了。爸爸说他要起更早一点去排队。经过今天一天折腾我已经精疲力尽了。加油,最后一间了!”
  
  这是幼儿园派表前夜香港人陆太太为自己加油打气时所发的微博。此前,她刚经历过一场幼儿园前千人排队报名的“浩劫”——为了领到一张报名表格,她排了3个多小时的队。
  
  每年秋季,香港各幼儿园进入招生季,家长为孩子报名的竞争热潮席卷着整座城市。
  
  为了让孩子进入理想的幼儿园,父母们不但要深入研究选校,快速而准确地领表报名,还要双亲共同协作准备面试……当然,这些仅仅是明面上的工作,要想使孩子进入顶级幼儿园,家长们还要迎合一些“潜规则”,比如,购买幼儿园的债券,挤进知名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班,强化自身的建树等等。
  
  幼儿园的隐性排名
  
  在香港,人们习惯称幼儿园为“幼稚园”。香港幼稚园协会幼儿学校校长林瑞祈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从来不给幼稚园排名。
  
  但港爸王先生说,“陪儿子上课外班,家长们见面时第一句最爱问‘你家孩子上哪所幼稚园?’”这意味着,香港的幼稚园有“优劣”之分。
  
  一般来说,家长们选择幼稚园时的首要考虑是在所住地区内选校,但除此之外,他们也常常考察学校的校风、师资、办学宗旨、教学理念以及学校的口碑等。综合各种因素后,父母们会将一些幼稚园视为“重点名校”,这些地方也因此常年出现招生火爆的场面。
  
  “最受追捧的幼稚园有两种:一是按中国学制设立的本土老牌幼稚园;另一种是由国际教育集团创办的,按国外学制设立的国际幼稚园。”居住在九龙地区的陈太太介绍说。
  
  如陈太太一样,很多家长自行为各幼稚园进行评分、排名。他们的评估结果是,九龙塘地区和港岛地区的幼稚园最为热门,也是很多父母竞相争抢的稀缺资源。陈太太告诉记者,九龙塘和港岛地区的优势并不在于幼稚园的教育质量,而是因为此两地为香港知名小学的聚集地。该地段一些声誉好的幼稚园可为就读孩子提供“一条龙”的升小服务,因此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
  
  为了让孩子进入热门幼稚园,很多父母还不惜花费重金为子女报各种学习班、兴趣班以提高孩子的竞争力。林瑞祈说,有意把孩子送进私立知名幼稚园的家长,大多属中产家庭,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学券虽好受益难
  
  “我儿子就读的幼稚园半日班每月费用是1800港元,扣除政府资助的学券,每月自己只需要出200多港元。”家住元朗的王女士对此表示满意。
  
  和王女士一样,不少香港家长在接受采访时都提到了香港的学券制度。“学券”概念于2006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2007年9月起,香港实行幼稚园学券制即特区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拨出款项资助学前教育。
  
  按规定,6岁以下在香港幼稚园或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就读的儿童,不论任何国籍,只要符合申请资格,便可领取学券并获得学费资助。而家长所需支付的学费,为幼稚园获准收取的学费与学券学费资助额之差。
  
  学券制度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众多家长的热烈响应,但很多具有一定财力基础的中产阶层家长却表示自己并没有因此受益。
  
  这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学券项目只适用于非牟利性幼稚园,它们必须提供本土课程,且学费必须低于一定标准。
  
  一位姓曹的家长表示,本想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师资环境好些的幼稚园,“可是如今,很多优质幼稚园的学费被提高到每年5。04万港元以上,这就不能再使用学券了”。
  
  名校债券如同“敲门砖”
  
  在王先生看来,在经济实力允许的前提下,多交些学费让孩子就读更好的幼稚园,实际上是为孩子的未来提早投资。与他相比,那些希望孩子就读国际幼稚园的家长们出手更加豪爽。他们不但不使用学券,还花重金购买债券,以此作为孩子入读名园的“敲门砖”。
  
  香港的国际幼稚园学费堪称天价。耀中幼稚园(森麻实道)和耀中国际学校幼稚园部每年的学费近14万港元,是全港最贵的幼稚园;汉基国际学校、奇力学校等其他国际幼稚园每年的收费也都超过了10万港元。想要进入国际幼稚园,不仅要缴纳高额学费,还必须购买学校所属集团的债券。以英国名校哈罗公学为例,入园小朋友的家长必须一次性购买300万—600万港元的债券作为优先录取条件。
  
  即便如此,“现在好多名校的债券都像高尔夫会籍一样没得卖了。”在华兴资本香港分部工作的温天立在微博上如是说。
  
  那么这些债券都到哪里去了?
  
  路透社驻香港的专栏作家顾蔚曾指出,国际幼稚园的招生名额已经完全被少数极富阶层垄断了。如果买不到价值几百万港元的无息债券,普通人家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被录取。
  
  七成幼儿参加“兴趣班”
  
  香港教育学院2012年3月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多达六成受访家长在子女7个月—1岁半时便已开始策划报读幼稚园事宜,有5%的家长甚至在怀孕期间就着手收集幼稚园资料。他们认为,自己今日之努力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能够就读何种档次的幼稚园。其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收集材料、准备报名只能算作最初的一步。
  
  香港教育学院的报告显示,全港有超七成幼儿都报名参加了所谓“兴趣班”。调查中,记者发现,香港针对幼儿的“兴趣班”培训课程种类非常丰富:体育课程有游泳、跆拳道、体操、击剑、弹网、羽毛球、乒乓球、溜冰、幼儿瑜伽、幼儿健身、围棋等;艺术课程有画画、手工、各类琴、各国舞蹈等;语言类课程有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日语、德语等各类口语培训。一位港妈打趣道:“男人们给孩子选兴趣班马上就能体会古代皇帝选妃时的痛苦。”
  
  幼儿面试车轮战
  
  7月,香港“幼儿及幼稚园博览”上,主办方特别举办了一场讲座——“幼稚园模拟面试教室”。据香港媒体报道,该讲座成为博览会众多活动中的热门之一,500个入场名额在一小时内即被抢光。
  
  其中一名“幸运儿”是陈太太,她成功地为其只有15个月大的儿子报上了模拟面试班。陈太太说,香港家长普遍会让子女在幼儿阶段开始锻炼面试技巧,因为很多热门幼稚园需要入园面试。
  
  家长们为孩子可谓拼尽了全力,可让他们纠结的是,孩子在面试中的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
  
  面对即将到来的幼稚园面试,一位妈妈写道:“即将展开幼稚园面试车轮战!连日来在网上搜索面试天书,练习说名字、分辨玩具颜色形状、排列大小等热门题目……如果不出意外,21个月大的孩子应该一道题都答不出。为娘能做的,也只有帮你买件新衣服打扮打扮而已了。”
  
  跨境幼童已过万
  
  左边一队身着黄色制服的小萝莉,右边一队背着红色书包的小正太,后面还有一队小朋友一排排站好,每个人都用小手抓着前面同学的书包带……这样可爱的场面是家住深圳、在香港上班的陈先生每天都能看到的。
  
  看着那些懵懂的童颜,听着那些稚嫩的童声,陈先生一点都不觉得温馨。在他看来,这画面发生的时间不对,地点更不对!
  
  “这场面出现在早上7时的深圳口岸……一想到这些只有三四岁的孩子每天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坐车过关长途跋涉才能上幼儿园,内心不禁涌上一阵悲哀。”陈先生如是说。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9月起,每天往返深港两地的跨境幼童人数已超过1。7万。
  
  4岁的男孩洋洋就是这日益壮大的特殊群体中的一员。他每天早晨不到6时就要起床,然后匆匆奔赴深圳罗湖口岸通关。
  
  洋洋在香港屯门地区的一所非牟利性幼儿园就读。虽然班里差不多1/3的孩子来自深圳,但老师授课时使用的是粤英双语。洋洋的妈妈林女士说,从幼儿园起就让儿子熟悉粤语,正好可以为他以后跨境就读香港小学打好基础。
  
  在选择幼儿园时,林女士的选项并不多。“考虑到每天孩子需要过关上学,我们报名的三家幼儿园都位于屯门地区。”
  
  屯门、上水和粉岭是香港北区距离深圳口岸比较近的三个地区。据了解,在这些地区,幼儿园里几乎近半数的学生来自内地。
  
  但对于内地家长热捧的北区幼儿园,有些香港父母有自己的立场。家住九龙塘地区的陈太太告诉记者,“很多家长感觉跨境生太多会影响幼稚园的声誉。”也有一些香港北区的家长抱怨,本地区幼儿园学位紧张,只能送孩子去沙田、港岛等更远一点的地区入学。

香港幼儿入园“潜规则”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