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成长视窗 > 那些耀眼的孤独时刻

那些耀眼的孤独时刻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28K 次

我几乎没有什么长久的朋友。
  
  来北京快四年,有时候回头望去,偌大的北京,我找不出一个跟我有深刻交集的人。发小、同学几乎没有待在北京的,即便有那么几个,大家也不足以找到足够的由头,出来聚上一聚。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曾经陪在你身边的人,都渐渐远去。
  
  从小到大,每一次阶段性的成长,都像是在经历一次交际的变革。我们努力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工作,不断往前走。我们带着独立的个体,跟一群人成为一个群体,又跟一部分特殊的人成为非常要好的群体。我们把这群人,亲切地称之为朋友。但即便从朋友升级成了挚友,最后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各奔东西。
  
  我们渴望永久的陪伴,却总在前行的路上错失了一致的步调;我们渴望跟这些人一直肩并肩走下去,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却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选择了去成为更想成为的人,然后努力朝更好的他们走了过去。
  
  我一个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朋友这么跟我描述她感受到的孤独。
  
  那天,她跟往常一样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在微信的小群里跟朋友们聊天。最开始,她还在讨论的队伍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慢慢的,她开始不知道自己该说点什么,所以就闭了嘴,看着大家在群里热热闹闹,叽叽喳喳。也没有人察觉她是不是还在。
  
  她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这样洋溢着热情跟大家打成一片的。但她如今却什么也不想说,接下来还有一堆事情等着她,一份下班后的工作,一个小时必练的瑜伽,还有一个为了早起必须早睡的美容觉。
  
  她原本还想试图在群里回复点无营养的话,手按在键盘上,字打出来零星的几个,却真真切切感觉大家不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当她放下手机,抬头看着轻轨外的夜景时,她突然觉得自己变得非常孤独。
  
  也并非她有了更好的心灵归宿,找到了更加志同道合的群体,而是她发现她自己早已不是当年的自己,享受讨论,享受争执,享受那些细碎的生活了。
  
  这样想来,或许孤独,其实是我们在找到下个同伴之前的必经之路。
  
  1989年,科学家发现了一只世界上最孤独的鲸,它的发声频率在52赫兹左右,正常的鲸只能发出和听到5~15赫兹。声波是鲸之间交流的唯一方式,所以,没有同类可以听到甚至察觉到它。
  
  它必定是孤独的,身处大海的广袤,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类,话无处可说,心无处可交。
  
  但即便我们说着同样的话,长着一样的模样,也未必就能成为走在一起的朋友。尤其当你身处一个本身就不友善的环境,而你又不甘于与大家沆瀣一气时,这样带着抗争意味的勇敢,其实最孤独。村上春树说:“我害怕孤独,但更害怕失望。”
  
  如果一直感到孤独,一直没有寻得同类,那唯一能够做的,其实就是不焦虑、不慌张,不为了急于认同让自己变得失望。路这么长,我们却还要一直走下去,不就是为了找到我们的同类吗?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是半年前,我问我还在上初中的妹妹,我问她:你觉得在你的生活里,遇到过的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十一岁的她,给了我一个吓人的回复,她说她没有朋友。
  
  在小镇上学的她,其实不算拥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但如果完全没有朋友的话,我担心她在自我成长中会有缺失。我想起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名字,便问:那个姑娘也不是你的朋友吗?我妹妹点了点头,说那个姑娘是,但只有这一个朋友。
  
  后来我跟我妈说起,我才知道,原来我妹妹的那个朋友,是个一只眼睛看不见的可怜姑娘。其余同学没有人愿意搭理她,甚至还三番五次嘲弄她,我妹妹性格比较刚烈,一不小心就为了这个姑娘得罪了整个班级。
  
  没有朋友有很多原因,一种是自己不够好,所以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另一种是别人都不好,我们就需要更加努力,跳出这个坏环境。
  
  而无论能不能判断得准自己属于哪一种,我们都要相信,所有的同类,都会在未来的路上不期而遇
  
  孤独究竟是什么?
  
  不是心情压抑,不是空虚和寂寞。孤独本身,不应该是贬义的存在。
  
  真正孤独的人,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这样子,更享受无所拘束的自在与洒脱。在孤独里,我们其实最能接触到我们的本源。也正是因为孤独,我们才会有精力去观察、学习出现的各种客观事物。
  
  孤獨,可能意味着被误解,可能代表着被冷遇。但这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追求精进的理由。
  
  坚守内心执着的那部分吧,当我们越发清楚自己的样子,并敞开怀抱随时准备迎接同类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孤独,已经成为璀璨夺目的闪耀时刻。

那些耀眼的孤独时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