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感悟 > 教师的行走感悟:华山论剑

教师的行走感悟:华山论剑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6W 次

五岳之中的西岳华山,因握其险而傲视天下名山。知道华山,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小时候看了无数遍的电影《智取华山》,了解到“华山自古一条路”,二是来自于金庸先生武侠小说里的著名情节:华山论剑。

教师的行走感悟:华山论剑

20xx年11月,我们有机会去华山,恰好金庸先生刚刚来过不久,更给这座山增添了一丝趣味。因此,从西安出发的路上,人们谈笑最多的就是,“到华山论剑去”。

可华山却不是那么容易登上去的。虽然刚刚11月份,但一场雪却覆盖了整个华山。到山脚下向上望去,整座山仿佛披上了一件银色的长袍。导游亲叮咛万嘱咐:要注意安全,实在爬不上去,就别逞强,山上经常会有相机、手机滚落山下,甚至发生游客跌下去的事故……

我和同行的三河朋友却不以为然。不就是一座山吗?又有何难?何况,一路走去,都是碎石铺就的小路,虽艰难,却不像导游说得那样可怕。不由得心生疑惑:华山之险不过如此嘛!

往上又走一段,道路开始出现积雪和结冰,有清洁工正拿了铁铲铲着坚冰。远山的景色此时更为绚丽,发白的岩石山体上,除了不多的苍松点缀着翠绿外,就是白皑皑的积雪一簇簇、一片片的衬托其中,如斧劈刀砍过的岩壁,陡峭笔直,挺立的山峰,直刺青天,衬上墨绿的植被,纵横淋漓,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刚到千尺幢,还没走三五十米路程,路突然陡峭起来,望去令人生畏。这是华山的一段著名险道,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直立千仞,气象森然,被许多人视为畏途。与其说是路,不如说就地起材,倚山在岩石上凿出来的一条迂回曲折的羊道,一条手腕粗的铁链条挂在几个一米左右高的铁桩上,算是护栏,站在那里,俯视下去,光秃秃的岩石如竹笋般把人举到半天。不知这一设计是为突出华山的险,还是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让人在履险赏险过程中寻找心灵与自然的契合?

我们手抓铁链,全身绷紧,仍会随着铁链荡来荡去,心里一个劲地发虚:如果一脚踩空后果不堪设想。爬到一半的时候头上的崖缝变得更窄了。抬头看去,头顶崖缝斜斜地变成了一条线,人仿佛在巨石掏成的洞里爬行。一种压抑的感觉就象头顶的巨石一样沉沉地压在心头。台阶只有半个脚掌的宽度,只能用脚尖小心翼翼地踏上去,加上残存的积雪,爬起来难度就更大了。由于路太险,所以大家都格外小心翼翼。回头去看,同行的旅客已见不到几个人了。这时候,我才觉出刚才对华山的怀疑和不屑是多么无知!只有咬紧牙,左右手交替抓紧铁链,一步步踏实踩稳,一步步升高身体,安全登上陡峭的山坡。回头下探,头目都有些晕眩,这才是惊险刺激呀!据说在苍龙岭上,曾经发生过唐朝韩愈下山畏险,投书求救的故事,据史书记载,韩愈下山时不敢下来,急得大哭,于是便写了一封书信投下山去而获救,于是留下了“韩愈投书处”的景点,可见华山当时无路的险峻!今天却吸引着更多好奇和冒险人攀登。

气喘吁吁地到了北峰顶,眼前霍然开朗,西峰、东峰、苍龙岭近在眼前。这才得以喘息,环视四周,倍感精神愉悦与身心闲适,可见华山所带给人的是怎样的一种天地合一的洒脱境界。在据说是金庸先生“华山论剑”的地方,我和朋友挥舞宝剑摄影留念。可惜,我带的相机出了问题,下山以后却未能保存住这张珍贵的照片,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下山的时候,远没有上山时的新鲜和激动,只剩下了心惊肉跳。我们两个人几乎手脚并用,连滚带爬才下得山去,重新认识了华山之“险”。上了旅游车,我们才得知,同行的满满一车人,都半路无功而返,没有一个人到达了西峰。顿时,疲惫之感一扫而光,心头又重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和得意。

【本文作者:王福强(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