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感悟 > 感悟生活的美文:家

感悟生活的美文:家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1W 次

本站:文章体现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景,是一篇可以令人心静的散文,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家》。

感悟生活的美文:家

那天我读到一段话:

“唉”,他又悲天悯人的摇摇头。“知道吗?你们现在住的只能勉强叫房,根本不能叫‘屋’,更不配叫‘宅’。‘屋’是四壁完整。基顶俱全的一个独立系统,而‘宅’是有院落的,前庭后院,有树有景,那是个更生动更丰富的系统。现在的房,叫房都有点夸张,充其量是一个‘位’,如同公共汽车上的一个座,车厢就是整个楼······”

看到这里,又想起走到楼下却根本找不见自家窗户的情景。如此说来,我们的家,不过是“城市里的一片马赛克?一块带编号的砖?”。每次所谓回家,莫非只是“为了走回那个编号、像进电影院般对号入座”?

房,听起来冷冰冰,印象为没有任何装修的毛坯。你对着它,除了感知到面前有一大堆钞票外,没有其他感悟。

而如果再去装修,并在这个房里添上你的所属物——你的习惯、喜好、回忆······一走进来,就让别人知道这房子属于你,它完全是你的另一种体现,那应该就可以被称作“屋”了吧。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我的小屋”、“温馨的屋子”之类的描述,我想这就是与“房”的区别所在吧。

已经成了“屋”,又想起刘亮程曾经所问:“一个地方,要住多久才能变成家?”,又想起金老师曾提起自己因多次换住所而丢失了很长时间的美好记忆与情感,想必一个“家”的出现,是需要时间的吧。在这些时间的沉淀中,有你与这个屋子的回忆,有在屋子的某一处突然被触发的情感,有与这个屋子里某些东西的不解情缘。一天天过去的屋子中,充满了你的气息。这与“这屋子属于你”是不一样的。屋中的东西确实体现了你的个性,但要经过漫长的日子——你每天用它或看着它,一直在它身旁,它才会充满了你的气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如硬件和软件的区别,也可以借用《小王子》来解释:如你还没有驯服这只狐狸一样,你还没有驯服这个屋子,你们俩还没有“产生关系”。只有驯服了,这个屋子才会从世界上无数的屋子中脱颖而出,对你而言才是独一无二的。更不用说“触景伤情”、“睹物思人”了,因为经过漫长时光的家,是一个人的情感寄托所。

虽说已成了“家”,但我还想再提提“宅”。城市里的人,多半住的是高楼商品房,更多的回忆其实在别处。城中人回到家,便是睡觉、看电视、用餐,娱乐活动基本没有,尤其缺少室外活动,这可能也是现在的作文很少描写“野趣”的原因之一吧。我对此深有感触——在长辈的家里:自家建的房子,家里有地,有菜园,连天衔地,有鸡飞狗跳,有春夏秋冬。对比这商品房像牢笼一样的感觉,“宅”真是一片广阔自由的天地啊。

所以虽说,我也在这屋子里住了好几年,我的气息也存在于这里。但回到它时,那种回家的强烈感和回忆感远没有回到我以前曾住的大宅子时浓烈。在那宅子里,我和弟弟曾疯狂追鸡,把鸡吓得提前下了蛋;我也曾被某只狗疯狂地追过,吓得脱口而出了平生第一次的“救命”。春天,从冬天中苏醒过来,院子里的每一处景象都令人激动和欣喜;夏天,清晨凉爽的风诱惑我起床骑自行车,和傍晚时闷热稍过,出门看远处奇诡的云;秋天,院子里种了很多树,各种各样的丰收一个接着一个,有兴趣走出院子,就能看到铺在道路两旁金灿灿的穗子;冬天,如果下雪,那一大片雪便是如果不是“宅”怎样都看不到的美景。回忆太多了,因为是宅子,所以写也写不完、想也想不尽。

所以我认为我的童年很幸运,也为这些从小禁锢到大的人可怜。生活,是要像上头所说的来过。在这个无法改变的快节奏里,我们仍要使劲留住自己的故事,无论是家或宅,都要让自己有“今生今世的证据”。

“320xx年前,张潮的《幽梦影》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款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公众号: 看得见的作文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