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思想思维 >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16K 次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问题,可以达到准确、快速解答问题的目的。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反应的敏捷性和答题速度;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使用正向思维比较多,长期的正向思维固定模式影响了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化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培养逆向思维的难度,所以成为中学化学的教学难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若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讲授新课时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指导与引导作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逆向思维素材,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强调指出,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到这个思维过程。例如,在讲元素周期律时,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然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和性质推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讲有机化学时,可通过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互推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发展。在讲课或讲题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用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运用逆向思维做题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使用的思维方法。

3.通过练习加强对逆向思维的训练

例: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b)1:2(c)2:3(d)2:1

解析:学生对于已知co■和co的物质的量来求所含氧原子数的题目很熟悉,此题反过来由氧原子数来求co■和co的物质的量比,虽然不是很难,但由于用到了逆向思维,对于刚学物质的量的学生来说,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不但要给学生讲做题方法,还要明确思维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所用的是逆向思维。

总之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通过逆向思维的训练强化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篇2]

思维是人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编码过程,人的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首先应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本文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谈几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活动具有双向性,它既包含教师的教授活动,又包含学生的学习活动,两者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主体在教师主导下的认知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制订教学方案,调整教学策略,所以教案必须年年重写,还需要班班有所区别。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识教师、适应教师,根据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学习策略。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凭借教材这个中介完成教学转化,实现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做到教学目标恰当呢?这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基础及教材要求综合考虑。如高三化学“烃的衍生物”一章的复习,学生已参加过毕业会考,有了浅层次的复习,这时的复习就应以前一轮为基础,采用“知识网络→知识梳理→知识结构”的复习模式,而不能再按教材自然章节进行。在这种复习模式中“知识网络”是复习资料已有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课堂上按要求自学、练写、记忆。“知识梳理”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一定的例题进行知识点的深化和发散。“知识结构”是在前两过程后的一种先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再由教师补充完善、提纲挈领地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整个过程完成了由物性→理性和知识→能力的转化,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过程。

三、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提出:大理石既然可以与盐酸反应也可以与硫酸反应,为什么却要用盐酸而不能用稀硫酸呢?在讲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碳的方法。在讲浓硫酸做气体干燥剂时可提出:浓硫酸可干燥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为什么不能干燥氨气呢?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四、引导学生做题后多反思

很多教师均有同感,有些题平时学生做过,老师也评讲过,可考试时还是有一些学生不会做。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很多学生做题后不反思:从这道题中受到什么启发?解答这类题共同的思维规律是什么?怎样想到这样做?易与哪些问题混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题后反思,好比人走路绊倒了,爬起来后总要回头看看是被什么绊倒了,才能汲取教训。习题讲评后要问学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考试后要求学生错题重做并总结经验。例如,推算溴苯的二氯取代物异构体有多少种?此题错误率很高,教师讲评后,让学生反思,悟出解答这类问题的规律。当即再拟一题:立方烷的三氯取代物异构体有多少种?要求学生一题多悟,一题多得,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归纳出知识的应用方法,通过联想、类比、变通、延伸、迁移,提高思维能力。虽然少做了一些题,但能起到做一题、通一类、连一串的作用。经过这样的训练,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有意培养出来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优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观念,克服思维定式,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