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品味散文随笔

品味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6K 次

品味散文随笔1

舌尖美食于嘴是品,典书古籍于心是品,欢喜悲苦于人是品。三口一字是品,虽只一字,却可释千万种风貌与味道。

品味散文随笔

味道,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于人于事于物,皆不陌生。近来中央台热播的“朗读者”第十期便以此为主题,开场白不禁让人联想到吃食。

自古文人多食客,哪个名士不饕餮。说起吃的,我们皆滔滔不绝,若要从古时追溯,那时苏东坡的“东坡肉”是首当其冲的美食,从古至今的传承,让世代人都能有幸品尝,其滋味甚是美妙。到了今日,味道仍是美食的主旨,也是人的味蕾对美食的追求。当然,或异或同的美食,总能品出不同的风味。

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的这句话犹显出她对《红楼梦》的钟爱。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既有着凄婉动人的绝美爱情,也有时局动荡的兴盛衰亡,不得不令人叹为:黄粱一梦繁华,南柯一梦空茫。意犹未尽之意油然而生,只留古典文学之渊博,语言词句之珠玑。个中味道,异于吃食亦同于美食。

记忆珍重如琥珀,儿时童谣铭于心。人生百态,过往皆匆匆,唯有记忆犹藏在心头。父母陪伴我们成长,而陪伴他们成长的,却还有一曲曲歌谣。父亲童年里的《驼铃》与《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最是难以忘怀,他说,那并非仅是动人的声音,而是过去童稚时难以忘怀的味道。我想这与古文学经典和舌尖上的美味同样,秉承着同种特殊的情感。

亲人之爱,朋友之情,溢于故乡愁。漂泊抑或孤独,最易触人心愁。漂泊的日子里,总想到家想到故乡;孤独的人,亦总思念朋友思念亲人。故乡的“三道茶”亦能使我尝出乡愁二味,身受故乡温暖抚育心如蜜,远泊异乡独行尝愁苦。经此去返,任他天涯浪子心,终有回头意。独自在外拼搏时,乡愁味亦是“三道茶”之一苦二甜三回味。

味道,落在纸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中就成了一辈子解不开的结。人间有味,此即清欢馈赠。

让我们尽情去享受生活的滋味,感受的越多,我们便生活的越长久。

品味散文随笔2

清晨一杯茶,美好的一天就揭开了序幕。

煮水,泡茶。几分钟过后,揭盖,紫砂壶里冒出缕缕热气,时光便在宁静的晨光里氤氲出它的芬芳。打开房门,走进阳台,一边欣赏田野里的美景,一边细细品味杯中的芳茗。山光,水色,鸡鸣,鸟语,花香,碧绿的菜畦,墨绿的稻田,都在曼妙的晨光里浮动,与杯中的茶水,胸中的心情,融为一体。壶中乾坤大,杯里日月长,分不出哪是身外世界,哪是心内世界。树影、房舍、奔跑的小狗、劳作的农人,五月朝阳的柔光,给静谧的田野带来鲜活的生命的力。

喜欢这种宁静而悠闲的生活,喜欢这种心中无事的自在感觉,不需要早早起床与时间赛跑,不需要拼命工作挣取粮食。日日都是好日,时时都是好时,说的真好!

人生是一场修行,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悟。每日里参禅论道,清心寡欲,简朴生活,乐在其中。上午是没有课的,洗漱之后,出去吃一碗汤粉,或者几个馒头一碗稀饭,然后悠闲的在花园和樟树、桂树林里散步一圈,便回家喝茶、写毛笔字。品一口香茗,临写几字,心是寂静的,字也是寂静的,没有半点烟火的味道。禅味、茶味皆入字中,笔笔皆佛。我喜欢在写字和走路时念佛,休闲修行两不误。每一字都是阿弥陀佛,每一步都是阿弥陀佛,用佛摄住心念,只觉神清气爽,超然物外,整个身心都充满了正能量。

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郁郁黄花莫非般若。山水田园,杂草花丛,乱石沙土,云飞蝶舞,在我眼里无不清静。佛说:万法唯心造。外面的世界就是心中的世界,这就是宇宙的奇妙之处。没有参悟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的。

第一泡水,茶香浓郁,味涩。我常常把把茶壶盖拿下来,留出些许缝隙,茶就不那么涩了。让茶叶出来透口气,芳香加倍。让心情出来透口气呢?一样的道理。一个人不要总是闷着,应该常常把小我的心拿出来,融入无边的宇宙,就会得到一颗佛心。

第二泡水,茶香氤氲,味甘。那甘,是品味苦涩后觉察的甘甜,人生经历诸多痛苦,后来慢慢发现:活着,就是痛并快乐着;生活,就是苦中有甜。不吃苦,就不会感觉到不苦就是甜。佛说: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没有生活的诸多遗憾,就不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第三泡水,茶香淡了,茶味也淡了。心淡了,一切都会淡,心净了,一切都会净。其实,静静地喝白开水,也会品味到水中淡淡的甜味。就是吃白米饭,黑馒头,并无鱼肉下饭,细细咀嚼,也有甜味。只要把攀比的心静下来,就会感觉平淡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要过的日子,粗茶淡饭,轻车简从,比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更能长久。淡淡的情,淡淡的岁月,就是我们要的细水长流。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放下。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心境;但拿起放下,是一样的,禅境是一样的。

苏州寒山寺,有一味佛茶。茶水是淡而无味的,不过比清水多一份竹叶淡淡的清香。一壶碧绿的竹叶,悬而不沉,又浮浮沉沉。既是禅,又是茶。人生无定,时浮时沉。心是壶,也是宇宙,沧海桑田,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也如如不动,坚如磐石;心是瓷杯,也是慈悲,风雨如晦,日升月落,山河变色,亦不改初心,洁白如玉。心无挂碍,一切都无挂碍;心无旁骛,一切都在定中。寒山禅师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心净,一切都净。

品味散文随笔3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文革时,都在上山下乡,一个文弱的上海女知青独自一人去了一个偏僻的乡村,那里人很穷没有地方给她住,让女知青自己住在一个很破的房子里。这是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年代,可是这里的人们发现每到有太阳的午后,女知青都会用树叶煮一杯浓浓黑黑的汁水,就着烤过的玉米面坨坨,坐在院子里的树栋上,好像很惬意的样子,好奇的女子们问女知青,那是什么?女知青笑笑的对着女子们压低声音说是咖啡,好奇的女子们要尝一口,喝了一口就吐了“什么咖啡,明明是树叶煮的苦水”,女子们都哭了“你想家了吗?”从家里偷出来糖块塞给女知青,女知青笑笑收下了,空闲的时候交给女子们识字,依旧每到有太阳的午后,煮一杯苦苦的树汁,就着玉米面坨坨 ,依然很惬意的样子,斑驳的阳光撒在女知青的身上。却是另一种境界。

以后几十年后,人们提起那个女知青,依然的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喝苦苦的汁水,而且喝得那么怡然自得,直到这里走出大山的第一个人去了上海后回来说,已经是中年的女子们才明白,那是一种饮料,是用一种豆磨成的粉煮成的,就的是土司面包或是曲奇饼干。

这是品味人生,我只是想这样说。这是一个人生的境界,人生苦短,去意苦多,苦中作乐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气量?在当前的日子里,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勇气和态度,苦味人生,是一种考验,只有自己品味了才知道。

品味散文随笔4

很小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幸福,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每天都无忧无虑的生活着。那时候,幸福是拔到一篓碧绿的青草,得到妈妈能干的赞许;幸福是期待过年的花衣裳,和一顿在我眼中无比丰盛的年夜饭,还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虽然是几毛钱,却是小爷爷从信用社换来的崭新的角票;幸福是夏夜的露天电影,最好是还有妈妈煮的毛豆夹,虽然占位置是我和二姐义不容辞的职责;幸福是一群小伙伴做游戏,过家家,而我所藏的地方没有小伙伴能找到......那时候,幸福是简单的快乐。

再大一点的时候,幸福是能在周末晚自习下课后,和同村伙伴一起摸黑走过三十里的山路回家,尽管有妈妈担忧的嗔骂;幸福是在夜里十二点被同学叫醒,看那本她刚看完而我已经等了很久的琼瑶小说;幸福是我能鲤鱼跳龙门,改变脸朝黄土面朝天的命运,因为妈妈说如果我能象邻村小莲一样考上,就卖了家里的大肥猪送我去读书,我至今都忘不了妈妈羡慕的眼神;幸福是青涩的少女情怀,希望听到别人说我漂亮的言语......那时候,幸福是期待。

恋爱的季节,幸福是他在晚自习后偷偷的等我,是没吃早餐的上午后桌递上来一个暖暖的包子;幸福是在两人天个一方后,遥远的重庆飞来的一封封书信;幸福是在空闲的暑假里两个人能在老家的青山绿水间尽情的嬉戏;幸福是能在车旅劳顿后的短暂相聚,坐在他自行车的后面,迎风穿过大街小巷;幸福是为能相守抛开一切,历尽艰辛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时候,幸福是甜蜜。

在围城里,幸福是省吃简用了大半年,终于买来了期待了很久的摩托车;幸福是租了很长时间的房子,受尽房东的欺诈后,终于有了自己一个温暖的家;幸福是女儿的第一次笑,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迈着蹒跚的脚步为我拿来搽脚布;幸福是在工作忙碌辛苦中收到老公一条问候的短信;幸福是家里添置了空气源热水器,让我可以经常舒舒服服的泡澡,而我们有计划着明年该换上四十六寸的液晶电视;幸福是在老公的鼓励下买下了那件心仪已久但又嫌有点贵的衣服;幸福是一家三口或再叫上几位朋友登高望远,任孩子们的笑声在空中飘荡,任心情在风放飞......这时候幸福是塌实。

其实,生活并没有给我太多,我只是有一颗平和的心,坦然的面对四季的变化。如果说幸福是一种心态,我希望自己拥有这样的人生:有阳光有工作有家,想笑就会灿如夏花,想哭就能梨花带雨;诉一份心情,品一杯香茗,和爱人一起慢慢的优雅的变老......

品味散文随笔5

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山把那水围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那树上住。

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那心牵住;天不孤独人孤独,所以人在那天涯哭。

记不得曾几何时,在哪里看到这样的打油诗了?亦或是歌词吧?当时只是觉得满有趣就多读了两遍,不知为什么对于这种“俏皮嗑”我总是能很快记下来。原以为“孤独”跟我绝缘,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不敢妄谈幽默、风趣,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总能让周围的人们高兴、快乐,并不是为了出什么风头,而是我骨子里还是一个快乐的人,而自从参加“国培计划”骨干教师三个月的脱产培训,我越发地觉得自己孤独,是思念家乡?是思念妻子?是思念朋友?还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真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参加“国培”让我收获了友情,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更重要地是体验到了孤独!记得有本书这样写到:“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自己。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以往对这话没有太多的感悟,只是朦朦胧胧,现在仔细品味,我认为极有道理。也许平时和别人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伙伴。人往往就是这么奇怪,那是因为人是有灵魂的。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但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在小雨里,在自己喜爱的书籍和音乐里。写到这儿,想起了好友曾说过的一句话:“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你的灵魂,你的内心,是会和你说话的,会问你,你究竟为什么而活?不要忽视这个,不要随便吃一片入眠药把这些念头压下去。”说的真好!而忽视这一点的人是不是还挺多?也许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对于我来说一提起“国培”首先映入脑际的就是背井离乡,接下来就是抛家舍业,最后浮现出的是一幅幅凄凉、悲惨的画面,不禁想起很多诗句:什么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刘禹锡的“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以及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席慕容的“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等等,可能平时我出公开课讲诗的内容居多吧,此时此刻这些诗句错杂地在脑中交错着。想想自己现在是孤独的,俗话说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也许作为班长此时此刻谈孤独不合时宜,有点扰乱军心之嫌。然而,一切都可以成为时髦,包括孤独。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完全孤独。人不论伟大平凡,真实的幸福都是很平凡很实在的。财富和事业只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决定他是否幸福。我们之所以说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天才,泰戈尔是一个幸福的天才,其根据就是他们在婚爱和家庭问题上的不同遭遇。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我们会孤独是好事,是因为我们想念爱。

我个人认为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也不是恨,而是:冷漠。孤独者和恨者都是会爱的,冷漠者却与爱完全无缘。 朋友你可曾孤单过?当你孤单时你会想起谁?

品味散文随笔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生活变得很单调,每天几乎都是昨日的重复,令我苦恼不堪。我甚至来不及去想一想,该如何调节这种情绪。每当再烦起来的时候,只有仍然做事来用“忙”掩盖自己的苦恼。

可当我不能再逃避时,我选择了面对,尽管我知道自己也许并不能解决,可还是停下了脚步,到操场去走了一走。下雨了,淅淅沥沥地落在我的脸上,天有点暗,可还是挡不住这景色的妖媚,一切都很朦胧,很缥缈,当我呼吸着花儿散出的芳醇时,一切烦恼全都没了。我蓦然醒悟,不要把事情想的太过复杂,当自己累的时候,就不要继续做事,出去走走,享受享受自然带来的清新,用心感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美好,不要让这些美好从你的生活中遗失,遗失了它们,你的生活就会枯燥无味,你的精神空虚会使你越发暴燥,最后一定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而面对自己的忙,千万别报怨,不如当成是一种挑战,满怀信心的迎接,让自己动起来,岂不会使人更有活力?

窗外,依旧是一片美好;窗内,仍然是忙忙碌碌,不论是此时赏景的人或是此时忙碌的人,都在享受着自己独特的人生,品味着自己独特的甜蜜。

赏景的人,陶醉在自己的意境中,以美好的意境,美的情操来陶冶自己,他们人生的天空,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他们处于这样的天地之间,感受着他们诗意的生活。

忙碌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当他们发现自己已离梦想不远时,会欣慰地笑,他们生活的动力就是追求梦想,享受着这一过程给他们带来的点滴

总之,只要你做的是出于内心的,就一定会获得快乐,不必与他人雷同,因为你要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你。

品味散文随笔7

我们这儿的人爱玩,玩的形式各种各样。单说打牌中的打跑胡子,就能反映出我们这儿人的智慧。出差旅游,总要自备跑胡子,火车轮船上把阵势一摆,引来许多外地人惊奇的目光——不知这家伙为何物,于是我们一笑,油然而生些自豪感来。外地人很难学会它,有专心求学者于是把规则记在本本上,待懂得了些奥妙玄机后,无不竖起大拇指:你们这儿的人真会玩!

我们这儿的人爱吃喝,单说喝,就很让一些身临其中的外地人感受到我们这儿的热情好客与豪爽。这些年,中餐晚餐喝酒自不必说,又时兴起喝早酒,喝晚酒来。本该夜深人静之时,好吃街上却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炊烟四起,人们完全忘却了白天繁忙,吆五喝六,呼朋引伴,酒杯一举,干!于是这个城市就真正成为了不夜之城。

要说我们这儿的人都爱玩爱喝也不尽然,也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喜欢读点书写点文的。早些年自订书报蔚然成风,近些年虽然读书之风渐退是不争的事实,但各单位开展读书活动,出资添置各类图书,借阅者也不在少数。也有静得下心来,凝神静气,思接千载,将人情冷暖、世事掌故、山川河流酝酿发酵、过滤流露于笔端,写成文著成书,且乐此不疲孜孜以求而怡然自得,其乐融融的。

我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为事干练、沉稳,主政期间,并非没有遇到许多琐事麻烦事,却受到了上级的青睐与下级的首肯。在他主政后的这四五年里,出了三本书,一本比一本耐人看耐人思耐人悟。为探其究,我和他作过短时交流,他让我算笔账:一周写五千字简单,那么一年呢?当然,也有文化人中不为仕途名利,潜心做真文化人的。同事陈惠勇自驾车去了趟湘西,本是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他有心且行且吟,归来后一篇《湘西行》,把个湘西写得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同事

田野去了趟武夷山,他是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武夷山的,两篇游武夷山的散文,见证他把自己和武夷山融合在了一起;同事李泽华哪儿也没去,一篇《我爱你,常德》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的文字,说古道今,引经据典,把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描绘得意醉神迷,让人油然而生爱意。尽管几位的文笔各一,文采各一,但用心去直面生活、善待生活、赶紧生活、感受生活却是相同的。

前不久去了趟神农架,我为一个场景深深震撼:峭壁峰颠、乱石林立间有一小片地,不过一平米见方,一位老农抡着锄头全神贯注地挖着红薯,那红薯大的不过小孩的拳头,小的不过成年人的拇指,老农却挖得津津有味,好像一锄头下去就挖出了一个惊喜!

纵观世间百态,品位众生喜好,感慨良多,原来真正的喜好源自于专注!

品味散文随笔8

从延安带了一大包红枣回来,一家人围着问我,延安还有哪些特产?我随口答道:“还有土窑洞。”家人不解,茫然地望着我。

其实,去延安的整个行程我都在为要住那一孔窑洞而激动,我被一种浓浓的泥土味吸引着。土炕头、热壶酒、窑洞的那盏灯一直在我心里亮堂着。半山坡上,老槐树下,一排排的土窑洞,窗棂上挂着一串红辣椒,几串黄玉米,土窑洞的气息令人沉醉、甚至使人眩昏。

南方人对窑洞总有种深切的好奇,仿佛它是穴居动物在山体上掏出的土窝子,又仿佛这一民居还残留着陕北先民茹毛饮血原始生活的痕迹。其实不然,窑洞自有其可爱之处,它已经成为最能显示陕北地域特征之物。

修建窑洞是延安农村人的大事,有不少的讲究。首先是要找风水先生看风水,择地形。窑洞要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陕北人修窑一般是一线三眼或五眼,从外面看几孔窑各开门户,可进门后是一进两开或是三开,有隧道式小门互通,成为一个整体,沟通着家庭成员,连接着亲情。

窑洞的窗户也许是整个窑洞中最讲究、最美观的部分。拱形的窑洞,窗户也只能是拱形的。洞口有多大,窗户就有多大。由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色彩单调,为了美化生活,灵巧的陕北人爱用窗花装饰窑洞。于是剪纸技术应运而生。逢年过节时,全村的婆姨都拿起剪刀,买来五彩的纸,三五成群,坐在一盘炕上,一起研究、切磋和剪窗花。她们根据窗户的格局,剪出“连年有余”、“龙凤呈祥”、“五子登科”等各式各样象征吉祥、富贵、平安的窗花。窗户是窑洞内光线的主要光区,窗花贴在窗外,无论外看还是内观都有一种独特的光、色、影和谐之美。

陕北人创造了窑洞,窑洞生活又塑造了陕北人淳朴、敦厚、内敛的性格。窑洞可以包容一切,承受一切,正像陕北农民那厚实的脊梁,可以承载生活的一切重负。

品味散文随笔9

夜深了,夜幕中的丽江更添凄美悱恻,白天的喧闹全然隐去,古城退却了华贵的旗袍,清纯的如同邻家女孩。热闹的四方街和一米阳光酒吧,还有一家家民居客栈,也渐渐睡去。白色的街灯和乌红色的灯笼次第亮起来,如同在清绝的银河天街,子夜的丽江古城,无限宁静……走客栈的房门,赤脚踩在走过无数次的青石板上,除了几声呓语和睡眼朦胧的街灯,丽江已经沉睡,一种寂寥的况味和哲思,从石板桥的水底慢慢涌出。是“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闲适,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豁达,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奈,我闭上眼睛,享受着茕绝空旷的丽江的夜晚,灵魂澄清空灵,业障涣然冰释。假期里走过的每一个片段跃然眼前……曾经,坐在泸沽湖畔,远处传来跳锅庄的人们的歌声笑语,面前是静谧幽暗的湖水,想象着一轮明月照在湖上和三五知己把酒共话人世沧桑。

曾经,在怒江边一家农户的院子里住了整整三天,每天就是看山看水,日出,日落,云起,云散———真正体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也曾经,背包行走于千年驿路,暮然回首,群山苍茫,古道逶迤,仿佛山川岁月旧梦依稀,耳旁似乎传来了马锅头的吆喝,马帮的铃响。

又曾经,望着骄阳下虎跳峡汹涌澎湃的急流,震撼敬畏之余,忍不住心神激荡。

还曾经,听见葫芦丝动人的旋律,看见满天水花洒向狂欢的人群———那翩翩起舞的傣家小伙姑娘们……当你背着背包在幽幽的马帮小道上穿行,在郁郁的密林山寨探寻,在虎跳峡跋涉,在四方城徘徊,在洱海上泛舟,在泸沽湖赏月……你会觉得云南就像记忆中的黑白照片,静谧,安宁,悠远,淳朴云南又像正在放映的彩色拷贝,灿烂,绚丽,迷人,多姿多彩昆明,春城无处不飞花。

大理,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丽江,东巴文化充满着神秘色彩。

西双版纳,月光下的凤尾竹摇曳生姿。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三春杨柳,九夏芙蓉且驻足,高原明珠,香格里拉,彩云之南,细细品味……乐乐陶陶。

品味散文随笔10

还没去过潮汕的时候,总觉得那是一个“神秘所在”。我对潮汕的所有认知仅限于潮汕女娃很会做饭、潮汕男娃很顾家、潮汕媳妇很难当之类的坊间传言。而在暑期调研期间,我终于一偿夙愿,走进神秘潮汕。

在潮汕,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茶香。茶几上的茶具或细釉白瓷,或古拙青陶,或文雅大方,或清淡古朴。家家户户都至少备上这么一套,就像吃牛肉火锅必定要配沙茶酱,是最自然不过的。

有客人来访时,先煮一壶开水,取上好的铁观音或是大红袍放到壶中,用开水过一遍去尘后再换上水,放在茶几的一边,等茶慢慢出味。趁着这会儿,主人熟练地将开水浇到茶壶和茶杯上,洗尽茶渍,白蒙蒙的水汽和着洗濯声蔓延开来。等茶水颜色逐渐转深,将茶叶随滤罐取出,文雅地往洗净的茶杯里倒茶,点到七八分满为止,这才招呼客人喝茶。

这般倒茶饮茶的动作,透着行云流水、闲适舒缓的做派,就像是在不经意间展露一身绝学。茶叶的清香在滚烫寡淡的开水冲击下飘散出来,白雾袅袅,轻柔地安抚饮茶者的心境。再怎么性急的人,饮茶时动作也会不自觉地放缓,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杯沿,指腹轻沾,其他手指顺势微托杯底,再慢慢地浅酌一口,茶香润喉。如果不习惯喝这潮汕功夫茶的人,喝茶也心急不得,因为实在烫得很。

无茶不潮汕。年长些的潮汕人,习惯喝刚泡好的茶,也喜欢喝浓茶。饭后、睡前随时喝上这么一壶茶,既是他们的养生之道,又是闲时消遣。在潮州的大街小巷溜达,随处可见一两个老大爷在自家门口摆个小桌子,放一套茶具,就着把矮竹椅闲坐。简陋如斯,却见他们一壶接着一壶饮茶,不时跟人闲聊几句,一副惬意淡然、俨然世外的模样。即使是那些因公出差或外出求学的人,或是随身携一个泡茶喝的保温杯,或是索性带一套旅行茶具套装。喝茶这种情怀,简直像是潮汕血液里生来就有的。

潮汕的功夫茶有不少名堂,配茶的点心也不少,譬如绿豆饼、糖葱薄饼都称得上一绝。而潮汕的地道美食更是五花八门,把当地人的胃口养得精而刁。

潮汕临海,自古渔民出海捕鱼之前都要向妈祖娘娘供奉香案,祈求顺风平安、满载归来;而但凡讲究的人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必定要“拜老爷”,给城隍等土神敬上几柱香。至于大节日,诸如中秋、春节或是神明诞辰,则更要费尽心思张罗,组织“营老爷”游神会,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都说潮汕笃信神明,可这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所谓“迷信”。

潮汕人家仍这般坚守着代代相传的祭拜习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背景之下,竟透出几分“格格不入”的固执。这固执一如当地古朴的潮汕话——这种圆而不润、鼻音浓重的方言,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表达和发音,对外人而言十分晦涩难懂,却十足反映了潮汕的姿态。

他们拥有一个经济特区,却似乎很是守旧;他们中有不少飞黄腾达的富贾大商,却大多不会忘本。急进求利未必良策,不忘初心方可安乐。潮汕人家所守护着的,或许正是他们的根系。祭祖或拜神,郑重其事、一心虔诚,不止心求平安,更似一种信仰和羁绊。

有信仰、懂敬畏的潮汕,有抚平急躁和虚浮的魔力。我想,这也许才是不少潮汕人分外恋家的缘由。朋友笑言,进驻潮汕应提上人生日程。此言不虚。

再逛潮州街头,市井小巷熙熙攘攘,耳边飘荡着古拙的方言。忽见着一个老头闲坐在自家门口跟人下象棋,手捧一个久经年月的紫砂壶,咂上一口,很是自得。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