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校长读书随笔

校长读书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1W 次
校长读书随笔1

“布里丹选择”的故事很有趣:有一个外国人叫布里丹,听到驴子饿得咕咕叫,就牵着它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边的草青,便把驴子带到左边;看到右边的草更青,又带驴子跑到右边。放眼一望,远处的草又青又嫩,便连忙牵着驴子跑向远方……就这样反复折腾,始终拿不定主意,结果驴子就饿死在寻找更好草料的途中。

校长读书随笔

就像人无完人一样,决策永远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永远没有最佳的方案。不能为了追求决策的绝对正确,而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定,让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

校长要拓展决策的视野,就必须力求做到:放眼全局、全盘考虑、设想后果、抛弃偏见、多谋善断。

校长的主要职能是决策,其决策要正确科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多谋善断。要体现“多谋”,要求校长一方面要广泛收集信息,另一方面要集思广益。在体现“善断”上,要突出重点、把握时机、敢于独断(不是“独断专行”,而是更高境界的决断。),还要按照严密的决策程序,即判明问题、明确目标、拟订方案、权衡选择、有效执行、追踪反馈六个程序。

在日常学校管理中,自我感觉有时很果断,有时就犹豫不决。记得三年前,我刚到学校时,发现每到放学,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又像是百米冲刺般的奔向学校大门口。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不排队放学呢?经过调查,以前学生少,每个班只有20多个人,教室离学校门口也近,还有个别学生会被留在教室值日,所以一直也没要求学生排队放学。当时我想提出让学生排队放学的要求,试着随口说了一下,老师们都不愿意,觉得太耽误事。我又观察了一个星期,发现:随着学生的增加,这种学生离校方式很不安全,低年级的学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万一有一个学生跌倒,摔得痛不说,就怕后面的学生再次摔倒。于是,我在办公室放了放学时学生离校的照片和视频,指出这样存在的问题,在会上提出排队放学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学生在班级门口整队,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负责护送学生到大门口,班子成员亲自带领护路队的教师在校门口疏散交通,做好监督。并在校门外的路边为每个班划定接送范围,以利于交通的畅通。经过长期的坚持,排队放学已经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做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也受到家长的好评。从这件事上,我感觉在进行决策时,校长不能求得意见完全一致,只要对学校的发展有好处,校长就要当机做出决断。

当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反思、去领悟、去分析,用书中的理论对照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校长读书随笔2

最近再次学习了原来的领导推荐的《推动对方思考才是真正的领导力》及所附的《沉静领导六步法》推荐序言,文章的内容很多,大概有十几页之多,其实在一周前就大概看了,只是印象没有那么深,在今天重新又认真详细读过之后,才发现确实有很多需要我学习的地方,感触颇多。

这让我想到了其实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岂不是和很多没有经验的老是一样,学生有问题了,我们不是想办法推动学生的思维,而是直接给学生讲解怎么去解决问题,这不是和文中的那些传统的领导一样吗?

这篇文章也引发了我很多深入的思考,其中体会最多的是怎样改变员工的思维,这也正是辅导学生的重要目标所在。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又决定个性,因此改变学生的思维是我们工作的本质需要。在多年辅导中发现,学生只有自己产生了顿悟,他们的思维习惯才能得以改观,学习兴趣才能发生本质性的转变,也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本身的快乐。这不正是我们教导处需要解决的问题吗?那就是让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成为会推动学生思维的老师,只有我们的老师们有了这种思维,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有新的进步。

学生怎样才能实现顿悟呢?学习障碍的理论体系中曾提到,只有实现问题情境的整体表征,才能产生顿悟。那么,辅导老师怎样帮助学生对当前的知识进行整体表征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学中不要给学生直接讲解问题的答案,而要去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其产生顿悟。一旦学生产生顿悟,他便会感受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从而增强了其对该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这也可以用到我们教导处的工作中,如何让我们的老师顿悟,那就是引导老师思考,督促老师们的工作,让其工作有进步,让老师们在工作中获得自信,对工作有兴趣,获得职业幸福感,从而大大提高老师们的积极性。

学生自我顿悟的实现是与老师全面、科学的引导密不可分的。引导思维是辅导老师通过恰当的语言引导,推助学生思考问题,形成自主思维产生顿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辅导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利用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而不是辅导老师把自己的思维结果(解决问题的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把答案讲给学生,学生难以把答案与自身思维系统中的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至此学生很难运用老师传授的新知识解决问题。

至此,我想到的了我们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一学,二导,三练”,这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领导解决管理问题的很好的方法吗?我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我们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应用到我们的教师管理工作中去。但是我也知道这个工作很难,我会迎难而上,竭尽自己所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校长读书随笔3

●虽有志于教育事业,但缺乏必要的扎实的学习条件的,则只好凭苦干,借助于对学生搞"疲劳战"从事教学,不待说,那些在教学上持不认真态度的,理当受到非议;然而,单凭苦干进行教学的也不能一味赞美。诚然苦干,从教学态度上讲,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无作用,但是这种不讲究教学艺术的苦干,从教学规律上讲,是一种莫大的窒息学生主动学习的桎梏,我们决不能提倡。很难设想一个业务水平低能的教师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学生;一个缺乏科学教学方法的教师能把教学质量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照本宣科"已为学生所唾弃,"满堂灌"亦被学生所敌视,"不学无术"之徒更不敢登大雅之堂,学者型教师愈来愈受学生欢迎,"照亮别人、完善(充实)自己"已成为新一代教师的孜孜追求,教学与学习相结合,已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康庄大道,教学与研究相渗透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个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不能说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不能说没有教材教法的`研究,但很难说一定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更不要说把教学经验上升到教育智慧。一个教材反复的教,一块黑板不停的写,谁没有教得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发现教材教法"新大陆"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这些别人无法领略到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未能及时的总结和积累,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完善、提升,终归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即便是来年再上这一节课,不一定能教出当初的水平,不见得能达到当时的境界久而久之,激情不在来,灵感不复临,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老化、智力衰退,"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君不见,曾经有过辉煌教学历史的人,由于缺乏积累、反思而过早失去了教学青春的光泽;君不见,在汹涌澎湃的课改大潮中,不做此功夫者,屡受学生冷遇。

●积极良好的教学心态能使教师精神振奋,乐观豁达地对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使教师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语言生动流畅,表情丰富多采,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艺术的魅力;反之,消极不良的教学心态则是教师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导致思路阻塞,思维迟缓,表情麻木,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学艺术的发挥。

●怠惰是贫困的土壤,衰弱是疾病的温床,无知是失败的起点,自私是错误的根源。

●一个教师,如果耐不得寂寞,经受不住外界喧闹环境的诱惑,将来是很难成为名师的。

●实力上输给对手并不可耻,如果从心理上输给别人,那才是真正的可悲,怕输就不要做教师。

●在受到挫折的时候,要相信自己,如果你倒下了,不是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击倒的!当然与自己的心灵做斗争,是很困难的,需要以灵魂作为代价。强者向人们提示的是确认人生的价值,弱者向人们提示的事对人生的怀疑。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职位高低,也不在于他活了多久,而在于他对生活的那份感受和奉献。不断地保持生活的美,是一个人神圣心灵的标志。而要不断地保持和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这样人生才能坦荡。

●永恒就是美丽,执著就是艺术,平凡造就伟大。

●以敞亮的智慧和诚实的秉性记录生活、诠释教育。

●对于任何人、做任何事,如果没有主观的积极愿望,而仅靠外因去支撑、引领、督促、甚至逼迫,那是永远做不好的,就像我们做教育,如果被人牵着鼻子走,疲于应付,得过且过,工作不仅会在原地徘徊,自己也会逐日落伍。

●当一个教师于烦琐中,主动去读书之时,用心写教育日记之时,积极改变师生关系之时,乐于思考教育问题之时,坚持练习教学基本功之时……他一定找到了自我奋进的着力点。当"自我完善"已成为心中热切的渴望,它将是我们心中坚定的精神支撑,永远激励着我们去求知、去探索。

●你不想做某件事,你可以找100个借口,但你要想做成某件事,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要做成这件事!

●很多时候,那些最初引领你入门并使你引以自豪的东西,不久就可能成为羁绊的绳索,你只有冲破习惯,挣脱羁绊,才能开创更加辉煌的局面。

●有一等的胸襟,成一等的事业。有时,教师真正要提升的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方法技巧,而是胸襟与情怀、境界与视野,因为这些常常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深度、广度和灵性。

●奇迹常常是瞬间创造的,但仅仅依靠瞬间是创造不出奇迹的。"薄发"的过程是令人欣喜的,"厚积"的过程是寂寞的,甚至是痛苦的。

●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内把握各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或借机板书,或相机引导,或梳理提升或苟联摒弃,对多样化的算法进行优化。多中选优,择优而用,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方法作出积极的反思和必要的改进。

●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教学是一段旅程。在教学旅程中,不同的教学设计就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情”,不同的教学走向就可能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教学风景。当你位于教学途中一个个教学“站点”的时候。你就不可避免地会先确定正确的教学“路标”,然后选择合理的教学“路径”,从而呈现最佳的教学“风貌”。

教学设计之路是一条开放之路。教学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是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文本”,而不仅仅是静态物化的作品。说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还意味着一个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永远在创作但是总是无法结尾的作品。

教学设计之路应是一条辨证之路。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个体的教育哲学觉醒、校正、丰富的过程。教学设计或者写教案不纯粹是技术性东西,与教育哲学有很大关系——没有什么教学活动不是在相应的教育哲学的指导下进行,没有什么教学活动不体现一定的教育哲学。

每个教师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它是根植于你的内心并内化为你的教育行动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论。

教学设计就是要促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个体的教育哲学,让这些深睡的教育信念觉醒,并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它、验证它、校正它、丰富它。

奈勒说:哲学解放了教师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概括,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可见,一个对自己个体的教育哲学有着清醒意识的教师,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可能把教学引向博大、浓醇的境界。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