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亲情文章 > 父亲节:父亲的故事

父亲节:父亲的故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1W 次

父亲节:父亲的故事

父亲的故事

有一种记忆会持续很久很久,是永远都抹不掉的印痕,有一种思念能够持续的时间很长很长,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亲情。敬爱的慈父已经辞世三年,做为子孙后代永远怀念他老人家,而最最怀念的人是陪伴父亲五十六年的母亲,三年来每当节日祭祀父亲的时候,母亲总是念叨着三句话:人活着的时候是不去特意去计算日期,死了就有日子了;人活着的时候无论走多远,都有回家的时候;可是去了那个地方(埋到土里),就永远也会不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摆在床头有父亲像的全家相聚的照片不见了,我没有去问母亲,我知道母亲一定把父亲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听母亲讲父亲的故事

中原腹地,黄河岸边, 在齐鲁大地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父亲生于一个普通贫寒的农民家庭,当时社会暗无天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推翻了蒋家王朝的腐朽统治的时候,新中国的诞生使贫苦的劳动人民翻身得到了解放,当家做了主人,土地改革由原来的一无所有分到了自己的土地,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父亲十七岁时,家庭的不幸降临了,祖父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了,扔下典型的旧社会裹着小脚的中国妇女的祖母,一家的顶梁柱坍塌了,家里父亲下面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祖母靠纺线织布补贴家用,家里本来就不富裕的父亲小时候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除了伺弄二亩分来的两亩土地外,做起了走村穿屯小本生意,别看没上过学做小买卖算账可是很快很准,干脆利落一口清,赢得十里八村人们的一致称赞。

父亲节:父亲的故事 第2张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转眼父亲得了该结婚 的年龄,因为父亲常常在外面跑买卖,看中父亲的姑娘还真不少,可是一到了解父亲的家庭实际情况,实在太差了,看了一个有一个,那个都是到最后都吹了,这时的父亲已经二十七岁,和他同龄的好哥们都已经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这下急坏父亲的一帮好哥们,母亲住在离父亲家只有二里地的村庄,家里只有姥爷靠种地和做小买卖为生,母亲是姥爷的掌上明珠,年轻貌美,聪明漂亮,父亲的好哥们和母亲的好姐妹,你一言我一语在母亲的面前说父亲的好话,母亲上当了,(母亲说上了一辈子的当!),同意婚事,但是必须是倒插门,没有彩礼,没有嫁妆,父亲扛着行李卷出嫁了。

父亲虽然成家,相继我和二弟来到这个世界上,当时我们国家正是正赶上百废待兴工业大上马,父亲的好哥们有的报名去包头参加工作,还可以带家属,父亲一根肠子两下扯,那个都放不下,只好就近选择去德州钢铁厂工作,户口变成城镇户口,吃上了皇粮, 领到工资,每当发完工资,父亲都抽空赶回家里把一半的工资交给母亲,又赶紧跑到祖母的面前交出另一半,以解无米之炊。

当我七岁的时候,一场全国性的大饥荒降临,吃着大食堂领着屈指可数的救济粮,这时候姥爷因年老体弱 生病辞世,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失去生活的唯一依靠,光靠父亲一半寥寥无几的工资已经解决不了温饱,面临生存的危险,母亲忍痛卖掉了住了多年的老屋,但是日久天长也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母亲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哥两个饿得皮包骨,情急之下托人草拟一封假死的加急电报,把父亲从工厂唤回家中。

相约父亲的好哥们,两家八口人,白天领着救济粮,晚上月黑星高,伸手不见五指,带上救济粮做成的干粮,挑着挑子,背着包裹,奔赴东北。

捡来的嫌疑犯

父亲花光了一个月的工资,抛弃了优越的工作,为了我们的生存,和好哥们两家八口人,来到了东北黑龙江省在双城堡火车站下了车。

举目无亲的我们,挑着担子,背着包裹,茫无目的,当时已经是中秋时节,庄稼几近成熟,看着遍地生长的即将成熟的庄稼,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在好心人的指引下,沿着通往西北的大路倒着路段(先在前面走,把东西放下,再回来到后面接),边走边停,走累了就在路边歇歇,这时候突然听到身后传来马的嘶鸣声,几辆马车从后面赶了上来,当走到我们跟前儿的时候,马车突然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个人(后来才知道是生产队长),问我们去哪里,没有目标,没有目的,我们只是想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能有口饭吃,干什么活都行!父亲实话实说。这个人(生产队长)告诉赶头车的大老板:看看他们怪可怜的,拉上他们到咱们生产队吧!

来到生产队里,生产队的炕真大啊,能有二十多米长,在一个角落里我们总算安顿下来,父亲什么活都抢着干,只要给老婆孩子一口饭吃就行,不到三天,生产队长告诉父亲,你们全家留下在这里吧!和你们一起来的那家人可不能留,自己去找地方吧,原来是他们背着生产队里的人,烧了队里没有收获的甜菜疙瘩偷着吃的时候,被队里的人发现了,怎么哀求也没有用,只好万般无奈带领一家老小投奔他乡,和他们依依惜别,相约再见。

父亲节:父亲的故事 第3张

本来这回可以放心地安顿下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刚刚落下脚来,生产队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差一点把我们全家推入无底深渊,来到生产队不到一周时间,生产队里马匹(除了几匹外出干活的马匹幸免于难)在家的二十匹马突然全部死亡了,这可是生产队里的命根子,这时候生产队里的人们风言风语传开了,是不是队长从半路捡来的人干的,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我们家,上级领导和公安局的人都来调查,外来人口就是我们一家,成了重点怀疑对象,把正在干活的父亲找来明确的告诉:生产队里的马匹死的不明不白,你们是重点怀疑对象,父亲苦苦恳求:我们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吃口饱饭就千恩万谢了,有天大的胆子也不能做这样的缺德事呀!可是无论怎么样都不行,必须得搬走,母亲看看两个孩子,看着父亲遭受不白之冤,手足无措,急火攻心,一下子昏了过去,这一下可吓坏了正在调查的人们,这不是要出人命吗,生产队长因为是他主张从半路把我们拉回来的,非常怜悯和同情,不相信父亲会干坏事,和来调查的领导说:人命关天,都这样了还怎么走,先治病等调查清楚了再说!

调查组亲自派人到山东我们老家进行外调,回来后得出历史清白、无不法行为的结论,这时候另一组调查组经过详细的调查,弄清了事件的真相,原来是生产队里的饲养员先是在生产队里的碾子压了大麻子,又压了马料,马吃了之后中毒死亡,经过一场虚惊终于洗清不白之冤,踏实的安顿下来。

孝心一片天可鉴

在东北安家落户的父亲,没有忘记仍然在老家的祖母,把老人家从老家接到黑龙江,这时候在哈尔滨工厂上班的老叔也从哈市下放了,这回父亲可以松下一口气了。

祖母在家里可是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得祖母点头才能去办,祖母是旧社会过来的人,有旧社会女人最明显的特征裹着小脚,年轻守寡靠纺线织布维持生计,辛辛苦苦把五个孩子抚养成人,父亲作为家里的长子,怎么能不知道祖母的艰辛?

老叔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父亲张罗着给说媳妇,左挑右选的总是没有合适的,好不容易有了相当的,相处了一段时间仍不满意,放弃了在东北安家落户的想法,回山东老家成了亲,安了家,祖母因为不适应东北的气候,自愿回了山东老家。

这回父亲知道祖母不会再来东北常住了,无奈之下变成苦苦的想念,父亲不识字,就常常请人写信问候,每当年节虽然不宽裕,但是仍然给祖母寄去多少不等的汇款,并且不管多么忙,家里经济怎么拮据,都记着抽时间回老家看望。

那是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父亲接到祖母病重的电报,心里别提多着急了,恨不得马上就到老人家的身边,拖泥带水步行三十多里地赶到火车站,回到老家时候,老叔说:妈妈眼睛手指着东北的方向,盼着你呢。父亲哽咽着来到祖母的面前,祖母看着父亲点点头,长出了一口气,安祥地闭上了双眼。

父亲节:父亲的故事 第4张

贫农队委

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在东北安家落户,可以过上平平稳稳的日子,不久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外地在本地落户的又重新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房屋一间地无一垄,是地地道道的贫雇农,在那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贫雇农可是香饽饽,队委会除了几位有角色的领导干部,必须有贫下中农代表,父亲由于在生产队里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脏活累活都抢着干,赢得人们的好评和信赖,群众一致选举父亲为参加队委会的老贫农代表。

春天,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村里组织造林队,父亲率先垂范领着一直造林队伍,精心地伺候小小的树苗,及时除草,一直长成参天大树,使村里形成林成网地成方的村容村貌。

夏天,除草铲地的时候,父亲是不脱产的义务监督员,大家都歇着的时候,他并不休息,挨个认真检查铲地的质量,有的人花达板带冒锄铲地不干净,都逃不过父亲的火眼金睛,马上指出来重新铲一遍,人们不怕队长怕老贫农,再也不敢糊弄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父亲非常珍惜粮食,因为深受缺粮之苦,颗粒归仓是绝不含糊的,凡是经他老人家收获的庄稼都是干干净净,如果有人马马虎虎不认真,有一个社员干活不认真,里一半外一半,父亲看见了,非常生气地找到这个人指着地上散落的粮食,数落的这名社员哑口无言,只好收拾干净。

冬季,是农闲的季节,父亲却被生产队里委派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火烧肥的工作,火烧肥就是在地面砌一层面积很大的火炕,首先在中间用杂草堆成一堆,引燃,然后把生产队里积攒一年的猪马牛粪堆积在一起,再从地下挖一个坑砌成灶台和地面的火炕相连,一天二十四小时不能熄火,既不能火太大,也不能熄灭,春节时家家灯火通明鞭炮齐鸣都欢欢喜喜吃着年夜饭,而父亲却在火烧肥的现场耐心的守候着,待到春暖花开时,经过一冬天的沤制,经过人们的细心搅拌,已经发酵好的像一座小山似的农家肥就成功了,施到农田里,长出来的庄稼收获的果实,绿色环保还用说吗?

好大一个家

父亲为了我们的生存,从山东老家携妻带子,挑着担子来到黑龙江,当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从在生产队的土炕寄居,到租住在好心人的家里,又亲自动手在大家热心帮助下盖了两间土坯房,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家,先后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来到这个世界上,由于两间土平房子太拥挤了,异地选址盖起来三间土坯房,缓解了住房的紧张,随然不能达到宽敞明亮,但是也很高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股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党的好政策温暖着人们的心,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一家人也和大家一样欣喜若狂,父亲也结束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闲着,却挣不了多少钱的紧箍咒样的生活。做小买卖以前是绝对不允许的,现在好了,农闲时间自由支配,父亲就拜师学艺学会炸大果子、麻花的手艺,明天父亲和母亲早早的起床,母亲在灶台烧火,父亲就炸起来,天刚蒙蒙亮,热气腾腾大果子、麻花就出锅了,父亲骑着一台大金鹿自行车,到处叫卖,每当来到一个村屯父亲那带有浓重山东口音的叫卖声想起来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的聚拢来,巍然成了三十里地之内的名人呢!为此,两位妹妹学会了制作大果子、麻花,两位正在上学的弟弟也利用假期替换父亲卖起了大果子、麻花呢。

由于分田到户,得到自由发展的余地,家里手头稍微富裕一点,父亲决定在原址拔倒扶起盖一座新房,正在热火朝天盖房的时候,房架子立起来了,来了一帮警察,说我们家盖房用的房木有问题,原来离我们不足二里地的临乡村里的林带发生树木被盗案件,我们当然不怕,所用的木材是分田到户后村里的一个废弃的黄土坑四家联合栽种的树苗,合同规定谁栽谁有,警察到伐木的现场一看,连伐木的树根留下的痕迹,都能和我家用的木头都能对上茬,无奈警察们只能佯佯尔归。红砖瓦房竣工的时候鞭炮齐鸣,乡亲们羡慕聚集在一起欣赏着村里屈指可数的新房啧啧称赞:这用大果子和麻花换来的房子不错!

从开始来到黑龙江初始的贫困潦倒,到家里的生活逐步地芝麻开花节节高,家里哥四个姐妹两个都陆续建立了美满而幸福的家庭,秉承父亲埋头苦干勤俭持家的教导,虽然子孙后代从事各行各业,都做好自己的事情,父亲八十大寿的时候,举行了一次隆重生日庆典,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当子孙后代三十多口人聚拢在父亲的身旁,轮番敬酒,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优美旋律,父亲笑的合不拢嘴可高兴了!

父爱如山,我们将永远铭记父亲的教诲,坦诚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父亲在天之灵的保佑,我们家族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父亲节:父亲的故事 第5张

赞助商

赞助商